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丰”的传奇人生
辛亥革命网 2017-12-18 13:45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苏泽猷 查看:
“二哥丰”原名郑义丰,14岁时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35岁当上“华暹十八帮”中一个私派的副头领,帮派大哥过世后,“二哥丰”升任“大哥”。他却谦虚地仍称“二哥”,这便是“二哥丰”名字的来历。他以和为贵,改造帮派,并开始了博彩业。 后来,他资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并与他义结金兰, 孙中山赞其“有智有勇”,“二哥丰”遂改名为“智勇”。
几次经过泰国曼谷湾河边的红头船俱乐部,却未留下影像资料。其实,我怀念的不是这家俱乐部,而是对岸的红头船码头遗址! 这家红头船俱乐部是四五年前开的,由潮籍华侨、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副会长林深先生创办,俱乐部除了经营的项目,还有反映潮州民俗风情尤其是“过番”历史的文化走廊。
站在红头船俱乐部门口眺望对岸,那里便是原来的红头船码头。虽然潮汐消长,朝代更迭,但很容易勾起潮汕人怀旧情结。潮汕人至迟在唐宋时期已有“过番”到外邦的,但红头船却是清朝雍正年间才有。潮汕人“过番”到东南亚各国,早先是从澄海的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出发的,后因海岸线东移十余公里及汕头开埠,改为从汕头港过去。每年农历九、十月间,台风渐少,“过番”客乘东北信风出发,顺风一个半月抵南洋。其中抵达暹罗的红头船,就停泊现红头船俱乐部对岸的码头。
离乡背井去“过番”
旧时潮州人“过番”,绝大多数是不得已才去,用潮州话讲是走尾条路。家中有一亩几分田园,一个谋生的生意档位,是不轻易离乡背井“过番”的。旧时“过番”必带“三件宝”:甜粿(年糕,稍晒过),这是旅途充饥的糇粮;市篮(有盖的深筒型竹篾篮,有提手可单肩背负)装行李物品用;浴布(约一米半长的长方形花格棉布),洗脸、洗澡用,可围遮下身。铺地可当席睡,可捆绑或兜揽东西。抓住一头挥动可抵抗来犯歹徒(蘸水后更有力度)。这三宝,突显了“过番”客的酸楚。这些在红头船俱乐部的文化走廊都有展示。
文化走廊还展示着郑智勇(二哥丰)等旅泰著名潮籍华侨的图片及成功事迹介绍。 “二哥丰”的名字,或许你会觉得陌生,但在泰国和“二哥丰”的故乡——潮州本土,他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据传他是当时暹罗的首富。在潮州民系范围内,堪比当今华人首富李嘉诚。有趣的是,这两位财富巨人的故里相距仅10余公里,分别属现潮州市的湘桥区和潮安区。
“二哥丰”故乡的乡邦文献《凤塘镇志》中就有“二哥丰”像。“二哥丰”原名郑义丰,又名礼裕,晚年自号海涛,“二哥丰”是他的别名。因他曾资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并与他结拜为兄弟, 孙中山嘉其为“有智有勇”,故改名为“智勇”。
2011年年初,在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孙中山的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捐赠两岸及世界各地孙中山铜像100尊,其中一尊就赠给“二哥丰”故里淇园新乡。“二哥丰”的曾孙、捐建智勇中学的郑明辉,也自铸一尊曾祖父的铜像,与孙中山铜像并排立在智勇中学校园。
“二哥丰”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潮安区)大和都(今凤塘镇,但当时大和都治所却是在后陇)淇园村人。因他发达后在淇园临近另建一个附属的新乡,故通常说他是新乡人。
“二哥丰”9岁那年,两度赴南洋谋生的父亲郑诗生客死异邦,家境贫寒的他,随母佘氏到处流浪乞讨。母亲改嫁到澄海南界村后,“二哥丰”不愿做“贴秤仔”随母。他就到后陇和安寨内姑母的婆家放牛、割草、拾粪。
清同治初年,14岁的“二哥丰”得到族亲、当铺头家郑育文“送顺风”的19个银元资助,带着甜粿、市篮(银元藏在篮里)、浴布,从汕头搭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
和为贵,“二哥丰”暹罗立足
开始,他在红头船码头潮州人开的货栈里当跑街小伙计。有点社会经验后,独闯北部边陲北碧府,先做苦力,略有积蓄后,便贩运药材、布匹等物回暹京三聘街出卖。一次贩运货物途中被强人劫取,“二哥丰”险些丧命。他认识到必须聚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做事,才能在暹罗立足。 16岁那年,他加入太平天国康王的逃亡部将、人称“大哥莽”的潮州人林莽的反清复明洪门天地会的外围组织“华暹十八帮”中一个私派。35岁,他当上该帮派的副头领“二哥”。林莽过世后,“二哥丰”升任“大哥”。他却谦虚地要人仍叫自己为“二哥”,这便是“二哥丰”名字的来历。 升任“大哥”后,“二哥丰”提倡和为贵,避免用暴力解决争端,同时注重与王朝保持协调,减少对抗,亲和民众,逐渐把帮派组织改造为合法的社团组织。
当时暹京有个“荷兰生”的帮会,由荷兰人和暹罗人组成,颇有势力。一次,法国王子来暹京旅游,被“荷兰生”绑架。“二哥丰”出于正义,率会众十余人救出法国王子,名声大振。势力小的华暹帮会纷纷借重或投靠他,暹罗王也对他刮目相看。
暹京的博彩业“花会厂”,是王朝的重要税源之一。但这一行业,历来黑社会和帮派势力插手其中,难以掌控和经营。因“二哥丰”势头正旺,暹王拉玛五世便请他承包全暹京花会厂。 “花会”本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赌博形式,旧时在粤东闽南最为流行,它是潮州人传入暹罗的。
花会厂设有司库、总管、批脚、保镖、侍者等管理人员,确保赌场能有效正常的运作。暹京花会厂走上正轨后,“二哥丰”逐渐把这一博彩业推广到暹京畿外各府。
全盛时,博彩业日进白银35担,使暹罗王朝的税款剧增,“二哥丰”获得巨大酬金。
“二哥丰”加入同盟会
有了雄厚的资本,“二哥丰”创办了“郑谦和号”总商行,经营包括航运、火砻(碾米业)、钱庄、当押、报纸(《华暹日报》)、印务局等。商务机构遍及南洋诸国和日本,香港及内地。
1905年,他创办的华暹轮船公司,8艘轮船航行于香港、上海、厦门、汕头等地和暹罗、印尼、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的港口。
在建造华暹码头时,正值日本侵华之际。旅暹日本人山本也看中在建码头,乘码头因故临时停工之机,派人强进工地,恢复工程,妄图占据码头。“二哥丰”与山本多次对簿公堂,据理力争,最终赢得官司。
由于他对暹罗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暹王拉玛六世封“二哥丰”为“坤伯”(伯爵)头衔,赐其暹姓为郑差哇尼。在暹罗,他多次捐巨款给红十字会和天华医院。兴办“培英学校”,创建“报德善堂”。还做了许多诸如建桥梁、铺道路、造码头等善事。
1903年,孙中山到暹京活动,来到荣禄大夫府第会见“二哥丰”,由懂英语的“二哥丰”第五子做英语和潮州话翻译。“二哥丰”慷慨解囊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还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比“二哥丰”小十三、四岁,拜他为义兄,两人结下金兰之好。
光绪年间,“二哥丰”捐10万两白银给国内赈灾,清王朝诰赠他二品花翎顶戴的“荣禄大夫”。这就是“二哥丰佛牌”半身像着清朝官服的来历。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二哥丰”派第五子来祝贺,献5万光洋及象牙雕刻工艺品,后又赠暹币100万髲给广东都督府。
1911年“二哥丰”在家乡淇园村附近(现名新乡)建成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华厦巨宅,包括宗祠、洋楼、学校、礼堂、操场、体育娱乐场所等,占地140亩,厅、房300间。1916年,“智勇高等小学”首届免收学、杂及食宿等费用,招收三班180名学童入学,聘请潮州金山中学著名教师杨柳先生为第一任校长。
1918年初,潮州发生大地震,危及韩江堤防,“二哥丰”先后捐赠黄金38万两及大批从暹罗运来的物资,修筑南堤、北堤。潮州绅士族耆在堤防建“郑公智勇纪念亭”和“郑公智勇纪念碑”,以彰其功!
1937年,87岁的“二哥丰”在暹京逝世。在追悼“二哥丰”期间,暹罗王朝和中国国民政府都派出特使到灵前吊唁。“二哥丰”灵柩后运回故乡,葬后陇山大脊岭东侧的深坑。碑文曰“祖考荣禄大夫智勇郑公墓”。
潮州歌仔有“洋船到,猪母生,鸟仔豆,掇上棚。洋船沉,猪母眩,鸟仔豆,生孤蝇。”歌仔道出了潮州人对载番客的红头船的向往和看重。潮州的先民,不知有多少人带着梦想,乘坐红头船过番到海外去拓展人生和事业。传奇人物“二哥丰”,应是红头船乘客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