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辛亥革命先驱河津人刘精三:辛亥革命经历记(2)

辛亥革命网 2017-12-11 08:59 来源:搜狐 作者:山西博盛达 查看:

刘精三,柴家乡苍底村人,同盟会员,解放后曾任县文史研究馆馆员,一九七二年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我十八岁时,已是宣统三年了。列强瓜分中国之说甚嚣尘上,革命风云弥漫全国,同学中爱国之士纷纷组织团体,救亡图存。文社、体育社相继出现,我们则组织演武会练习国术,以备冲锋陷阵、白刃决战之用。以河津谢祯祥、夏县刘忠武为教师,而以我和支应遴为正副会长。每晚熄灯后,在器械操场抡枪舞剑。三日之间会员发展到百余人。 夏历三月下旬,我们发动同学集资重印同盟会救亡传单数万份,说列强决定于当年八月瓜分中国,并划定北满、蒙古、新疆归帝俄,南满、福建归日本,山东归德国,长江流域归英国……,仅留直隶省(今河北)为大清帝国领土,呼吁国人奋起救亡。于一个星期日的上午,由同学散发街头和分寄各大专学堂,并邮寄各府、州、县中学和高小。一时人心震动,各大专学生纷纷集会,准备罢课,造成了满城风雨。山西反动当局召开紧急会议于巡抚部院,采取停邮和没收传单及禁止罢课等办法,限制革命活动,对陆军学生则加以“革命党人从中捣乱,制造谣言,散发传单,煽感人心,图谋不轨”的罪名,极尽威吓之能事。各学堂学生对山西反动当局不仅不倡导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反而予以取缔和摧残,认为是甘当亡国奴者,便把反对对象由列强而转为推翻清室了。四月初旬,学堂突然宣布:第三期停课一星期,准备毕业考试。这是山西反动当局为了消弭陆军学堂的革命风潮而采取的措施。果然,我们于四月下旬考罢,放假各回原籍后,学堂中的一切爱国活动都趋于停顿状态。反动当局自以为得计,而不知革命风云正在暗中滋长,且蔓延于穷乡僻壤而日益高涨。我同支应遴、周俊杰一路回家,道经侯马时,访问并联系了哥老会领导人钟仁义。他奉行明末郑成功“灭清复汉”的遗策,坚决表示:一旦起义,当率一万健儿占领平阳、运城和晋南各县,共盛革命大业。

  七月中旬,我们第三期毕业同学六十余人到达北京清河镇,升入陆军部陆军第一中学堂第三期肄业。全堂十一省区的学生共千余人,剪辫子者七百余人。我和支、周、陈、袁等认识了《国风报》负责人山西安邑县景梅九,经常与之往来。

  辛亥年一九一 一年十月十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霹雳一声,全国震动。十月二十二日(夏历九月初一日),西安起义,三秦光复;十月二十九日, (夏历九月初八日),太原起义,取得胜利。消息传到北京,满清皇室和学堂当局惊惶失措,对剪辫子的学生防范极严,甚至把学生操练用的不刚一粒子弹的放在宿舍的步枪,也用长铁条封锁起来,学生大哗,金校沸腾。教员、学生自动停课,学生不请假,不带假牌,自由外出,守门护兵不敢阻挡。我和吏应遴、厨俊杰等卖了铺盖,借了旅费,见了景梅九,便乘京汉铁路火车南下,绕道东阳关入晋,于夏历十月初一日到达太原。先到《山西民报》馆访景梅九,继分别往见山西敢死军司令官橛彭龄和晋军政府大都督阎锡山,他们表示欢迎。

  公元一九一 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夏历十月初四日,我被任为山西敢死军学生队督队官(上尉,相当于今之副营长),支应遴、周俊杰分任第二、三队队官(上尉连长),共有学兵二百余人,都是大专学生。八日后,我被调任司令部二等副官(少校),李岐山以三等参谋由太谷筹款回省,升为二等参谋,同志同事相见甚欢.又八日,敢死军第四标(团)成立,我任教练官(中校副团长),周俊杰任第三营管带(营长),支应遴升为学生队管带。

  公元一九一 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夏历十月二十二日)拂晓时,阎锡山以娘子关于先一日夜间失守,带马弁数人逃往晋北保德州去了.景梅九力持坚守太原,收容娘子关官兵,再定行止;杨彭龄则认为清兵立至,决心放弃太原,率师南下,经营平陆、运城或占领河津,以为根据,联系陕西民军,再图收复太原。于是由李岐山建议推举杨彭龄为晋军政府行军大都督,于当日下午放弃太原,率民军千余人向南进发。太原南镇总兵谶有功盘踞平阳、太平和绛州,河东兵备盐法道余节盘踞运城和解州,又都依附清朝,负隅抗拒民军。但晋南人心归向民军,沿途人民,供应粮秣,支援车辆,夏历十一月上旬,民军经过稷山到达河津,人民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除供应粮秣,热情招待外,蒸馍、烧饼、麻花担子和水饺、杂碎、豆腐锅子摆满了街头。

  这时,娘子关官兵陆续归队,侯马钟仁义率众三千来到河津,民军增至六千余人,有枪三千支,马三百匹,炮四门,声势大振。

  谢逆有功派童宝山率步骑各一营窜踞下迪,企图迫使民军西渡,封锁禹门渡口。民军据报,立即抽集精锐千人,分为三队,以我为前队指挥官,星夜驰至下迪,三面包围,童逆闻风东窜.下迪父老出村欢迎,我们表示谢意,立即回师河津。

  杨彭龄赴陕治病,温寿泉往西安联系陕军,全军推举李岐山为晋军政府五路招讨大都督,整编民军,共编陆军一标,国民军四标,我被任为国民军第一标教练官,并直接指挥第三营。整编就绪,南征运城,驰檄各县讨伐满清,号召青年投笔从戎,驱逐鞑虏,光复中:乍,远近响应,纷来参军,兵员日增,士气大壮。

  整编就绪,誓师南征运城,北伐平阳。师次北相镇,运城已于先一日被井勿幕率领陕西军所光复.李岐山立即北进,光复绛州,围攻平阳。绛州之役,俘.敌八百,缴枪四百,编为两营,开至后方训练。围攻平阳时,民军已发展到万余人,我奉命先留守北相镇,和陕军联系,因得识井氏和陈树藩氏.继移驻闻喜,筹送粮秣,供给前方。时支应遴在闻喜招兵,即以之为留守,我奉命驰赴尧庙,参加围攻平阳之战,因谢有功负隅顽抗,久围不克。但晋南三十余县都为民军所有。

  这时,清帝准备退位,南北正在议和。在籍韩林、保皇余孽崞县人梁善济闻知晋南民军声势浩大,而阎锡山穷居保德,兵力单薄,一旦晋南民军进驻太原,阎氏的大都督将不能保,乃嗾使清军卢永祥率部南犯,救援平阳,企图削弱晋南民军而阻止其北进。岐山据报,即派民军第一标星夜兼程北上,占领韩侯岭,阻止清军南犯。一日早饭时,与之遇战于霍州北四十五里的老张湾南端,激战一小时,我军即占领老张湾和逍遥岭一带。时清军已全部越过韩侯岭,次日即向我军逍遥岭阵地猛扑,我挥兵应战,激战三日,子弹告竭,我右大腿被子母炮弹碰伤,统带吴汇之即下令于日暮停火后转移。到平阳,运城失守,岐山下令撤围,亲率大军退保侯马、闻喜,而令我标退保绛州、稷山和河津。未几日,支应遴和阎虎臣两营克复运城,我奉命驰赴运城,加强城防。李岐山分兵驻守各县,而置重兵于侯马镇和茅津、风陵两渡口后,也封达运城。时民军拥有两万余人,但新编的游击队,仅有少数快枪,而以长矛和铡刀为主要兵器.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三日清帝退位,共和告成,.整编;裁军,大部官兵解甲归田。计编了一个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以李岐山为旅长;一个山西陆军第一混成团,以景豹卿为团长;支应遴为城:防营长,周俊杰为将弁教练所长,我为学生队中校队长;以温寿泉为晋军政分府副都督,陈品粹为二等参谋;张实生为河东观察使。 夏历五月底,准备回学北京,辞职回家,七月晋省,被阎锡山委任为山西都.督府二等执事官(上尉副官)。八月孙中’山先生莅临太原,中国同盟会改为中国国民党,我又成为国民党员,恭听了中山先生两次长达六小时的讲演,感到万分幸运.

  阎锡山为了巩固他对山西的统治,排除异己,不遗余力对李岐‘山和张实、生多方压迫,日甚一日,终于逼出了河东事件,为袁世凯造成了消灭晋南革命势力的机会.袁派大兵把李、张二人逮交北京军警执法处,加以“称兵作乱,危害民国”的罪名,判处徒刑十二年,囚禁于北京陆军监狱。

  当河东事件发生之初,我奉阎命,星夜兼程驰往调解,行经临汾时,知李、张已被解往北京,行乃稍缓。民国二年夏历元旦到达运城,山河如故,风云变色;旧雨重逢,相对慨然。李、张友好,知不见容于阎氏,必将遭其迫害,都准备辞职,离晋避祸。

  我于元宵节前回到家里,四月返省,阎锡山设立山西_陆军稽查处,我被改任为三等稽查员。

  夏季,宋教仁案发生,南方国民党讨袁失败,孙中山先生东渡日本,中国国民党被袁世凯加以“背叛民国,破坏共和”的罪名,而予以解散。十月,山西陆军稽查处撤销,我失业了。阎锡山为了保全禄位,叛附袁逆,大肆屠杀革命党人,为之献礼。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端阳节前三月之间,被屠杀的竟达三百余人之多,晋南革命人士和李、张友人被害更多。但犹多方网罗,必欲灭尽杀绝而后已。

  时李岐山、张实生已被释出狱,被咸武将军陆建章聘为咸武将军行署咨议,均往西安。我为避祸,星夜南旋,家居数月,西渡入秦。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夏历二月初旬到达西安,下榻李宅,时各省友好寄寓李宅的很多。迨景梅九由三原来访岐山,患难相逢,皆大欢喜。饭后漫谈,我说:“去晋仍怀晋,来秦为避秦;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袁逆阎贼,其奈我何!”大家一致认为,袁逆逆谋已露,图谋不轨;阎贼叛迹已菩,罪恶昭彰;乃入神之共愤,为天地所不容。应早定大计,灭此丑类.当决定联系关中革命人士,交结渭北绿林豪侠,准备驱阎讨袁,重振河山。

  注:蒙养学堂——即启蒙性的初级学校,这是由书院私垫转变为官办学校的过渡形式。辛亥革命前夕,在“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潮流激荡中、满清政肘感到兴办学校刷新。教育是时势所趋,而且已通令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培养人才要别开蹊径,遂令各地设学堂,河津贡院成立了“蒙养学堂”。学堂冠以“蒙养”二字、,意即启蒙教育。首任负责人是谢择善(字理臣),学堂内配有武术教师,招生科目有“拳术”一项,所以又有“武学堂”之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