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革命家潘月樵(2)

辛亥革命网 2017-04-14 09:15 来源:黄浦区档案局 作者:景智宇 查看: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戏曲界出现了一位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的传奇生涯和慷慨义举长期为人们称道。他就是被誉为“梨园革命家”和“梨园少将”的潘月樵。

十六铺新舞台

  潘月樵好善乐施,经常举办赈灾义演,被推为梨园公会理事长。潘月樵等人集资在方浜边开设榛苓学堂,这是上海最早的梨园子弟学校,贫寒同业子弟可免费入学,也招收一般穷人子女。为了老艺人身后有安息之所,潘月樵发起在新舞台唱戏3天,集资购得真如一块荒地,作为梨园公墓,免费安葬伶界同人。

《图画日报》上的榛苓学堂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消息传至上海。革命党人群起响应,潘月樵、夏月珊等率领伶界商团投入光复上海战役中。11月4日凌晨,商团和军警向江南制造局发起最后攻击。前锋敢死队与清军枪战相持两个多小时,清军用机关枪扫射,商团进攻受阻。潘月樵和夏氏兄弟绕到边门纵火焚烧,瞬间烈焰腾腾。潘月樵翻越围墙,“躬冒矢石,奋勇前进”,第一个冲进制造局,为攻占清军最顽固的堡垒立下了首功。战斗中,潘月樵左腿中弹。《上海竹枝词》称颂道:“兵工厂接沪军营,革命风潮一夕惊。可笑官场张楚宝,不如伶界小连生。”(注:张楚宝,即张士珩,系江南制造局总办)

《申报》刊登纪念潘月樵的文章

  上海光复后,军政府招募新兵,亟需粮饷。潘月樵捐助1000元,并带伤登台演戏,又募款500余元。不久,潘月樵被任命为沪军调查部长,授少将军衔,他还参加了攻克南京的战斗。他上书陈其美(时任沪军都督),呼吁“大兴事业,改良土货,使人人尽用本国货,以保全利益。”1912年4月,孙中山亲临新舞台观看新编剧《波兰亡国惨》,手书“急公好义”横幅赠送潘月樵。1913年7月讨袁战争中,潘月樵把20余万家产捐献给孙中山,资助革命。

  讨袁失败后,潘月樵遭通缉,他化装成和尚得以逃脱。1923年,潘月樵曾再登新舞台(已迁至九亩地)演出,因久疏舞台,号召力大不如前。1928年,潘月樵病逝于常州。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京剧团曾排演京剧《潘月樵传奇》(后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中的传奇人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