辛亥革命元老雷飞鹏(3)
辛亥革命网 2018-03-05 10:37 来源:中国铁岭网 作者:叶雷 查看:
1911年初,长江流域的同盟会员及其他革命人士,纷纷酝酿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并经常由陆路及海上来往于东北三省进行联络,以备形成南北相互呼应之势。同盟会辽东支部当时已壮大发展至万余人。根据东三省的形势及几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首先全力支援南方。于是发动会员自愿捐助以解决南方革命经费短缺之急,1911年初,为支援长江流域同盟会发动推翻满清的武装起义,同盟会辽东支部筹集一笔巨款,由雷飞鹏指派手下得力会员解送南方。
1911年10月10日(宣统3年8月19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终于爆发,南方18省迅速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消息传到东三省,革命党人欣喜欲狂,奔走相告。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建立,并于当月16日任命蓝天蔚为关外都督,率领北伐军千余人由上海乘船抵烟台登陆,与驻扎当地的关外民军会师。还发表文告,宣称:“除暴安良,建立共和政体。”
消息传至奉天,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则命令东三省中外报馆“暂缓”登载武昌起义消息,并以张作霖、汤玉麟等人为羽翼,以阴谋手段窃取了东北革命党人筹划的保安会大权,死保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赵尔巽深怕张榕与蓝天蔚里应外合,便与张作霖、袁金铠秘议对策,于是张作霖指示其巡防营侦探长于文甲于1912年1月23日在大西关附近将张榕暗杀,蓝天蔚被迫出走。东三省革命党密谋独立的行动被扼杀。
雷飞鹏当时任入会者达三万余人,其中以新、旧两军人员最多的东北革命团体“中华革命急进会”经理部长兼《东三省日报》主编。因雷飞鹏赴大连接济北伐军在奉天沿海登陆时所需物质供给,及筹集款等事宜,而离开奉天,才幸免被害。张作霖在广宁盐务局查抄雷飞鹏余党时亦一无所获。仅将广宁盐局收支司事刘吉澎作为雷飞鹏的余党加以逮捕入狱。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雷飞鹏奉“中华革命急进会”的决议“暂由广宁盐局公款小银元三万元为革命军暂付军饷,待大局定后再付还。”一事物载入薄记中,而巡防营竟将帐薄及小银五千余元抄走,反诬雷飞鹏共携款三万五千余元逃走,其事发生在民国元年之后,而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竟代已不复存在的清政府行事,将雷飞鹏革职查处缉捕。民国2年袁世凯又以大总统名义令湖南督军查抄雷飞鹏家,雷虽宦辽数载,其家却别无长物,仅有祖业遗产田60余亩,变价折合现银八百余两,又将铁岭的源源当及西丰的天合德贷栈查封,变价抄走。巡防营还捣毁“东三省日报”社,予以查封。
雷飞鹏虽遭此迫害,依然不畏强暴,甘冒随时有被捕危险,为革命南北奔走。1912年10月,东北反动当局对他的通辑令还没有撤消。他竞冒杀身危险,为革命复来东三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此时辽东已是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时,南来之人征衣正单,御寒无着,行至昌图,因衣单难敌秋寒,求助于同科举人、昌图县知事程道元。在昌图县知事程道元的掩护下,派心腹人员护送雷飞鹏到吉林省教育司长兼署实业司长郭宗熙处,妥善安置雷飞鹏于其幕僚之中,(因当时张作霖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奉天境内)。在张作霖统一东北三省前的6年当中,雷飞鹏除于郭宗熙任吉林省长之后曾被派往德惠县做了一任知事外,其余时间均参与郭宗熙的幕僚之中,郭宗熙每一重大决策均为雷飞鹏所代为谋划。
雷飞鹏在吉林郭宗熙幕府避难之时,不忘民主革命,仍与革命者有着密切的联系。1914年又秘密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雷飞鹏曾参与组织国民党长春分部,但随即被袁世凯下令与全省的国民党组织同时取消。
1914年7月10日,孙中山派蒋介石(化名石田介雄)与丁仁杰(化名长野周作)曾在哈尔滨向吉林革命团体宣读孙中山的亲笔信,要求东三省各革命团体立即组成中华革命党,密谋举兵南下讨袁。雷飞鹏建议三省虽可直窥燕京,但目前封建顽固势力尚较关内雄厚,不宜举兵,应谨慎行事,未被采纳。蒋、丁二人返回东京后,向孙中山禀报:东三省革命力量强大,且有黑龙江巡防营为后盾,极宜立即起事。孙中山遂任命丘丕振为“东北讨袁总司令”,来东北组织武装斗争,并派人在营口、铁岭、长春、哈尔滨等地策划起义,首先由中华革命党成员何海鸣、姜华廷二人在铁岭、四平、公主岭等地设立革命机关,准备反袁。
同年9月6日,当姜华廷在开原县城建立革命据点时,因事泄被捕,其他各地亦随之先后失败。
1919年10月23日,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批准郭宗熙之辞呈后,雷飞鹏亦辞去幕僚职务回到湖南。1921年被聘为湖南长沙图书馆长一职。由于他始终关心贫民饥苦而致力于慈善事业,1922年被公推为湖南省议员及华洋筹账会干事等职,列入湖南宪法会议第一次议员名单。1925年雷飞鹏任教于上海群治大学,并于此时期内漫游江浙。
1928年秋,在杭州适与弘一法师邂逅相逢,弘一法师将雷飞鹏邀于寺内留住。二人谈至深夜犹无倦意,天明辞别留恋不舍。雷飞鹏受弘一大法师影响,虽无遁入空门之念,却从此萌生茹素礼佛之想。同年冬,应乡里耆宿之请,于上海辞去教职,回乡担任《嘉禾县图志》总纂。1931年初付梓《嘉禾县图志》,被学术界高评:运用清代方志学理论,结合处于变革时期的民国时代特点,在方法,体例及内容辑录等方面均有创新。以后雷飞鹏又被聘做《蓝山县志》的编修工作。
雷飞鹏毕生苦读经史,能诗善文,教学有方,系船山书院首批弟子,曾两任宁远“冷南书院”山长(山长一职除讲学外,并兼领院务),弟子遍布九嶷山麓。一生著述颇丰,著有《都庞山馆诗文集》等经史杂文数十部,其文章散见于京、津、沪、汉及东北各报刊之内,晚年客居湖南桂阳城颐养天年。1933年与世长辞,享年71岁。
纵观雷飞鹏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追求真理,投身辛亥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东北民主革命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不愧为“中华革命之先驱”。
雷飞鹏遗留在铁岭的诗选
上姜斋使君铁岭演说本事歌谣(序略)
爱国复爱国,当究爱之由,国本无中外,圆者为地球,庞然自谓大,谓人不我侔。事事却不如,斗败遂成偻。冒名尊国体,实贻覆丑羞。尊国反辱国,殊非爱国俦。一种卖国子,积成民俗偷,动则挂洋旗,甘为汉奸流。或曰视利入,或曰逃法稠,岂知幸苟免,终焉为奴囚。暂时受□沫,势去任躏蹂。波兰与印度,远祸良可忧,近看高丽人,何止如赘疣。爱国复爱国,主意早自谋,国藉母轻脱,国教母妄投。国税乃义务,莫徒生怨愁。拭目看陆海,国于五大洲。何以分数等?何以逊一筹。若者国之耻,若者国之仇,譬如自己家,父兄有诟责。又如自一身,沉疴何日瘳。激起痛爱心,刻刻猛自修。人人知爱国,跃起我神州。所以说爱国,当究爱之由。
(作者系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