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行者张子贞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16-03-22 09:15 来源:大理日报 作者:大理日报 查看:
大理虽地处边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却出现过许多敢为天下先的著名军事将领,张子贞即为其中之一。

大理虽地处边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却出现过许多敢为天下先的著名军事将领,张子贞即为其中之一。
张子贞,字青圃,于1879年诞生于云南大理龙尾古城,少年时期就读于苍山洱海之畔的下关玉龙书院。1905年,26岁的张子贞被选送到日本振武陆军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张子贞经常参加同盟会的集会,亲聆孙中山先生的多次演讲,并于1906年第一批加入了同盟会,参与组建了同盟会云南支部,出版刊物《云南》。
1911年,张子贞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云南任陆军讲武堂步兵教官。作为教官的张子贞,不仅向讲武堂学生传播进步思想,而且还秘密在学生中发展同盟会员,“张子贞归国,充讲讲武堂步科教官,讲授中屡以种族、人权之说,激发生徒,暗播革命种子”。这些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的讲武堂学生被分配入新军任职,掌握了部队军权,为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都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首义。为了响应武昌首义,张子贞等云南革命党人积极行动起来,秘密地连续举行了5次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和部署起义。1911年10月30日深夜,张子贞率讲武堂在校学生在城内起义,根据李根源回忆:“(10月30日)蔡松坡等在巫家坝,闻得北校场已开始发动,遂率领罗佩金步兵七十四标、韩建铎炮兵十九标两部……张子贞等及讲武堂、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全部员生攻打督府及各机关、各城门。至次日正,全城大定。” “蔡锷等以居中内应,非讲武堂莫属。子贞自度于学生素有信用,遂慨然任之。及期,事泄早,同盟各军仓猝起,子贞即率全体学生出,先破西城门,迎入炮兵,助攻军械局及清督署,力战达旦。” 1911年11月1日,重九起义官兵在昆明五华山两级师范学校组织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又称“大汉云南军政府”),公推蔡锷为云南军都督。军都督府内置一院(参议院)、三部(参谋部、军务部、军政部),张子贞任军都督府参谋部谍查部部长。 随后又历任步兵第四联长、步兵第二团团长,并投入到支援邻省反封建帝制的革命斗争中。12月28日,奉中华民国大总统令,张子贞晋升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3月12日大总统令,张子贞晋升为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授中将衔。
1915年12月12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发表接任帝位的申令,接下来他开始用高官厚爵来笼络各地军政要员以达到称帝的目的。21日,袁世凯在全国各地掌握兵权的将领中开始授予五等爵位,全国共计封爵128人,张子贞被封为二等男爵。但是张子贞并没有被高官厚禄所收买,相反,他于12月24日以云南陆军第一师身份率先向全国发出《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电》,通电反袁,“子贞等全体军人,协同一致,此举实为保存我中华庄严灿烂之民国,铲削千古未有之奇耻”,“纯出于爱国热忱,并无一毫意气存乎其间,堂堂正正,大义昭然”,要求全国人民,“奋袂而起,合力同心,扫除帝制,重建共和。” 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暨军政全体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30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张子贞等19人,再次联名致电各省军政长官,促各省兴师讨袁。31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张子贞等9人联名发布《声讨袁逆并宣布政见之通电》。云南宣布独立后,成立云南都督府和护国军,制定了《云南都督府组织条例》,并以陆军第一师为基本队伍编制护国第一军,原第一师师长张子贞任都督府参谋厅厅长、护国军总参谋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期校长、护国第六军军长。护国战争胜利后,黎元洪颁布大总统令,授张子贞二等嘉禾章、三等嘉禾章。
护国战争结束后,随着唐继尧的野心膨胀及其独裁统治日益加剧,很多参与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的将领被杀害和驱逐,张子贞也受到了排挤。1918年7月张子贞赴北京,由陆军部加张子贞将军衔,任将军府将军和军务院参议。1921年,顾品珍率驻川滇军将士回云南,推翻唐继尧独裁统治,任滇军总司令,张子贞回到云南任护国第二军旅长。1922年3月,唐继尧复辟,顾品珍战死,张子贞出走上海。
1924年冬,同样是大理人的杨杰将军受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回国任国民军第3军参谋长,由于杨杰与张子贞是同乡,且私交甚好,于是杨杰将军邀请张子贞任国民军第3军参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两人为北伐战争并肩浴血奋战:1925年3月,杨杰任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张子贞任参谋,9月后杨杰、张子贞旋脱离国民军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1926年5月,杨杰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总参议,张子贞任参议,参加北伐。1928年杨杰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二次北伐,张子贞任参谋。1929年3月,杨杰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行营总参谋长,张子贞任总参议,10月杨杰任南路军行营总参谋长、讨逆军第10军军长兼左翼指挥官,张子贞任高级参议。1930年2月杨杰将军调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总司令,张子贞任司令部参谋长。
随后,张子贞又参与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唐战争和中原大战,由于对军阀混战极其厌恶,张子贞在军旅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共产主义,觉得共产主义不乏为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于是他不仅积极支持长子张公达参加在上海由夏衍领导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甚至把自己的寓所提供给地下党作为集会场所。1931年,张子贞将军病逝于上海,享年52岁。
纵观张子贞将军的一生,从青年时离开大理家乡东渡扶桑求中国富强之道,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到壮年时参与辛亥重九革命和护国运动,为中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做出了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子贞一生的历史,是他所处的那个铁血峥嵘伟大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和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史紧密相连,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反对封建独裁统治、支持和拥护共和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