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鉴湖女侠秋瑾

辛亥革命网 2017-07-03 09:0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杜超 查看:

110年前的7月15日,秋瑾在浙江绍兴古轩亭口赴义,时年32岁。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导读: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秋瑾,鲁迅文章《药》主人公夏瑜的原型。110年前的7月15日,秋瑾在浙江绍兴古轩亭口赴义,时年32岁。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现世安稳

  1896年5月17日,21岁的秋瑾和17岁的王廷钧奉父母之命成婚。婚后,公公王黻臣给秋瑾和王廷钧置办了婚房——槐庭,又称“王家大院”,位于今天株洲清水塘大冲村的深宅大院。槐庭青砖青瓦,三进两层房屋13栋,大小房间共148间,另有天井10个,亭子3座。

  王廷钧,字子芳,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人。其祖上从镇上卖豆腐、甜酒做起,集腋成裘。富了之后,举家迁居湘潭,开始经营当铺与钱庄,成为当地著名的豪绅大户。王子芳是王家最小的儿子,毕业于岳麓书院。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乳名玉姑,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青年时的秋瑾在绍兴老家读书、习剑、骑马。

  1894年,其父秋寿南任职湘潭厘金局时,将女儿秋瑾许配给王廷钧。秋瑾父母对待儿女的婚姻是十分开明的,做媒的是曾国藩的长孙曾广钧。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样的许配,刚烈的秋瑾并找不到什么值得反对的理由。王廷钧比秋瑾小四岁,典型的帅哥加暖男。先结婚后恋爱的家庭生活,原本是可以设想的。

  嫁到王家第一年,秋瑾生下儿子王沅德。王家大喜,专门请人好生伺候。假如没有特殊的时代环境,秋瑾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位养尊处优的大少奶奶。

  思想启蒙

  王家在大冲拥有农田120亩、山地280亩。秋瑾喜欢到农民家去访问,劝妇女放脚和读书。秋瑾常脱下鞋袜帮助乡亲们车水、拔草,还说服族伯放弃科举劝导其从事农业劳动,并在灾年减免佃农田租送米送钱等等。

  然而,革命的脉动刚刚孕育,秋瑾就准确地感受到了,而且紧紧地贴近这种呼唤。那种呼唤如此强烈,家庭的藩篱和婚姻的琐碎已经遮不住秋瑾睁眼看世界的眼光。

  平淡的婚姻生活让不甘平凡的秋瑾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她认真阅读《湖南新报》、《湘报》等报刊杂志。当了解到中国和日本签署了屈辱的讲和条约以及饱受列强蹂躏而无力反抗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时,秋瑾按捺不住内心的义愤,流下悲愤的眼泪。

  走向革命

  婚后四年里,秋瑾经常在株洲槐庭、湘潭婆家、双峰老家之间奔波。秋瑾骑马、射箭、习武(当地流行“巫家拳”),并与双峰葛健豪、杨度妹妹杨庄作诗集、办女学、谈时事。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湖南浏阳人谭嗣同慷慨赴义。通过报刊杂志,秋瑾得知变法失败的全部过程,严酷的现实给予秋瑾极大的打击。秋瑾给在北京工部道路局供职的兄长秋誉章去信,希望哥哥随时告诉她北京的情况及变法产生的影响。

  在“槐庭”的日子里,秋瑾还认真阅读了湖南新化同龄人陈天华撰写的《谨告湖南人书》。秋瑾反复思考着陈天华的理论,她完全赞同其主张,暗下决心坚决走上革命的道路。

  1899年秋,丈夫王廷钧在父亲的运作下,捐官京官“户部主事”。秋瑾极力支持王廷钧赴任,属于秋瑾“活出自我”的革命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系共阅互借读书会会长杜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