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家世简介(4)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3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王学东 查看:

为隆重纪念革命先烈秋瑾逝世110周年,王氏第142世,秋瑾曾孙女王学东于2016年11月,参加了中国首届南社辛亥后裔大会。会后,为缅怀曾祖母秋瑾的革命事迹……特作此文,以勉读者。

  服部繁子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

  夏天,她(秋瑾)又到东京待了二、三个月,我怀疑秋瑾又是为了什麽到了东京。不久,一些人来信说,秋瑾批评日本女子教育,特别是对下田先生进行人身攻击,痛骂实践女校的老师,有时站在水道桥旁,狠狠批评日本的对留学生的教育,而引起骚乱,使警察感到伤脑筋。

  服部繁子所说的秋瑾“有时站在水道桥旁,狠狠批评日本对留学生的教育,而引起骚乱,使警察感到伤脑筋”,是指清政府勾结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使在日留学的八千名留学生大愤,秋瑾激烈地反对这个规则,主张退学回国,以示抗议,以洗国耻,并组织了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说:“是时,取缔规则风潮起于学界,学生盛倡归国主义,瑾亦主张之,因结敢死队,瑾又为其指挥,纷扰者匝月。”陶成章所说的“纷扰者”,即服部繁子所指的“骚乱”,这在《实践女子学园八十年史》中也有记载:

  明治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部省颁布了监督清国留学生的规则,这规则接受了清国当局的意志,加强了对留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禁止“秉性不良”的中国人入学。秋瑾表示反对,十二月五日,为响应留学生的反对监督的集会,和十七个女留学生一起决心退学而离开了学校。

  退留的时候,秋瑾把一本她爱读的自己写的诗集《白香词谱》留给了学校的舍监坂寄美都子。

  坂寄美都子说:

  她(秋瑾)走了以后,没有来过信,但是,她走的时候留下一本《白香词谱》。(山口典子记录稿,原始复印件)

  这本词谱现收藏于实践女子学校图书馆内,承蒙日本学者们厚谊,复制了一册给我。这是一册由秋瑾亲手钞写而成的词谱,工整的楷书,录下一首首词,旁用红色符号,标明了词的平仄,优美的行书,书写了序言,实在是一本珍贵而又有意义的纪念品。

  服部繁子还曾为秋瑾绘制了两幅像,都是用日本传统的画法,以顔料画在日本传统的纸上,这是两幅很传神的艺术作品,同时又是二件珍贵的历史文献,现收藏于服部繁子的女儿——贺来顺子先生家。

  服部繁子的回忆录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她是当年秋瑾留日的见证人。

  资料大大补充了秋瑾留学日本的史实,使秋瑾的形象更加丰满。至于有些叙述与我们过去记载歧异之处,如秋瑾丈夫并非恶棍、秋瑾开始时所表现的脆弱与徬徨等等,究竟谁是谁非,当尊重历史。我们不能把英雄人物一味拔高。英雄走过的曲折道路,未必会伤害英雄高大形象,用秋瑾自己的话讲:“灰尘中也开花”,拿服部繁子的话说:“水底也有珠玉在闪光”。是啊,“圣人在飢饿时也是凡人”,秋瑾是人,而且是旧时代的女人,不必给她神化。象服部繁子等的记叙,倒才真正用事实本身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秋瑾,想到她后来终于成长为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使我们更感到她的可爱,她的事迹可歌可泣。)

  转友人金亮自日本发来:秋瑾留学日本史实重要补。

  秋瑾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春,归国。道经上海,与好友吴芝瑛相见,又与石门徐寄尘女士订交,又因母丧回绍兴。这时,大通学堂徐锡麟调安庆任职,无人负责,秋瑾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即以学堂为据点,派人到浙江各处联络会党。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春,为筹措革命活动经费,秋瑾回到夫家筹集资金。与竺酌先(绍康)等人,率领大通学堂的校役阿金、阿富来到湘潭。居住在停泊于湘江的商船上,派秋瑾一人上岸,说是来看望自己的儿女。公公王黻臣出来迎接,王子芳尚在京城,赶不回来。秋瑾拿钱便匆匆离开王家。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丁未(1907年7月15日)辰时,秋瑾被清朝官府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的遗骸几经转移,难已葬身。

  宣统元年2月21日(1909),夫王廷钧(子芳)因悲痛过度,不幸早逝,葬湘潭县三都四甲叶子塘,位于昭山对面烟山,巳山亥向。同时,王家为秋瑾举行亡灵超度,并在王廷钧墓旁筑起秋瑾衣冠冢。

  1909年八月,湘潭王家派遣两个佣人来到绍兴,一姓楚,一姓王,要将秋瑾棺椁迎回湖南与丈夫合葬。经与秋家商定同意。秋瑾原敛棺材木质低劣,为免长途颠簸,再另购大棺材一具,套于柩外,即将启行。

  1909年八月二十六日,不料,秋瑾大哥秋誉章突然病逝天津,新的丧事料理为当急之务。待处理停当,秋瑾灵柩直到九月中旬才草草举行辞灵祖奠,启步西行。王家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未将秋瑾灵柩与王廷钧合葬,只是停厝在离昭山附近十余里的石坝子荒郊,在灵柩上结个茅亭,藉避风雨。适逢曾广钧弃职归田,作有凭吊诗《过昭潭经秋璇卿故宅》一首。

  辛亥革命成功后,湖南都督府在长沙改建秋女烈士祠,经费由王家主动全部负担。杭州秋社成员则请示民国政府将秋瑾灵柩还葬西湖,获得批准。浙江省致电湖南都督谭延闿:“敝省议会议决恭迎鉴湖女侠秋瑾柩归葬西湖,并建专祠奉祠。即日派人到湘接洽,乞转湘潭十八总义源当秋侠之子王沅德为盼。”王沅德上书湖南总督,认为“若骨尚留浙,则迁葬西湖,湘不得议;骨既归湘,则迁葬岳麓,浙不得争。”

  民国元年(1912)夏,湖南省同盟会员坚持迁葬岳麓山,为湘水楚山增色,并成功迁葬;王家则拒绝迁浙,只同意把秋瑾的衣衫、遗像还浙建衣冠冢。

  民国元年1912年六月初六日,秋瑾殉国五周年纪念,浙江、湖南两省都举行了各有一千多人参加的隆重悼念活动。湘潭举行了纪念大会,会场挂出的是余琴山撰写的挽联:

  君六日流血,我六日招魂,时既去,时又来,天贶长留纪念日;

  古十人兴周,今十人复汉,其男多,其女少,邑姜而后仅斯人!

  为秋瑾争灵,双方电文交驰,争论不休。

  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秋瑾的妹妹秋珵陪同浙江总督所派委员陈去病来到湖南,多方洽商,最终尊重烈士遗愿,湖南省同意先烈遗骨归葬西湖。谭延闿为此批文:

  秋女烈士为国致命,薄海同钦,安葬西湖,极为允当;该氏因骨肉至亲,移葬家山,于情理亦属相合。今以秋侠为革命巨子、世界公人,不敢一家私有,已许秋社同人迁葬,深明公理,良堪嘉尚。仰即将秋烈土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

  民国元年1912年九月,湖南都督府又加派李某为委员,一同护送灵柩经水路东行。陈去病扶柩,赋诗寄意:

  湘江水碧楚山青,一棹冲风下洞庭。最是别情无限好,满携缣素返西泠。

  秋瑾灵柩回到浙江后,被隆重安葬在杭州西子湖西泠桥畔。

秋瑾曾孙女王学东

记于2017.元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