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李国柱(2)

辛亥革命网 2017-02-10 13:46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李韦群 查看:

李国柱,字石琴,湖南嘉禾县人。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历任都督府军事顾问、讨袁第一路军指挥等要职。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湖南最热心之革命同志”。

  当国柱闻讯后连声夸道:“干得好。不愧是跟我李国柱出来的人。”(参见王成英《回忆我的丈夫李国柱》)星移斗转半个多世纪,当年的种种迹象表明,震惊全国的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暴动、广州起义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暴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里,固然有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杰出贡献,但宜章人胡少海(后任红四军29团团长、师长、军长等要职,为初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著名领导人和红军军事将领之一,早年在福建作战牺牲)对于湘南起义的成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其中更有李国柱先生客观上所起的为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想,当年如果没有李国柱的诚心劝告和赠与枪支,如果没有胡少海等当地人的参与及鼎力协助,进而没有宜章年关暴动,时南昌起义溃退下来的朱德余部之命运将不堪设想!又从何谈湘南起义、上井冈山?正如参加湘南起义的亲历者萧克老将军后来所指出的:“……历史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才有了光辉的井冈山时代及中国革命的胜利。”

  “回屋做铁匠也照样能为桑梓服务”

  全民抗战爆发后,李国柱经时有来往的驻长沙的中共老党员徐特立的劝说,为民族利益重,第一次出山任湖南省参议员,为抗战奔波疾呼。但长沙“文夕大火”后,因致函国民党中央准备组织抗日游击队请缨杀敌之事被蒋介石敷衍作梗,未能酬其志。失望之下,几经簸迁,便于1938年秋来到郴州桂阳县郊南门外的李家村,用程潜支助的二千元款子为资本,炼起铁来。。他说:“我不做囤积居奇的生意,更不想发国难财。要发财我早就发财了,我只想做点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利的事。所以,回屋做铁匠也照样能为桑梓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他还救了李木庵(中共十老之一,曾任司法部副部长,时任中共湖南地下党负责人)、谷子元(时任中共湘南支队的负责人)等人的命。其夫人王成英如是说:“他们常与国柱来往,因桂阳县长万德涵告密……国柱到省府后获悉反动当局要查封战时中学,密捕共产党人,便大义怒斥省保安处长李树森。并立即赶回桂阳,将情况通知李木庵并劝他们火速逃离。一批共产党员幸免于难。李木庵也坐着桂阳地方法院院长的四人大桥,大摇大摆地从桂阳舍人渡脱身,去了延安。”(参见王成英《我与李国柱》)

  直到1949年,国柱才把小土炉搬回故乡嘉禾。

  国柱之子忆父亲

  台湾国民党党史会藏《李国柱革命事略——革命人物志第十集138页》有“年逾六十,贫无以自给,遂赀办小铁厂以土法铸鼎釜,博微利营生,人咸尊其品德而惋其遇,柱泰然”一段。笔者曾采访了国柱独子李萼昭。一听说是要谈他父亲李国柱,这位已年逾九旬的老人便十分激动起来,连声说:“我记得我的父亲李国柱,他是中山先生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后来又日益靠拢共产党。为父亲革命的事,我家还惨遭过多次抄家杀戮呢!其中大的就有三次。所以说,本是殷实人家出身、又做过大官的他以后竟沦落为以打铁为生,除了他不愿做蒋家政权的官外,清廉奉公、毁家纾难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时,他沉浸于对往事的记忆中……

  第一次是在1909年,革命党人何用九受黄兴之命前来与先父接洽革命工作,不幸被驻防嘉禾塘村圩的清军哨官李赞卿捕获,旋为嘉禾县知事杀害示众。先父处于危境,乘机潜逃,幸免于难。然家被抄,田产被没收充公,我们一家人被迫逃亡。但先父仍奔走于外地,联系各方同志,毫无惧悔。

  第二次是先父积极响应孙中山号召,于1914年奉命从日返湘组织讨袁军。6月28日在郴州举行反袁起事,后失败,先父只身逃往日本。被袁世凯视为“罪魁祸首”,悬赏三千元并画制图像下令通缉,株连九族,受害的族人亲友不下数十人。我们一家人逃亡在蓝山竹管寺深山躲藏居住,家中田产再度没收,房屋横遭拆毁,甚至祖坟也被挖掘。我们的兄长萼芳当时年仅八岁,为免遭杀戮,改名“王神保”,潜迹到一古寺里当小和尚,为时两年有余。

  第三次是因他救助共产党、又涉嫌送几十支枪给湘南起义军胡少海部一事,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厉搜查……

  应该说,我的先父首先是在中山先生的影响下进行革命,后在林伯渠同志的影响下从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认识的。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末,我的父亲还曾暗地送了几十条枪给正处于困难中的湘南起义军哩!当时,起义军方面的人还郑重其事地打了借据,许愿革命成功后归还。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但湘南一带仍盘踞敌军若干。时先父虽已年高体弱,但不愿看到因原县长弃职而逃,造成县内形势混乱的局面,为求得嘉禾和平解放,遂受众人之托出任县长。不久,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重卧床。1949年12月6日,嘉禾解放。解放大军负责人进城后就到我家看望了病中的先父。后又奉省委黄克诚同志电令接邀先父赴省晋京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商议国事,但先父因病重未能参加,于1949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然令人扼腕的是,对于这么一位曾为国共两党均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革命先辈的子女,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反而因其父的原因惨遭株连和迫害。李萼昭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秘书处专员。1949年遵父嘱随程潜和平起义,后又由地下党员护送潜入白区联络策反,并协助其父李国柱劝谕盘踞在湘南的国民党残部和地方武装起义或投城(其指挥官均系嘉禾籍人,为李国柱之旧部或亲属)。鉴于他的表现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任命为嘉禾县临时人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性情梗直的李萼昭因不慎以言获罪,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遣回原籍。“从此,我便与苦难结了缘。作为一个学法律、专职研究法律,又为革命做了一些有益工作的人,我快五十岁的时候竟被迫拉了近二十年的马车,受尽了他人的白眼和折磨。”说到这里,李老不禁唏嘘不已、以至老泪纵横……“多亏七九年后上面为我平反复职,继续搞律师工作,才使在我年逾古稀之年获得了第二次新生……”

  (作者单位:政协湖南省郴州市学习文史委员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