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缔造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网 2016-04-06 14:10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羽耕 查看: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山之名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母亲给他取名乳为帝象,表示她已把儿子交给村里的神“北方真武玄天大帝”了,当时粤俗妇女多信神,此类乳名,可使爱子得到神的庇护而免除灾祸。稍稍大一些后,父母总叫孩子参拜此神。
入学后,取名为文。这样,在以后凡正规场合的宣言著作、电文等皆署孙文。又取号日新,取自《大学》中“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之义,而“日新”的粤语谐音为“逸仙”,在以后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概用此名。
31岁后,孙中山在东京投宿旅馆时,化日本名为中山樵。因而,革命党人与日本友人又皆以中山称之。
不久,章士钊无意中将孙字之后加中山二字,孙中山之名由此而始,为此章士钊还受到革命党人的指责。不过,此三字符合中国人姓名的习惯,反而推而广之,传遍全世界。
“洪秀全第二”
翠亨村有个叫冯爽观的太平天国老战士,他经常在家门口的大榕树下讲述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打长沙、进军武汉、定都南京、东征北征的故事。孙中山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每当讲到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曾剃头(曾国藩)使他投水自尽时,他总是恳求道:“把这段再讲一遍。”他不知听了多少遍还是听不够。当讲到天京沦陷时,他总是跌足长叹:“可惜,可惜,洪秀全灭了清朝就好了!”
太平天国英雄成了他崇拜的偶像。冯爽观总是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长得很像洪秀全,你长大以后就当第二个洪秀全吧!”从此,孩子们都叫他“洪秀全第二”。每当大家游戏时,他就真的当了天王,其他小朋友,有的当太平军,有的当清军,每次结果总是叫清兵大败、尽兴而归。
受太平天国的影响,他从小就崇敬革命英雄,以“洪秀全第二”自勉,并习拳弄棒,想干一番“天王”那样的大事业。
澳门行医
孙中山在雅丽医校学医5年,毕业成绩为全校第一,取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毕业后到澳门行医,他医术高超,医德更高。他首先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
他对穷困患者不收医疗费,并免费赠药品,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深受人们好评。
他精于外科、小儿科。在解剖手术方面,更是医术精湛。
他曾为一个病势垂危的患者动大手术,剖除一个大如鸡蛋的胆结石,足有90克重。患者及家属不知如何感激才好。
孙中山名声大振,求医者越来越多。不到3个月,就远近皆知。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又聘来雅丽医校英籍老师来澳助医。他们1年之内,收入达1万元。
为此,引起澳门葡萄牙同行的猜忌,并百般刁难,不发行医牌照。孙中山无奈,只好转广州重设医所。
初识黄兴
1904年,孙中山与黄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见面。
当时,在东京的牛达区里,还居住着章士钊、杨度等中国留学生。
孙中山由横滨来到东京,号召革命,发展组织,商议起义大事。在留学生里,杨度名气很大,孙中山与他畅谈关于满、汉民族问题,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无所不谈。他们尽兴谈了三天三夜,两人都十分高兴。
最后杨度说:“我赞叹你的高论,可我投身宪政已久,难改初衷,不过我有个同乡好友,名叫黄兴,他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的奇男子,文武双全,出类拔萃,他来辅助你,一定能成就大事业,我愿意把他引荐给你。”
孙中山十分兴奋,立即就要前往拜访。
“还是叫他来见你好了,他是小辈。”孙中山急忙说:“这样的事,没有什么前辈与后辈之分,我去找他!”
黄兴一见孙中山,惊叫一声,一股热流直涌心胸。两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滔滔不绝一口气谈了两个多钟头。
从此,两个革命伟人开始并肩战斗了。
读书破万卷
1905年5月,孙中山在布鲁塞尔发展了30多个兴中会新会员。当时的留学生受立宪派宣传的影响,误以为孙中山是个不学无术的草莽,因而都有些偏见。
孙中山亲自主持会议,入会誓词为:
“具愿书人,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天运乙巳年月日押”。
有个留德学生读完誓词笑了起来,孙中山问其原因。
“康有为、梁启超经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非出一般人之手,可见康梁之辈所说的都是假话。”留德学生解释。
孙中山此时也自信地说:“我也同样是读书破万卷的人啊!”
孙中山见留学生们心向祖国,热望革命,十分欣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定名“民国”
“中华民国”一词,由孙中山在1904年首次提出,1906年在《民报》创刊一周年时再次提出。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定国名为 “中华民国”。
有人问,为何不用“中华共和国”而用“中华民国”呢?
后来孙中山在题为《中华民国之意义》的演讲中,作了精辟阐述。
他说,主要就在一个“民”字上,这是他刻苦研究10多年的结果——共和国体乃是当今盛行于欧美的代议制政体,执政者与民众的中间层次太多,其意义不够积极。为此,他研究了中国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进一步实施直接民权,让中国成为一个民享、民治的“20世纪的共和国”。正是为了突出民权,因而他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国定名为“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