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笃弼:太原光复后站岗巡逻的学生
辛亥革命网 2016-03-18 09:12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王原生 查看:
薛笃弼(1890—1973),字子良,山西运城人。山西法政学校毕业。武昌首义后,参加太原光复活动。历任临汾地方审判厅厅长,甘肃省省长,南京政府民政部、内政部、卫生部、水利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法学会理事、上海律师协会副主任。
辛亥太原起义爆发时,薛笃弼正在山西法政专门学堂上学,是预科班长。山西法政专门学堂是清政府山西当局为造就政法人才所创办的新式学堂,第一任监督为日本法政大学(一说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毕业生、同盟会员刘绵训。在学期间,薛笃弼等许多学生都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山西起义军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和新军协统谭振德,一举光复太原,成立了山西军政府。上午八时许,薛笃弼与同学们结伴上街游览,到了南柳巷,遇见起义军整队而过,军容齐整,他们和群众都热烈鼓掌欢迎。
当晚,有乱兵焚烧藩库、钱庄、银号和一些殷实商号并抢劫财物。第二天山西军政府派兵镇压,又组织学生军彻夜站岗巡逻,维持秩序。薛笃弼和他的同学也参与其间,到军械库领取枪械,站了五天的岗。太原秩序恢复后,薛笃弼到山西革命机关报《并州日报》任编辑。在报馆,薛笃弼结识了景定成、孔庚、何遂等人。
山西表里山河,位置重要,清廷对山西光复非常惊恐,立即派兵镇压。12月12日,清军曹锟第三镇兵占领娘子关,山西革命军退返太原。清军进入山西后,山西军政府方面已没有抗拒实力,经多次集议后决定分兵南北,由都督阎锡山率一部北上,取道保德,进攻绥远;副都督温寿泉南下,谋在晋南进行革命。
薛笃弼得知革命军从太原退却的消息后,在报馆遇到从娘子关前线退回来的同学、辛亥太原起义时任学生军排长的傅作义等人,大家商定一起南下追寻起义部队。由于大家都已经剪了辫子,害怕沿途遇上清军,所以就避开大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步行十余天到达运城。
运城是晋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起义后,在北京的同盟会员王用宾、刘绵训等绕道回到运城,一面与当地同盟会员尚德等组织民团,一面由张士秀、王用宾赴陕求援。在薛笃弼等人到运城几天后,陕西秦陇复汉军(陕西起义军)进抵运城郊外,并于次日(12月29日)光复运城。运城光复后,河东士绅集议公推张士秀任民政长,胡足刚任民团总司令,组织民政署,薛笃弼担任地方审判厅推事,同时奉民政长命创办革命机关报《河东日报》,任馆长。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下,温寿泉组织河东军政分府,以统一运城一带的革命政权。河东军政分府成立后,临汾还没有光复,于是派李鸣凤率军千余人进攻临汾。期间,薛笃弼曾奉命到襄陵县为军队筹备粮草,还到临汾尧庙前线视察。
1912年8月,太原辛亥起义后停课的太原各学堂恢复开学。薛笃弼辞去河东地方审判厅推事和河东日报馆馆长的职务,回校(这时学校已改名为法政专门学校)继续学业,并出任了该校校长张端创办的《山西法政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山西法政经济日报》规模虽不大,但敢于口诛笔伐,揭露阎锡山与袁世凯同恶相济、危害共和的行径,引起社会的注意,但也遭到阎锡山忌恨。一天夜里,薛笃弼刚离开报馆回校休息,就有10多名暴徒闯入报馆,捣毁编辑室,还放了一枪,所幸没有伤人。《山西法政经济日报》就此停办了。
1913年,薛笃弼赴日本游历。期间,有幸当面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教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薛笃弼一直追随冯玉祥将军。1914年,出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918年,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薛笃弼先任军警联合督察处长,后任常德县知事。1921年,冯玉祥部调驻陕西,薛笃弼先后任长安县长、陕西禁烟都督、陕西财政厅长。1922年5月,冯玉祥调任河南督军后,薛笃弼出任河南财政厅长。1923年1月,薛笃弼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5月,任国务院代秘书长。7月,暂行兼代崇文门税务监督。
1924年9月,薛笃弼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12月,调任京兆尹。在京兆尹任内,薛笃弼放手发动百姓检举各县的贪官污吏和劣绅,并取消了许多苛捐杂税以解民困,大快人心。他还在每周一召集各机关公务员、书记、法警和警务队员等检查工作,并亲自编写“劝民歌”100首,深入浅出,勉励大家爱国守法,尊重长辈,戒烟戒赌,以扭转社会风气。当时,北京的钟鼓二楼管理不善,年久失修。薛笃弼带头捐款,并赴各地募集资金。最后,他还按照“明耻教战”的古训,将鼓楼改为“明耻楼”,楼上陈列清廷屈服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相关资料和图片,以唤起民众的爱国之心。此举深受各界人士推崇。薛笃弼还把安定门外的地坛开辟为京兆公园,建立了五族亭,以激励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1925年以后,薛笃弼先后任甘肃省省长,南京国民政府民政部部长、内政部部长、卫生部部长、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水利部部长、国策顾问等职。全国解放前夕,薛笃弼断然拒绝陈诚等国民党要人劝其赴台的邀请,脱离国民党,留居上海。新中国成立后,薛笃弼加入民革,曾任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民革中央第三、第四届团结委员等职。
主要参考文献:
薛笃弼《太原起义和河东光复的片断回忆》,《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
王季深《记薛笃弼先生》,《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4卷。
薛淑俭《回忆薛笃弼的一生》,《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6卷。
温寿泉、黄国梁口述,刘冠洋整理《辛亥山西起义始末》,谢克昌主编《孙中山与山西》,团结出版社,2011年。
刘存善编著《山西辛亥革命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运城市志》,三联书店,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