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是中国共产党的肝胆挚友

辛亥革命网 2017-11-27 10:4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泽新 查看: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张难先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和交往中,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最终坚定地与中国国民党彻底决裂

  提起张难先,有少数人就说,他是国民党的人,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宣传的?好像所有国民党员都如蒋介石一样坏透了顶,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此论谬也。张难先一生为中华民族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从准备酝酿推翻清廷帝制,到直接参加武昌起义建立共和;从参加反袁称帝反复辟,到反对军阀混战;从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内战,到同人民一道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他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和交往中,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最终坚定地与中国国民党彻底决裂,成为中国共产党信赖的真诚朋友。这在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是少有的,可贵的。

  张难先终身追求真理、矢志革命。年轻时,他有志于学,治经史,希望从孔孟学说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故纸堆中,找到济世良方。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他深受影响,从此关注国事。1900年7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他痛感国家危亡,尽力购阅报纸、新书。1901年,他到荆州、宜昌作画卖字,结识了一些荆楚名士,常谈国事,认识到康有为的君主立宪,远不如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先进。1902年,他从同乡好友处看到孙中山之起兵各种报道与宣传革命的新书、新报,日夜阅读,思想上由崇拜康有为转而崇拜孙中山。1903年,受到太平天国志士刘彤轩先生的革命感召与鼓励,立下了革命救国之志。于是,1904年迅速奔赴武昌,结识刘静庵、胡瑛、王汉等志士,寻求救国救亡之道。与胡瑛同入第八镇工程营当兵,以运动军队。参与创立清末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以联络军学界,在荆楚大地播下革命的种子。约与湖南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同时起义,不料长沙起义事泄,科学补习所连带被查封,他回乡匿居。

  1906年,张难先又参加了刘静庵在省城武昌组织的另一个革命团体“日知会”。同时,受聘在仙桃镇办集成学校,以此既掩护革命,又维持生计。1907年1月,因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他与刘静庵等9人先后被捕入狱。为保同志他坚不吐实,表现出革命者高尚气节。后因病保释。史称“湖北丙午党狱”或“日知会案”。

  1910年,张难先常往返于沔阳与武昌之间,与彭临九、胡经武、詹大悲商议革命事。1911年,他又加入革命团体文学社,继续在武昌、汉川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次日从家乡赶赴武昌与蒋翊武会面,参与拥黎大计。为保卫首义胜利成果,立即赴汉阳,帮助李亚东规划军事,守卫汉阳。嗣任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顾问,随军西征北讨,劝说刘英、梁钟汉、李亚东部归季,以壮声势,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贡献。

  1912年南北议和后,因不满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谢绝了季雨霖、黎元洪的聘请,毅然退隐家乡。袁世凯称帝,他又赴省与同志共谋倒袁。助旧友江迪生在汉组织讨袁起义,事败,仍回乡隐居。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一声春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希望。张难先看到陈独秀所办的《新青年》杂志,感觉耳目一新。为此,他于1920年只身赴北京,寻师访友。他曾两次拜访陈独秀,未能谋面亲身领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他也曾致信陈独秀,与其探讨共产主义与中国的前途等问题,因陈独秀离开北京,没有收到回信。1921年,他干脆回家变卖了家产,举家迁居北京求学求友。每夜到北大听杜威、罗素讲学,结识梁漱溟、李济深等人。以读书为乐,常与当时名家讨论学习心得。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张难先已经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他致信汪精卫,对中国国民党改组提出建议。汪精卫表示全部采纳。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国民党,张难先马上重新登记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他表示坚决赞成。他认为北伐成功,是得力于一支共产党人领导的生力军。当时在广州,他能听到的,只是些资产阶级革命理论,“虽有马列主义的宣传,于真缔实未渗透,思想仍无多大改变”,待大革命失败后,曾一时心情杂乱、苦闷矛盾,因有前半生劳动实践,总想劳动大众贫苦要振济,故一有机会在位,处处为贫苦人民着想,对共产主义作风也推崇乐从,但脑子深处还脱不了封建衣钵,坚信孔孟思想为政治最高标准,久之,无形为资产阶级思想所征服。

  在大革命期间,张难先积极参与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对他的认可和好感。

  早在1925年,张难先在任国民党广西梧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实际代行常务执行委员职责)期间,积极领导和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持工人运动。

  1925年4月,中国国民党梧州市特别党部监察委员组建第一届执监委员会,李济深、黄绍竑、张难先、李血泪、李天和、蒙卓凡、罗如川、何翼剑、李家英当选执行委员,何予淑(女)、李勉成当选监察委员。

  同年5、6月间,发生暴徒捣毁市党部事件后,由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和组织部通过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选派在广州的共产党团员龙启炎、周济来梧州,筹备建立中共梧州支部。张难先从特别市党部经费中抽出数百元,作为增添印刷设备之用,在城厢小学(今第十一中学)腾出几间房子作印刷工场,出版《民国日报》,由共产党党团员龙启炎主持编务。此报是国民党梧州市党部的机关报,是广西第一张国共合作的报纸。同时,张难先还支持创办了新学生社和劳工夜校。由周济、陈素虚、潘兆奎、易泽苍等担任夜校教员、辅导员,提高工人和社会青年的阶级觉悟,进而组织了一些行业工会。

  这时,张难先又通过梧州海关监督署的秘书冯子恭、广西宣传人员养成所的教员黄象山,组织力量,在《农工日报》宣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列宁逝世,梧州特别市党部和广西宣传人员养成所联合举行追悼大会,张难先曾作过《列宁先生的革命精神》的演讲,推崇列宁。

  1925年10月,龙启炎和李血泪、周济等一起建立了中共梧州支部。中共梧州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支部书记是龙启炎,总部设在马王街(今东中路)义路码头梧州民国日报社内。初创时有6名党员,分别是:龙启炎、李血泪、周济、钟山、李省群、李天和(后叛变)。这时,李血泪已经是国民党梧州市党部组织部长,李天和已经是国民党梧州市党部工人部长。

  1925年12月,在中共梧州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随即,在国民党梧州市党部建立中共小组、在梧州民国日报社建立中共小组。

  1925年12月,梧州市党部改组,市党部候选执行委员会21人、候选监察委员9人,报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在国民党中央指派的监选员李天和的监选下,以1/3差额进行选举。结果,中共党员粟丰、甘立申、周济、李血泪、李省群(女)和国民党左派张难先、工会干部蔡美利当选执行委员,粟丰、甘立申、张难先为常务委员。李血泪、粟丰、周济、甘立申、李省群分别兼任组织、宣传、工人、青年、妇女部长。市党部改组后,梧州实现了国共合作,市党部成为梧州革命运动的领导机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