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飞鹏的革命活动(2)
辛亥革命网 2017-09-18 10:50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辽宁日报 查看:
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
雷飞鹏之所以有如此敬业爱民的品质,是作为兴中会成员的雷飞鹏公开身份虽是清朝命官,实则是孙中山派同盟会成员宋教仁到东北成立同盟会辽东支部的主要领导人。为筹集革命经费支援辛亥革命,其宦辽3年余的全部薪响分文未寄故里。同年五月,雷飞鹏在铁岭城西门之外西大街,日本附属地内路南,临街建门市房3间,院内建房4间。院落深隧隐幽,为南北革命同仁来此密议或中转提供了安全隐蔽的场所。门市两间开设典当取名“源源当”,一间设大门,典当之门虽设而长关,不为外人所疑。
早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同盟会时,就曾派人到东北进行革命活动。 1907年孙中山派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宋教仁带2人由日本抵大连,着手成立同盟会辽东支部,并与雷飞鹏、张榕、徐镜心等人在沈阳取得联系,组成了辽东支部。主要成员有雷飞鹏、张榕、陈干、徐镜心、左雨农、宁武、朱霁青、商震、张绍曾和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祯、陆军第二混成旅协统蓝天蔚等人。
同盟会辽东支部决定主动联系新军、文教界、政界、绿林好汉、民团和联庄会首领等各团体、各行各业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同年4月1日,宋教仁等至安东(今丹东)与绿林马队取得联系,并接见了绿林马队首领季逢春、朱尔蛟等三十六人,与他们歃血为盟,争取他们参加反清斗争。拟定的计划为,“袭据辽东,逼榆关,窥燕京”。辽东支部在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装起义时因招兵事泄,白愈恒被捕,宋教仁和吴昆因身份泄露而返回日本。孙中山复派廖仲恺、林伯渠等人先后到东北与之联系。1907年时同盟会在辽东的势力发展迅速。如“联庄会”在辽东半岛共有俄式步枪四千余支,辽西绿林中有枪近七百之多,辽北绿林以于春圃为首者人马近百之数……吴、蓝、张三部新军约三万余人之众,武器装备均较充足。
雷鹏飞自“源源当”由光绪34年开设以来,即频频接待革命志士,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4年多一直不为外人知晓,可见他为革命的良苦用心。由于有满清六品同知官衔,他利用职务之便,在调任西安(今辽源)、广宁之机又在西丰、郑家屯开设了“货栈”、“典当行”为新的联络点,为东三省革命党人活动提供方便。
在东北雷飞鹏秘密投身反清革命活动, 1909年(宣统元年)3月,雷飞鹏被授以宽甸知县实缺,任期仅半年,宽甸县大治,可见“干练能员”当之无愧,同年9月又被任命为西安县知县。他是西安(辽源)自光绪28年(1902)8月建立县治以来的第9任知县。县城一切均待兴举之状。雷飞鹏到任后,首先调阅地方志了解当地历史,因刚建治不久,尚无地方志,于是,雷飞鹏暗下决心,要写部县志。他不辞辛苦,察看山川河流,走访社会名流,登临龙首山察看叶赫古城遗址,访古探幽,无限感慨,即兴赋诗曰:
登叶赫东城山莽川行犹道是当年霸国
望京华北斗时新势急最难为今曰公奴
中共吉林省辽源市市委副秘书长、辽源市政协副主席周任赤2009-08-10在光明日报发表“辽源赋”时,曾再次引用雷飞鹏的这两句诗,感叹说:“民国县长一叹,或谓唏嘘乱世而惆怅,或谓亦存振邑之志乎”?
当时这里贫民流离失所,工商业很少,雷飞鹏为了解决贫民就业,立即筹集款项办理贫民习艺工厂一座,原来西安城犯人收监要押送200里外的开原羁押,犯人徒步往返,跋涉苦不堪言。由于一时款项不继,雷飞鹏便动用归已的养廉银修筑监狱一座而使犯人免去跋涉之苦。西安城大多民宅都是茅草房舍栉比鳞次,每当春风来临之际,时有火灾降临,百姓束手无策,眼望茅屋化为灰烬而陷入穷途未路。雷飞鹏立即组织富绅巨贾筹集巨款组建消防队,购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训练百余名消防队员。大户商贾均购置备一定数量灭火器材,并于县城正中建了望台一处,昼夜派人观察火情,遇有火情发生则击钟报警,消防队立即出动,并由临时消防队人员协助扑灭火势。从此,减少了火灾发生,为根治东辽河水灾,修筑河堤,栽树造林。
民国县长一叹世人感慨
是年秋,又于西丰县城开办《天合德》贷栈,每年秋季收购人参、鹿茸、棒子、蘑菇等药材山货及皮张,并代客商收贮粮豆,成为开辟经费的又一来源,并为往返于吉林、奉天(沈阳)关内等地的革命志士提供联络的处所,旋又令其在辽源州(双辽县)任警务长的族侄在该州治所郑家屯代开设《得得当》,典行一座,除为革命活动提供资金外,并做为奉天、吉林、齐齐哈尔三地的中转站及联络处所,是年冬“西安县图书馆”建成,空余之暇,雷飞鹏乘骑周临县境察看山川形势及走访民情,详勘各盛京围场之疆界及满、汉名称(西安城原属盛京围场八旗射猎之地),着手撰写《西安县志》,1910年(宣统2年)县志定稿付梓。
雷飞鹏创办西安两等小学校,亲自为学校撰写联:
文中子将相门庭愧我无能未与诸生言礼乐。
东西洋国民教育庸渠不若须知小学是千城,
雷飞鹏在西安城时间不久,可是政纪突出,临离任时,他将自己珍藏4千多册线装经典图书,全部损赠给县图书馆。雷飞鹏调任广宁盐务局委员,西安县民众感沐其德政,拟制万民伞相送于十里长亭之外。雷飞鹏闻讯立即传喻耆宿及民众长者,晓知以理:“如是则诸公欲陷本官于无义也,本官即理此邦,应为此邦民庶效命,此乃应尽之责也,如是则难避钓名沽誉之嫌,愿众父老爱怜之飞鹏之幸也。”于是经轻装简出,经西丰铁岭晋省赴命。次日幕僚代向乡宿辞行:“东翁不敢有劳西安父老相送,已于昨夜披星赴省矣,此邦民众爱戴之情,敞东将铭盛衷心。”衙门所有钱粮等均清点造册,由幕僚代为交待清楚。
1910年(宣统2年)五月,雷飞鹏接任广宁,府盐务总局委员(今辽宁省北镇县为其府治、原辖阜新市、彰武县以南及医巫闾山以东之地)。广宁为关内至奉天之间往返必经之地。及由关内各地到东三省进行革命活动的仁人志士,甚至旅辽谋生的江淅湖广人等,莫不以广宁为落脚之处,这是因为,慷慨解囊系广资助的雷飞鹏早已名扬大江南北。
1911年初,长江流域的同盟会员及其他革命人士,纷纷酝酿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并经常由陆路及海上来往于东北三省进行联络,以备形成南北相互呼应之势。同盟会辽东支部当时已壮大发展至万余之。根据东三省的形势及几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首先全力支援南方。于是发动会员自愿捐助以解决南方革命经费短缺之急,1911年初,为支援长江流域同盟会发动推翻满清的武装起义,同盟会辽东支部筹集一笔巨款,由雷飞鹏指派手下得力会员解送南方。
1911年10月10日(宣统3年8月19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终于爆发,南方18省迅速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消息传到东三省,革命党人欣喜欲狂,奔走相告。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建立,并于当月16日任命蓝天蔚为关外都督,率领北伐军千余人由上海乘船抵烟台登陆,与驻成当地的关外民军会师。还发表文告,宣称:“除暴安良,建立共和政体。”
消息传至奉天,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则命令东三省中外报馆“暂缓”登载武昌起义消息,并以张作霖、汤玉麟等人为羽翼,以阴谋手段窃取了东北革命党人筹划的保安会大权,死保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赵尔巽深怕张榕与蓝天蔚里应外合,便与张作霖、袁金铠秘议对策,于是张作霖指示其巡防营侦探长于文甲于1912年1月23日在大西关附近将张榕暗杀,蓝天蔚被迫出走。东三省革命党密谋独立的行动,被满清在东北以赵尔巽为首的反动势力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