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乃泰:一位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志士(上)

辛亥革命网 2017-09-30 09:23 来源:今日宁海 作者:薛家栓 查看:

在宁海县近现代史的接壤时期,有一位无论如何不能避开的人物,这人叫孙乃泰。

  在宁海县近现代史的接壤时期,有一位无论如何不能避开的人物,这人叫孙乃泰。

  1993年出版的《宁海县志》关于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述,仅在《民国时期历任知事、县长名录》中有:“孙乃泰,民国16年2月27日至3月11日,代理县长”。再就是《大事记》:“民国25年(1936)2月4日,前县知事孙乃泰因通匪罪被处决于南校场”。除此外,既没有简单介绍,更没有为其立传。

  后人只能从宁海方志学者干人俊先生编的《民国宁海续志稿》中了解一个大概:“孙乃泰,号冠生,好任侠,有义气。清末尝随陈英士参加革命。民国初,任南田县知事,宁海议会会长。民国十六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栖霞之役,颇著战绩。二十四年,以反对宁海县长李涵夫苛征亩税,被诬屈死”。

  孙乃泰究竟是辛亥革命的志士,战功卓著的北伐军官抑是坐地分赃的匪首、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

  从独坐大堂的县知事,一变为押赴刑场的死囚;从辛亥革命时的敢死队队长沦为与土匪一起处决的通匪犯,这种变化使后人思想上无法转过弯来。

  要正确认识孙乃泰,只有先打开那幅尘封已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细寻找他所在的位置和活动轨迹,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一)

  孙乃泰,又作鼐泰,谱名光铄,字冠生(一作贯生),号勉斋,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在宁海象山港畔的樟树村。父孙有政,号紫垣,家中富有,为当地士绅,好结交各地江湖人士。乃泰三兄弟,其为幼。清光绪三十年(1904),去杭州入浙江师范速成科,毕业后曾短期在杭任教,后一直从事革命生涯。此时正是清政府走向灭亡,列强瓜分中国之际。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流产。八国联军又占领了北京,中国领土大块被割,白银大量流失。于是有识之士在血的教训下,懂得只有武装革命,才能推翻清政府腐朽的统治。1904年,光复会在日本成立。同年,兴中会、华兴会亦在日本合并为同盟会。两会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奔走。一次次武装斗争失败,更加激起爱国志士的革命热情。

  孙乃泰在杭,受到革命浪潮冲击影响,加上本人从小就仗义,喜打抱不平,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光绪三十年(1906)秋,浙江光复会首领之一秋瑾来杭州发展会员,孙乃泰与叶颂清(时任弁目学堂教官)等共同加入光复会,暗中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光复会首领徐锡麟在安徽发难,江浙两省响应,准备起义。徐击杀皖巡抚恩铭后被捕,惨遭杀害。同年六月初三,秋瑾亦在大通学堂被捕牺牲。浙江革命趋于低潮。孙乃泰等人避难沪上,结识了同盟会首领陈其美、周淡游等人。光绪三十九年(1908)冬,慈禧、光绪相继亡故。“浙省旅沪诸党人咸以有机可乘,订期邀两浙各府属推派代表集沪开会,筹集举事计划。期前到者,杭属有徐无生、盛碧潭;嘉属有褚辅成、蒋志新;湖属有陈其美、姚勇忱……台属有孙乃泰;温属有张云雷;金属有张恭、周华昌;处属有……”。以上出自浙江同盟会骨干褚辅成在1944年写的《浙江辛亥革命纪实》中的一段话,足以证明孙乃泰在革命党中之地位,不但是台州府的唯一代表,还具体负责此次会议的召集和组织等工作。尽管此次会议由于叛徒出卖,被清政府侦悉,搜捕革命党的秘密机关天保客栈,部分代表被逮捕,代表星散而告终,然而沪杭之革命火种已在一触即发之中。

  (二)

  宣统三年(1911),旧历三月底,在定海巨山捕鱼时,奉化栖凤帮渔船和宁海樟树帮渔船为争夺捕捞水路,互不相让,引发了一场械斗。樟树帮有25人被打死,36人受伤,而栖凤帮无一伤亡。于是两帮渔民结下冤仇。樟树帮回家后,力图报复。在宁奉交界的栅墟岭设岗哨,凡有奉化渔民过往,一概拿下,关入祠堂,竟有57人之多。两帮渔民停止出海,渔业生产停顿。甬台两地为之震动。定海、奉化、宁海三个县的政府官员均束手无策。此事经奉化籍同盟会会员应梦卿告知同盟会首领陈其美,陈思考后认为此事如能调解成功,不但可以提高革命党的威望,而且双方渔民战斗力强,如能动员起来,将有利于革命事业。于是陈其美、周淡游写信给宁海的同盟会会员程干青和光复会会员孙乃泰,告诉他们将来宁海,亦请他俩一起共同来调解这次械斗一案。

  孙乃泰因上海会议未开成,回到家中暂住,正好碰上这次事件。作为苦主一方,耳闻目睹,每天是死者家属的哀号,他岂能不设法报复之策?但他作为一名革命党人,又要从有利于革命大局考虑,当陈其美到宁海,将已商量好的解决方案告知后,他还是满口表示赞同。他找到了樟树帮帮主孙玉琨,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还说:“陈其美是上海青红帮老大,是有名的革命党头面人物,讲公理,不偏袒。这次来宁海,我们樟树人也要有气度,得容人处且容人,否则冤冤相报,何时能了?最后还不是两败俱伤,无益于事”。孙玉琨听了孙乃泰的话后,同意和解。于是栖凤帮抚恤死者,赔偿伤者损失,樟树帮也将抓获的人悉数放还。陈其美、周淡游、应梦卿和程干青、孙乃泰以及两帮头头均在和解协议上签字,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事后,两帮渔民与革命党人建立了友谊,并有多人参加了光复上海、杭州的战斗,充当了“敢死队”队员。

  这次调解两帮械斗事件中,孙乃泰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处事不是站在本乡本土本位上考虑和纠缠,而是从另一个高度,从有利于整个革命事业上着眼,结果不但赢得了在革命党人中的威望,也得到了乡亲的信赖,树立起地方上的绝对权威。

  (三)

  宣统三年(1911)是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全国为之一振。紧接着鄂湘二省亦相继光复,沪杭两地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孙乃泰已随陈其美在沪秘密准备起事。同盟会和光复会经协商后结为一体,推光复会的李燮和主持起义,成功后任沪军都督。革命军进攻目标是“江南制造局”,因为这是清政府在南方制造军械的兵工厂,夺取后,各地的革命就有了后盾和保障。并定下起义时间为11月3日。

  可是同盟会负责人陈其美为了夺取头功,提前一天冒冒失失地带了几十个人冲进制造局,由于他不知道局中准备起义清军的联络方式和暗号,一闯进去后就被打垮,他亦被擒。李燮和听到消息,觉得在这成败关头,不能坐视不救,就迅速将光复会同志组成一支武装力量,号称“光复军”,任孙乃泰为管带,全力赴援。光复军一到,一部分新军作内应,里应外合,经过数小时战斗,制造局全部官兵被俘。在沪的清政府“苏、淞、太兵备道”等官员一看大势已去,也纷纷出逃,上海得到光复。在光复上海的战斗中,孙乃泰和他从宁海带去的“敢死队”是立了大功的。还有宁海二亩园的徐定涛,也是指挥者之一,在与清兵的格斗中,手臂受了伤。后来夫妇俩在沪军都督府分别任外交部正副部长。

  上海宣告独立的消息传到浙江,在杭州的革命党无不欢欣鼓舞,遂决定在第二天深夜发动起义。据革命党人黄元秀《辛亥浙江光复回忆录》记载“……九月十四日(旧历,公历为11月4日)下午,上海又派蒋志清(介石)、陈泉卿、王季高(金发)、庄志盘、董梦蛟、孙贯生(乃泰)、张伯岐等,带领便装同志约数十名,携带印信、旗帜、手枪、炸弹等到杭……,是夜,驻杭新军进城,到抚署附近,与上海来的张伯岐、蒋志清、董梦蛟、孙贯生等先锋队合攻伪抚署。即刻,炸弹声与步枪声同时响起,喊声不绝。伪巡抚增韫从后门逃走,未几寻获。九月十五日晓,除旗营外,杭城内外商店皆挂白旗,贴满临时都督童保喧的‘安民告示’。杭城宣告光复”。(《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又据杭州光复亲历者顾乃斌回忆:“鄂湘两省光复,沪杭间准备举事。……十三夜,上海已光复,并已占据制造局,浙军同志闻信之后,各志士遂决定于次夜两点钟光复杭城,以清泰站为临时司令部。十四日下午,王金发、蒋介石、王文清、张伯歧、董梦蛟、孙贯生(冠生)、蒋著卿同率敢死队一百余人,分住奉化试馆、仁和火腿栈李汉臣家……是晚,临时司令部发出口号‘独立’二字。步马炮工辎兵士及炸弹队,左手均缚白布以示识别……蒋介石任炸弹队临时指挥官,第一队张伯岐带领,第二队董梦蛟带领,第三队孙贯生带领,为预备队,偕步队二标三营攻毁抚署。霎时炸弹声、枪炮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当时朱瑞、俞炜率一标三营入城后,即攻军装局、王金发、孙贯生率敢死队助焉……十五日天已黎明,除旗营外,均已光复,大街小巷白旗招展。”(顾乃斌:《浙江革命记》)

  杭州光复后,孙乃泰回上海在光复军内任职。此时清政府的反革命势力仍很猖獗,张勋固守南京,并蠢蠢欲动,有侵犯苏沪形势。陈其美已篡夺了沪军都督,不肯发兵进攻南京。浙军已由朱瑞带领一支队伍去支援,李燮和命令孙乃泰去台州招募了数营军队,连同光复军原来部队一起开往南京。辛亥十一月九日,在镇江与浙军会师,组成江浙联军,共同进军南京。

  张勋派一部在南京近郊龙潭一带布防,以此阻拦联军进城,光复军在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迫使张勋军队退入城内,不敢出城。牵制了整个战局,浙军乃得顺利攻下天保城,据高向城内开炮,张勋出逃,南京光复。

  1911年年底,江南十三省均独立光复,各选派代表齐集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为首都,选举同盟会首领孙文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辛亥十二月廿六日,清宣统皇帝宣告退位,中国历时五千年的帝王专制政体从此永废。

  浙江临时都督童保喧(宁海人)于11月15日革命成功后,都督一职,即让贤给绍兴人汤寿潜,自己退任军政参谋。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汤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交通总长、浙江都督人选。根据民国政府组织法,应由省内各界派代表选举产生。共选出了22名代表,元年元月11日,进行公开选举。据1月13日上海《申报》载:“报鉴,二十一号午后在都督府用记名投票选举都督,投票者各府代表有梁有立、沈钧儒、莫永贞等十一人;光复党员雷家驹、夏钟澍、吴文禧、朱自强、孙冠生、毛景麟;参议陈毅、顾乃斌、黄元秀、朱炯裳,共二十二人,蒋尊簋以二十二标当选。”孙乃泰是全省22位代表之一,可见他在光复会中的地位和信誉之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