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烈士江宇涵

辛亥革命网 2018-01-10 09:4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崔一良 查看:

江宇涵,字敬谦,亦字信谦、杏仙,阜宁城人,清末秀才。投身革命前,他剪去了清朝的长辫,也意味着他心中与那样一个时代的诀别。

  江宇涵(1878-1913)字敬谦,亦字信谦、杏仙,阜宁城人,清末秀才。投身革命前,他剪去了清朝的长辫,也意味着他心中与那样一个时代的诀别。青年时期,他常与阜宁县城的有志青年交往,一腔热血,满腹忧思,却苦于没有碰到革命的领路人。

  不逢岁寒不知松,总是青青陌上茸。

  马走风云知作骥,鱼遭雷火便成龙。

  这首题为《赋志》的七律,在他青年时写成。江宇涵全无养尊处优之心,他不愿做一株纤细柔软的小草,而希望能多经历岁寒雷火风云变幻。他思考的,他盼望的,是革命的前路在哪里。

  甲午战败后,列强交逼,国政日非,那拉氏垂帘听政,六君子喋血古都。孙中山、黄兴等组织会党开展反清斗争,革命风雷,动地而来。

  阜宁城虽僻处海隅,亦有反响。江宇涵于己酉间遭忌者攻讦,诬禀谋乱,不得已避难出走,匿居海上。 在《己酉遭不白避难他邑》中,他写道:

  草木皆兵月几余,往来每自姓名虚。

  谁云三字沉冤狱,不是千秋疑谳书。

  一个世纪前,江氏为阜城大姓。其叔父在城中地位显赫,他却没有走上一个秀才因循所走的旧路,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1913年,民国二年春,江宇涵与革命志士史不污等相识、结为同志。这一年,适逢袁世凯窃国,破坏约法,摧抑民权,并勾结外敌,阴谋恢复帝制,共和险象环生。他们共赴上海,谒请首领,共谋反袁。南京密谋独立,共推黄兴为主帅。江宇涵按令即率同志前往淮安布置。与钱通联络,并与江北讨袁军司令兼第五旅旅长李楚江准备合图东坎;次占阜宁,然后西取清江,扼守南北通道,配合北伐讨袁。

  这一时期,是江宇涵革命生涯中最活跃的一段时期。他与史不污、李楚江等人相互影响,并把革命想法付诸了实际。据了解,李楚江当时也是从阜宁投身革命的,如今的滨海正是他的家乡。

  原本以为这一次起义,将会获胜,未料,东坎起义失败。也正是在这一时段,江雨涵考虑到清淮力薄,送书信到南京,不料此书竟落入巡逻者之手。事泄,宇涵不幸被捕。是年中秋,就义于两淮之间的板闸。

  据《盐城文史资料》记载,他是被铜铡腰斩的,极其惨烈,年仅三十五岁。

  从目前可考的文字看,他的生平资料甚至没有他的七律诗多。

  著名民主人士江重言,是江宇涵的长子。江宇涵牺牲的那一年,江重言年仅8岁。中学毕业后,1926年江重言同时考上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南京的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因南京路近,路费也少,他选择了国立东南大学。读了两年,不仅无力交学费,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他毅然休学,到阜宁县沟墩中学教书,以维持家计。 1932年江重言从中央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作为江家后人,他致力于民主革命的脚步没有停歇。他投身到盐阜区的教育业,做出诸多贡献。40年代,他在盐阜区联立中学、盐阜联立第一中学、盐城中学都执教过,并且担任过盐城中学校长。解放后,他曾任民革江苏省委秘书长、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1965年过世,终年60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