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袁志士范光启

辛亥革命网 2017-04-14 11:08 来源:上海市档案局 作者:草中客 查看:

范光启,宇鸿仙,笔名孤鸿。其父范彦达,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回乡务农。范光启幼时常听父亲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范光启,宇鸿仙,笔名孤鸿,1882年6月20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于安徽合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范彦达,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回乡务农。范光启幼时常听父亲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二十世纪初年,为反抗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侵略和清廷的腐败统治,各地革命潮流风起云涌,范光启于1909年春毅然离家去上海,与章太炎、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人密切往还,加入了同盟会。同年5月,于右任在沪创办《民呼日报》,他应邀参加,初从事校对,不久即为主编及撰稿人。此后,范便以“孤鸿”为笔名,不断在报刊发表文章鼓吹革命,激昂高亢,“读之者无不激扬”。由于《民呼日报》不断在报端揭露清朝官僚的腐败黑暗,被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等人指控。8月14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将于右任拘捕,查封了报纸。范光启四出奔走,设法营救,并挺身入会审公廨对簿公堂,自承文责,使于右任获得释放。

  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范光启等又在《民呼日报》的基础上创办《民吁日报》。这时于右任不能公开出面,由范光启任《民吁日报》社社长,景耀月为总编辑。《民吁日报》创办之时,正值日本正加紧与沙俄勾结,阴谋共同攫取我国的景齐铁路。10月下旬,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访俄途中,窜到我国东北进行活动,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范光启等即以此为题,在《民吁日报》上掀起了一个反对日本侵略的宣传高潮,对伊藤博文的来华和遇刺,给予尖锐的批判。他写道:“汉族不幸,清政失纲,东夷乘衅,陵铄诸夏,惧将倾复国家,沦丧区宇,斯诚志士致命致节之日矣!”号召人们奋起革命。

  《民吁日报》的反日文章,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恼怒,日驻上海总领事松冈以《民吁日报》“任意臆测,煽惑破坏,幸灾乐祸,有碍中日邦交”为词,向清廷上海当局提出“强烈抗议”。上海当局遂于11月19日查封了《民吁日报》,拘捕了范光启。经过审讯,判定该报永远停止出版,所有主笔人等免于深究。

  范光启获释后,又与于右任积极筹办新的报刊。经过近一年的筹措,于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了《民立报》,于任社长,范为总理。范继续著文,为革命奔走呐喊。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总结了在华南沿海沿边地区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长江流域筹谋起义,并于7月31日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部,主持长江流域各省的反清革命斗争。范光启参与了同盟会中部总部的创建工作,被推举为总部候补文事部长和安徽分部的主持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来,范光启立即在《民立报》发表短评,热情歌颂,把辛亥年称之为“诞生革命之岁”,“诚有史以来所未有”,敦促清王朝政府必须缴械投降。同时,他积极策划长江下游各地响应,先后参予安徽、上海、江苏的独立光复运动。上海、苏州光复以后,张勋率领清军江防营顽敌盘踞南京,严重威胁着苏州、上海的安全。为了巩固苏、沪,光复南京,范光启积极策动驻扎在南京城郊秣陵关的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阵前起义。他对徐绍桢分析当时形势:“满清无道,百姓分崩,今义师奋起,海内响应,此天亡之时。将军明德英才,总兹戎重,苟动枪鼓,扶义正伐,孰敢不从?以此诛鉏胡虏,匡济华夏,诚千载一时之机会也。”并进而指出:“张勋兵临阵前,倘不奋起杀敌,必然被他宰制。当今之时,只有召将士,众擎协力,击败江防军,才能顺人心,振士气,而为天下之倡。”徐绍桢闻言颇受鼓舞,当即挥军进攻雨花台江防营营地,然因缺乏弹械,败退镇江。

  新军第九镇秣陵关起义失败以后,范光启继续奔走于上海、镇江之间,促成组织江浙联军,力谋光复南京,并以大义说服联军各将领,推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使军事复振。徐绍桢在新败之余,得范光启如此推重,心中十分感激,率领联军全体将士奋勇杀敌,终于击败张勋江防营顽敌,光复南京。

  张勋刚退出南京,江浙联军内部就出现一场权利之争。镇军司令林述庆首先入城自恃功高,驻军两江总督街门,遍贴布告,自称苏军都督。各友军对林颇为不满,公推徐绍桢为苏军都督,与之对抗,大有水火不容之势。范光启闻讯,即与宋教仁等奔赴南京,向联军各将领会商调解,经多方协商,一致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徐绍桢为南京卫戍司令,林述庆为北伐军总司令,使联军内部避免了一场内讧。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党各领袖也都拥居高位,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继续进行中断了的南北谈判。范光启以为:清廷仍在,大局未定,不可轻敌,乃呈请孙中山允准,亲赴皖北招募民军。他计划招募4个整师,然后出师北伐,扫荡中原,以武力推翻满清统治。江淮少年热情报名,纷纷应征,不多时即募集5000余人,编为2个支队,号称铁血军,范亲任铁血军总司令。队伍随即开往南京,进行整训。就在这时,南北和议告成,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范光启竭力反对,指出:“伪孽虽去,袁贼未枭,北庭诸将,各仗强兵,跨州连郡,人自为守,而无降心。今度一时之势,以安易危,共和之政,不三稔矣。”然而势无可挽,范流涕叹息,慨然辞去铁血军总司令职,将5000余人改编为民军第三十五步兵旅,由龚振鹏任旅长。他返回上海,复主《民立报》笔政兼总理之职。袁世凯曾多次征聘范光启北上任职,均遭拒绝。

  袁世凯攫取临时大总统职务以后,为了建立专制独裁统治不断杀害革命党人,遣散民军队伍,并于1913年3月20日指使凶手在上海沪宁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在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范光启积极参加了这场反袁斗争。他回安徽策动反袁,以驻芜旅长龚振鹏名义宣布讨袁。各界公推范为安徽都督,辞而不就。范认为,皖督一职仍应由柏文蔚继任,以资号召。他一面命令龚振鹏潜师袭取频州,北定淮上诸郡,一面发兵进攻大通,控制要隘。范发出通电,邀请被袁世凯免职而在南京闲住的原安徽都督柏文蔚返任皖督主政,敦促被新任命为皖督的孙多森和被袁收买了的师长胡万泰认清形势,顺从大义,服从柏文蔚领导,共同讨袁。7月下旬,柏文蔚回皖就职,范光启从芜湖赶赴安庆,协同柏文蔚并力进据淮上诸郡。这时,南京方面由于北洋军阀冯国璋部和张勋部大军压境,连战失利,黄兴出走。安徽亦受到倪嗣冲部的进攻,讨袁形势急剧变化。胡万泰叛投袁世凯,围攻安庆,逼迫柏文蔚交出范光启等人。范挺身而出,从容陈词道:“吾党知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义,使吾得遂横草之烈,幸也。”毅然驰马赴义,幸被人拦阻。

  范光启潜回上海时,“二次革命”已经失败。袁世凯四出通缉革命党人,悬赏10万元缉捕范光启。范在上海不能立足,便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孙中山在日本筹备组织中华革命党,范光启被列名为流亡日本的各省重要党人之一。

  1914年2月,范光启接受孙中山指示,回上海联络革命力量发动反袁斗争。这时,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派遣爪牙四处活动,捕杀革命党人。范在嵩山路设立机关部,组织革命志士,积极准备进攻驻设在上海制造局的镇守使署,同时运动北洋军内一些同情革命的将士作内应。为筹集经费,他把自己珍藏的数千卷珍本图书变卖一空,又典当衣服、被褥、首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奔走,终于准备就绪。不幸,范光启运动北洋军将士一举,己为郑汝成侦悉,郑收买4名凶手对范跟踪行刺。1914年3月20日凌晨4时许,正当范光启在嵩山路机关部寓所起草军书时,4名凶手闯入寓所将其刺死。孙中山在日本闻讯,极为痛悼,派员至上海致祭抚恤。1933年范被追赠为陆军上将,1936年移葬于南京中山陵东侧马群,为中山陵“附葬”。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