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女侠秋瑾与湘潭不得不说的故事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袁刚毅 查看:

鉴湖女侠秋瑾在她光芒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前后有七八年生活在湘潭,不过刚来之时,秋瑾面对湘潭这素有“小南京”之誉的繁盛商贾之地颇觉不适,这时秋瑾只有17岁,正处豆蔻嘉年华。

  一

  鉴湖女侠秋瑾在她光芒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前后有七八年生活在湘潭,她大抵是1894年秋随父转任湘乡厘金局来到湘潭的。此前秋瑾父亲秋寿南任常德厘金局总办,她随全家居住于长沙、常德两地,在离开常德坐船到湘潭途中,曾写下一首《去常德舟中感赋》:“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秋瑾一家来到湘潭,居住于何处,今已无据可考。不过刚来之时,秋瑾面对湘潭这素有“小南京”之誉的繁盛商贾之地颇觉不适,住屋群相连相接,街巷逼仄,市声喧哗,震耳欲聋,与她儿时生活过的厦门和少时生活过的绍兴反差很大,有《咏燕》诗为证——“飞向花间两翅翔,雁儿何用苦奔忙?谢王不是无茅屋,偏处卢家玳瑁梁。”这时秋瑾只有17岁,正处豆蔻嘉年华。

  语言、风俗、性格、气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秋瑾思乡愁绪满腹,只待发现了湘潭的巫家拳,方将郁结一扫而空。原来秋瑾少时曾随舅父和表兄学习舞刀、击剑等武术,流行于湘潭的这种独特拳种很是吸引她。巫家拳兼具少林拳术攻防手法及武当内家拳法,拳架紧凑,劲不外露,势势相连,环环相扣。秋瑾的武术根底很好,加之勤习苦练,秋瑾很快就掌握了巫家拳的多套拳路。巫家拳的练习不独使秋瑾的武艺精进,对她此后的人生也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巫家拳崇尚的“以勇为先,不避生死”这8个字更是直接指导了她以后反抗清廷的革命行动。

  秋瑾在湘潭“不爱红装爱武装 ”,但对少时钟情的诗文并未扔弃。且说秋瑾的母亲单氏是浙江萧山的大家闺秀,诗词修养不凡,秋瑾儿时随兄从母诵读诗文,10岁即能作诗,不过内容多为咏花吟月的内容。此际来到湘潭,秋瑾又遇到了父亲刚交往且堪称诗词高手的一位朋友,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长孙曾广钧。曾广钧乃翰林名流,诗作讲究声调铿锵,注重有感而发,梁启超谓之“诗界八贤”。秋瑾遂从其学习诗词、书法。秋瑾后期诗作一扫早年闺秀印痕,奇警雄健,亦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与幸遇曾广钧是很关键的。秋瑾有《赠曾筱石夫妇并呈殷师》四首七绝诗,其一:“一代雕虫出谢家,天教宋玉住章华。秋风卷尽湖云满,桂籁流馨开细花。”曾广钧思想极其开明,性格放荡不羁,一反勤谨守朴祖训,亦对秋瑾日后人生走向影响深远。

  二

  秋寿南与曾广钧是社交场上的朋友,而有“湘潭首富”之称的王黻臣与曾广钧是同乡,且有点亲戚关系,故相互熟识了。王黻臣在造访秋家时见到了才貌双全的秋家长女秋瑾,颇为称意,原来王黻臣有一小秋瑾2岁的儿子王廷钧尚未婚配。1895年,王家通过曾氏家族正式向秋家提亲。按说秋家也是官僚阶层,但以财富论,与王家还不是一个等量级,秋家是小官僚,王家乃大商贾,秋寿南心知肚明,加之是曾氏家族提媒,在当时是很有面子的,且女儿秋瑾年岁不小,王廷钧亦曾求学于湖南乃至中国都属一流的岳麓书院,且长得清秀,遂慨然应允。1896年5月17日,秋瑾与王廷钧在湘潭十八总顺泰栈举行婚礼,因系官商联姻,场面很大。婚后,秋瑾怀着对婚姻的憧憬入住十八总的由义巷王家大宅,但仍觉不适,“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及“独上曝衣楼上望,一回屈指一潸然。”等思亲诗即是明证。王廷钧则帮助父亲打理义源当铺,秋瑾不时也往湘乡荷叶神冲王家老宅居住,与同为“荷叶三女杰”的葛健豪、唐群英互有诗词酬和,或到大冲“槐庭”(今属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居住。

  长久以来,坊间传说王黻臣乃曾国藩表弟兼其帐房,故发横财,王廷钧也是嫖赌逍遥无所不能,其实皆是子虚乌有的事,遭致王家后人不满。彼时荷叶一地有三大望族,亦即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曾氏、秋瑾婆家的王氏和蔡和森母亲葛健豪娘家的葛氏三大家族,且相互联姻。王黻臣祖居荷叶神冲老铺子,与曾氏祖屋白玉堂仅三华里,与曾家有点较远的姻亲关系,那就是王廷钧的祖父王宝田与曾国藩的亲外甥王瑞臣是五服内的排行兄弟,仅此而已,与曾国藩并非表亲,且未曾任曾氏账房,是靠蒸酒做豆腐,开杂货铺发家,继而在湘潭开纸行、钱庄致富的,在乡里名声尚好。王廷钧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且看秋瑾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王廷钧后来的儿女亲家、同在京城为官的张翊六在《子芳先生夫妇合传》中的描述——“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读书善悟,不耐吟诵。作文写大意,不喜锤炼。”按现在眼光,王廷钧乃奶油小生一个,虽求学于名牌学府,与秋瑾祖父、父亲皆是以读书人身份进入官场的家世相较,文化底蕴无疑是差了许多;嫁了个平庸的居家小男人,也难怪秋瑾婚后未久即自伤自怜地发出“知己不逢归俗子,终生长恨咽深闺。”以及“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这样的闺怨。

  王廷钧不是谭嗣同,只是个平庸的男人,然非百行皆丑,为缩小与妻子的差距,也曾学习西文,但与秋瑾的鲲鹏志向相较,他的努力犹如攀缘的壁虎,总是赶不上她的步履。

  三

  秋瑾婚后,秋家在湘潭又历几件大事:8月,秋瑾的妹妹秋闺珵与杭州人王尧阶完婚;10月16日,秋瑾的庶母孙氏生下小秋瑾瑾近20岁的同父异母弟弟秋宗章。

  1897年6月27日,秋瑾在由义巷王宅产下长子王沅德,甚为王家钟爱。产后闲暇,秋瑾开始阅读《湖南新报》、《湘报》等报纸,逐渐了解到一些国家大事。为缓解夫妻关系嫌隙,帮助秋瑾解脱寂寞与苦闷,1899年,王家花费巨资为王廷钧在京城工部捐了个主事的官职。次年春,秋瑾与丈夫携子从湘乡老家启程赴京就任;然而秋瑾视野开阔的同时,也揭开了夫妻同床异梦的序幕。由于当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秋瑾一家只得返乡。沿途所睹,民不聊生,更激发了秋瑾变革才能挽救羸弱国家的信念。

  1901年10月7日,秋瑾在湘乡荷叶王家老宅产下一女婴,由于时值阴历八月,秋瑾为其取名桂芬,字灿芝,意为“如日光般璀璨,如芝兰般芳香”。女儿出生不到一个月,王廷钧接到被授予“江苏兵备道”官职的诏令,于是秋瑾带着女儿随丈夫于11月5日从湘潭出发,启程赴京。11月26日,在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的秋寿南病逝,秋瑾的兄弟等扶柩至湘潭,择地安厝。秋瑾于12月初刚抵京,得知噩耗,遂又匆匆返归湘潭。

  1902年新春伊始,王黻臣睹秋家顶梁柱倒塌,提议与秋家创置商号,实际是想挽秋家于既倒。未久,“和济钱庄”在十三总开业。秋誉章是读书人,哪里晓得做生意,把生意全盘交给他人,最终为人侵吞,钱庄破产。王黻臣的垫资蚀了个精光,秋誉章羞愧难当,后只得领着全家返归原籍绍兴。

  1903年2月底,秋瑾与婆婆及儿子奔赴北京与丈夫重聚。此次,秋瑾结识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及其侄女吴芝瑛,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总教习服部宇之吉及其夫人繁子,而正是这几人对秋瑾后来的思想产生了关键影响。

  1907年暮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秋瑾为筹措“光复军”革命经费,着男装突然返回湘潭及荷湘乡荷叶,令其公公和婆婆大感意外。秋瑾讲办学需要经费,王黻臣夫妇为不致子媳离散只得应允。秋瑾拿到钱到湘潭后,借口看戏,乘机摆脱王家随从,至湘江边乘船东去。早年的秋瑾闲愁无数,解得风雨情愫,而此时她“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没想到此去竟是与湘潭的诀别。

  四

  1907年7月15日拂晓前,“鉴湖女侠”秋瑾在家乡绍兴被清廷杀害。秋瑾至交吴芝瑛、徐自华冒险为秋瑾筑墓。1908年,清廷发觉西湖秋墓后,铲碑平坟,烈士遗骨无处安身,秋瑾娘家亦是一筹莫展;1909年3月,身为朝廷命官的王廷钧亦因惊悲过度亡故,葬潭邑三都四甲叶子塘巳山亥向(昭山对面烟山)。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在与秋瑾分离后名存实亡的婚姻中,王廷钧一直未纳妾。9月,王母王屈氏派人赴浙以孙子名义,打着父母合葬的幌子,迎榇还乡;经一个多月长途跋涉,1909年11月,秋瑾灵柩抵达昭山,秋瑾离别2年半后,再度魂归湘潭。

  王屈氏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未将秋瑾灵柩与王廷钧合葬,只是停厝在昭山附近十余里处的石坝子荒郊,只是在灵柩上结个茅亭,藉避风雨。此举王家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是看重秋瑾仍是王家媳妇名分的,藉此亦可见其家风所在,至于王家“狠毒、残忍、无信义兼而有之”的说法于此显见苍白无力。

  辛亥革命胜利后,杭州“秋社”成员请示民国政府将秋瑾灵榇还葬西湖,获准。浙省致电湘督谭延闿:“敝省议会议决恭迎鉴湖女侠秋瑾柩归葬西湖,并建专祠奉祠。即日派人到湘接洽,乞转湘潭十八总义源当秋侠之子王沅德为盼。”秋瑾殉国5周年纪念日,浙、湘两省都举行了各有1000多人参加的隆重悼念活动。

  王沅德上书湘督,提出不能勉从浙论的4条理由,认为“若骨尚留浙,则迁葬西湖,湘不得议。骨既归湘,则迁葬岳麓,浙不得争。”1912年夏,湘省同盟会员坚持迁葬岳麓山,为湘水楚山增色,并成功迁葬;王家则拒绝迁浙,只同意把秋瑾的衣衫、遗像还浙建衣冠冢。为秋瑾争灵,电文交驰,争论不休。浙省派出与湖南军政要员及文化界多有交往的陈去病赴湘洽商,最终尊烈士遗愿,湘省同意先烈遗骨归葬西湖。谭延闿为此专门批文:“秋女烈士为国致命,薄海同钦,安葬西湖,极为允当。该氏因骨肉至亲,移葬家山,于情理亦属相合;今以秋侠为革命巨子、世界公人,不敢一家私有,已许秋社同人迁葬,深明公理,良堪嘉尚。仰即将秋烈土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

  湖南都督府在长沙改建秋女烈士祠,经费亦由王家全部负担。陈去病于当年9月底,扶柩经水路东行,赋诗寄意“湘江水碧楚山青,一棹冲凤下洞庭。最是别情无限好,满携缣素返西泠。”

  1913年秋,秋瑾牺牲6周年之际,这位湘江的媳妇,阔别数载后重又回到了柳枝依依、波光粼粼的西湖,这是她的遗愿,藉此一端还是看出尚武、刚烈的奇女子身上还是流露出些许儿女柔情的本色来。

  同年,王家也为秋瑾举行亡灵超度,并在王廷钧墓旁筑秋瑾衣冠冢。适逢曾广钧弃职归田,途经湘潭,见秋瑾故宅今非昔比,感慨万分,曾作《过昭潭经秋璇卿故宅》凭吊女弟子秋瑾:“潭州旧宅偶人豪,曾近芝田奉采旄。红粉两仪生间气,蛮靴万里便鲸涛。兰亭血绣苔科斗,镜水坟荒草孟劳。离合神光留隽藻,岁时燕脯荐单醪。”极尽哀婉叹惜之情。

  (来源:湘楚记忆 作者:袁刚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