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真:滦州起义的策动者
辛亥革命网 2016-04-01 10:27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刘刚范 查看:
王葆真(1880—1977),字卓山,又名凤玉,河北深泽人。日本早稻田大学肄业。同盟会会员。武昌首义后,策划组织滦州起义。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第五战区顾问、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冀察战地党政分会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后期,因组织“京沪暴动”被捕入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
为革命放弃毕业文凭
1902年,23岁的王葆真考入保定西关农务学堂。由于刻苦攻读,成绩优异,学费皆由学堂供给。王葆真学生时代就有反封建思想,1903年,他组织同县同学数人,成立“天足会”,倡导妇女放足和禁止早婚活动。1904年,王葆真考取国家公费,东渡日本留学,进东京经纬学堂读书。1905年秋,他参加了欢迎孙中山先生到东京的会议,聆听了孙中山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演讲,之后不久便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6年,王葆真从东京经纬学堂毕业后,回国协助本县“劝学所”推广小学教育。1907年,他又复回东京,除补修英语、数学外,还编译了《植物学教科书》。190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王葆真继续学习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他经常读欧洲各国革命史及美国独立战争史,逐步树立了为革命奋斗的信念。
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东京后,同盟会总部召集会议,报告其失败和革命同志牺牲的情况。留日学生到会者义愤填膺,失声痛哭,纷纷表示要以血还血继续奋斗。经过讨论,决议组织“留日国民会”,负责组织派遣革命同志回国推动革命,随后,推出三路回国代表。留日“直隶(今河北省)同乡会”会长王葆真被推为黄河以北一路的代表,定于当月底回国。王葆真留日七年,再有一个月就能拿到早稻田大学毕业文凭。同乡学生知道他即将回国后,赞否各半。有几位同乡对王葆真说,你留日七年,再有一个月,就是早稻田大学毕业考试的日期了,等到领取了毕业文凭再行回国也不迟呀。王葆真对大家的劝说非常感谢,但是他告诉同乡说:“我早已不想做清朝官吏,要文凭何用。”很快,王葆真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参与发动滦州起义
6月初,王葆真一行从大连上岸后抵达沈阳。未几,又去长春、哈尔滨各地联络同志宣传革命,先后与商震、刘艺舟、程起陆、杨大实等同志联络。7月初,王葆真在沈阳经革命党人何任之介绍,与清军第二十镇统制(相当于师长)张绍曾见面。张表示同情革命,答应“将来有机会,一定有所表现”。10月12日,王葆真在长春获悉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决定马上赴沈阳利用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发动革命。到沈阳后他才知道,第二十镇已开往直隶滦州。王葆真对革命形势加以分析后认为,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革命运动已久,在目前的革命形势下,必能风起云涌,响应独立。而黄河以北,特别是直隶省革命力量最为薄弱、最困难,但是又与革命的成败关系最重要,自己应当返回本省努力奋斗。王葆真结束在东北的活动,起身奔赴直隶滦州。
10月22日,王葆真抵达滦州后,马上通过何任之与张绍曾会见。当王葆真问张绍曾在武昌首义之后有何打算时,张绍曾拿出一个十二条政纲,内容涉及要求清政府实行立宪和召开国会等方面。张绍曾认为,这个十二条政纲,“既可延缓兵车南下,便于维持武昌革命军乘时发展,同时又使清政府无词调遣,而可以待机行动;既支援了南方革命党人,又可联络北方军政界的力量”,计出万全,可进可退。王葆真听后,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是恐怕要失败。你拥军抗命,不赴急难,反而要求立宪,威胁朝廷。清廷接电,必然惶恐震惊,一面派大员来抚慰,使勿生变;一面引诱部属,分散力量,俟时机成熟,即行下令解职。”张听后大惊,急问王如何是好?王说:“事已至此,只有立即动员,直取京津。京津既无重兵防守,而且人心思汉,统制义旗一举,清军必致望风披靡,不战而逃。如此南北革命势力联成一气,革命大局一举可定。”张绍增听后,颇以为然,但又犹豫不决。王葆真便说:“滦军既已反抗清廷命令,尚不及时举义,待清廷布置妥当,将至措手不及。”
第二天,张绍曾又约王葆真到镇部面谈。他告诉王葆真说,经过认真考虑,王的意见确是解决北方祸乱根源、奠定南北联合大局的关键。但直取京津有两个问题:一是《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里以内不许中国驻兵,如何办?二是宣告举义之后,每月十万元的饷银如何筹措?王葆真见张绍曾有起义的表示,便答应亲赴天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0月25日,王葆真到达天津,次日即前往顺直谘议局拜见议长阎风阁、议员王法勤、孙洪伊诸先生。说明来意后,阎等表示非常赞同。第二天又召集50余位议员,听王葆真的报告,会后讨论时,各议员多表赞同。最后阎议长代表大家答应,如果滦州方面举行起义,并经过天津组织政府的话,“顺直谘议局完全担负筹拨军饷,按时供应”。
10月27日,王葆真又访问了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小幡,商讨关于《辛丑条约》中规定“天津二十里以内不许中国驻兵”的问题。小幡答应与各国驻津领事商议滦军通过天津事宜。期间,唯有美国不表赞同,后经王葆真和小幡反复活动,到11月6日,美国领事终于答应“滦军能过天津,但不作长期驻军”。正当第二天王葆真要回滦州向张绍曾报告交涉结果时,从报上得知,张绍曾已被清政府免掉第二十镇统制职务,曾计划与张绍曾共同举义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也被刺杀。王葆真一面发电请张“勿交卸”,一面急忙回奔滦州。11月9日,王葆真回至滦州,面见张绍曾,极力阻止张解职赴津。他说:“人心向背即为决定胜败的主要关键,张统制如果不肯担负革命的责任,必至丧失人心,贻误北方革命的大局,国家祸乱,将无宁日。”然而,张绍曾因吴死而意气沮丧,坚决要离开滦州。好在第二十镇中的官兵已经觉悟,正在积极组织起义。王葆真主张“谋定后动,决策制胜”。建议起义要广结声援。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抵达上海,上海同志来函,要王葆真赴沪报北方革命情况。王葆真遂奔赴上海。
1912年1月7日,王葆真一到上海,便听到滦州起义失败的消息,十分悲痛。在上海停留三日后,他与张继同去南京会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见到王葆真时十分动容,鼓励北方同志英勇奋斗,接着问及北方革命运动情况。王葆真回答说:“北方同志和一般人民,绝大多数都同情革命,希望共和。所有同志都反对与袁世凯议和。”中山先生又问王葆真有什么见解。王诉说了袁世凯破坏革命,屠杀革命同志的行径和阴谋议和的诡计,表示坚决反对议和。
三天后,黄兴、宋教仁和谭人凤与王葆真商议:“中山先生和我们都主张彻底革命,但推动北方革命需要一笔款子,现在正计划借一宗外债,如果参议院能够通过,我们就可以推动北方革命,以全力贯彻光复北京、天津的计划。”但是,参议院否决了借款案,转而主张同袁世凯议和。王葆真听后愤怒异常。此时,直隶代表谷钟秀要推选王葆真进参议院,被王拒绝。几天后,孙中山先生鉴于政府中北方同志很少,要王葆真担任卫生司长一职。王说:“很感谢中山先生和各位同志的信任。如果不与袁世凯妥协,给我什么职务我都愿做;现在要让位给袁世凯了,我最好不在政府里担任职务,好在北方作在野的活动。”最后,王葆真被孙中山先生改任为同盟会燕支部筹备主任。王葆真回津后又改任为同盟会燕支部政治部主任一职,为在北方发展革命组织,增强革命力量作出了贡献。
倒袁护法维护共和
南北议和后,顺直谘议局改为顺直临时省议会,王葆真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王葆真利用合法的斗争方式,不仅在议会内严厉斥责直隶省都督冯国璋的施政方针和诬蔑革命党人的言论行径,而且在议会外联络褚辅成等近百人提出弹劾袁世凯大总统违法向英、法、德、俄、日五国大借款的卖国行为,揭露了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军阀掠夺中国的阴谋诡计。由于袁世凯的镇压,王葆真被迫离京赴沪。
1914年,王葆真应邀到沈阳东北三省法政学堂教书,继因鼓吹革命被当局辞退。
1915年夏,王葆真赴石家庄西部各县勘察滹沱河源头,为研究滹沱河水害收集资料。是年冬,他到天津北洋政法学校教授政治史、经济史两门课程。由于他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几乎被捕,被迫再赴上海。以后又转到沈阳,组织革命团体,准备在公主岭起兵讨袁,不料被日本军警拘留,讨袁计划破产。
袁世凯死后,王葆真再任国会议员,在上海向孙中山先生建议“必须建立革命武装以消灭反革命的军阀”,得到孙中山的赞同。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王葆真回天津联络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议员南下护法。
1918年春,王葆真赴广州向孙中山先生汇报在津运动议员南下情况并参加护法斗争。鉴于护法议员斗志懈怠及宗派滋生,他撰写了《中国纷难惟一解决之真理》一文,告诫护法议员提高对南北军阀的警惕性,从而坚定了大部分议员反对军阀、主张彻底革命的决心。王葆真的行动,再次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嘉许。
拥护联俄、联共主张
五四运动爆发后,王葆真在护法国会上提议,通电全国人民援助五四爱国运动,还曾一度赴上海组织“救国会”,提出对媚日卖国的安福系要人王揖唐予以严重打击。与此同时,王葆真提出改善对俄关系,主张联俄并称颂列宁“厥功甚伟”。1920年秋,王葆真回到北京与李大钊先生联手从事“援俄”活动,并对俄国来华友人表示友谊,捐款50元购书赠与俄国。未几,撰文《救济俄灾商榷书》,并发起成立“俄国灾荒赈济会”,被选为总干事长。王葆真除在北京领导捐赠事务外,还于1922年初赴上海联络工学商界发起“救济苏俄灾荒运动”,以“俄灾赈济会上海部”名义撰文《评说吾人宜助款救济俄灾之理由》发表在《申报》上,为苏俄灾荒筹集捐款。是年秋,王葆真赴哈尔滨组织装运赈俄粮食两个列车至莫斯科。
国会复会后,王葆真仍任议员,曾向国会提出《改善对俄外交并救济旅俄华侨》的建议案。王葆真对俄的赈济活动受到了俄国驻华大使加拉罕的感谢。王葆真还在国会发表《对俄外交商榷书》,痛斥军阀仰帝国主义之鼻息而甘当奴才,作帝国主义爪牙仇视苏联之愚蠢行为,并发起追悼革命导师列宁逝世的签名及建立纪念碑募捐活动。
1923年10月5日,军阀曹锟导演了“贿选”丑剧,王葆真作为众议院议员,拒绝接受贿赂,并和李锡九、江浩两先生联名在《晨报》上发表声明,使曹锟贿选的丑幕曝于天下。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后,王葆真坚持国共合作,支持革命北伐。蒋介石主政后,他对蒋介石排斥异己、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做法深感失望,愤而辞职。抗战期间,他走上前线,担任李宗仁第五战区顾问,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在任参政员期间,与周恩来、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往来频繁,力主国共合作,团结抗日。1949年在筹备发动京沪暴动时不幸被捕。随着上海的解放,王葆真走出监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主要参考文献:
民革中央宣传部编《王葆真文集》,团结出版社,1989年。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历史名人传》政治军事卷(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河北文史集萃》政治卷,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