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庸:北伐大本营游击司令
辛亥革命网 2016-03-01 11:09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肖涵静 查看:
张岂庸(1889—1970),字球特,又名宇融,江西万载人。同盟会会员。曾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卫队排长。历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少将参议、川黔总督办公署少将参军、第九战区少将运输总队长等职。1948年3月在香港加入民革,后赴四川、西康、云南等地策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卢汉诸军起义,到汉口等地开展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张岂庸自幼随兄就读于家塾,1906年弃学从戎,只身离家北上投考陆军小学,旋入陆军中学,复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在保定军校军官入伍生队见习。同年6月参加中国同盟会。时值辛亥革命爆发,张岂庸听到消息后,毅然不顾校方“如学生擅自离校者,向其家庭迫缴陆军小学、陆军中学至保定军校的全部学费”的禁令,与同窗好友张威偕军校部分同学,秘密南下上海,在沪军都督府任卫队排长。并与四川等地的革命志士汇集,参与联络策动川中等地新军起义,以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6月与张威重返保定军校,转读炮兵科,潜心钻研火药学。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密派亲信暗杀革命党人宋教仁,4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6月,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并派兵南下,准备“讨伐”江西。张岂庸彻底认清了袁世凯对内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对外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的真实面目,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中。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通电全国,宣布湖口独立,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为扩充军队,急速补充军事干部,李烈钧派亲信携款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济赣籍学生,并令他们回赣参加讨袁。张岂庸听到这一召唤,热血沸腾,激情满腔。他请假秘密南下,赶赴湖口,投入讨袁斗争,被李烈钧任命为湖口守备军司令部参谋,并兼东炮台代理台长。
由于袁世凯派重兵压境,敌我兵力悬殊,加之各省援军无望,江西讨袁军孤军奋战数日,弹尽力疲,湖口起义不到两个月就宣告失败。湖口起义失败后,张岂庸与张威一起,又参加了夏之麒组织的浙江起义。二人接受制造炸弹的任务后,在上海秘购药品、材料,自己制造炸弹,准备于8月22日在杭州起义时使用。为了筹措制炸弹所需的费用,张岂庸变卖了妻子的全部陪嫁首饰,凑足2万元大洋,上交组织。不料起义计划暴露,参与者大部分被捕被杀,他二人因负责专项工作,与当地人员联系不多,得以幸免。
几次起义的失败,反而更坚定了张岂庸的反袁决心。返回上海后,与张威、卢师谛、杨庶堪等人商议,决定由张岂庸与张威二人携带自制的小型炸弹,秘密前往北京行刺袁世凯,另派吕超随同赴京,并将计划报告孙中山。临行前,在沪革命同志集聚上海都益处川菜社为二张设宴饯行。席间二张慷慨陈辞,抱定以死相拼的决心,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怀气概,在座者无不感动得为之欷嘘。
二人由上海登轮抵天津,为防盘查,住在日商弥勒馆内。到达北京后,将炸弹藏在一个小保险箱内,日夜箱不离手,小心从事,等候时机,终于得知袁世凯出席参议院开幕典礼的日期。他们决定在袁世凯从总统府到参议院的途中,寻找机会下手,一旦发现目标,二人即各持一枚炸弹冲向袁,如无脱身机会即与袁同归于尽。是日,二人穿戴一新,乘坐一辆阔绰气派的大马车,来往于总统府至参议院的大街上,沿途军警以为他们是北京城内很有身份的官员,有的竟向他们举枪行礼。但长时间过后,终不见袁世凯的身影。事后查明,原来是吕超进京后,在拜访同乡、一姓易的参议员时,无意泄露计划,被易的儿子密报袁世凯,以致袁世凯临时取消了当日参加开幕式的安排,刺袁计划就这样失败了。他们返回上海后,袁世凯杀害了在京与此有关的10余名革命党人。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孙中山再渡日本,于1914年组建中华革命党。张岂庸追随孙中山,东渡扶桑。1915年5月,参加中华革命党。1921年,张岂庸随孙中山到广西桂林参加北伐,被派到长沙联络争取赵恒惕、唐生智等人,以减少北伐进军阻力。1922年,孙中山将北伐大本营移至广东韶关,亲督北伐,并委任张岂庸为北伐大本营第十四路少将游击司令。部队向江西方向进军,张岂庸随赣军向大庾岭进攻,击溃了敌军主力部队。同时,在滇、粤、湘、豫各军大力配合的情况下,北伐势如破竹,不久会师赣州,逼近吉安近郊,吓得驻守南昌的陈光远逃出江西。
1923年5月,张岂庸奉孙中山之令,从广州回万载组建了赣西讨贼军游击司令部第二大队,在万载的大桥等地秘密收集枪械,并在康乐镇田下周家大屋秘密制造炸弹。6月6日,攻克大桥警察所,缴获武器弹药,10日又击溃民防团,军心大振,乘胜攻打县城。赣西镇守使方本仁部及地方势力联合反扑,起义被镇压,参加起义的农民中有54位被枪杀。张岂庸遂逃离万载。
1927年宁汉分裂后,张岂庸因不满蒋介石背叛革命、独裁专制,曾数度弃戎,立志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还一度参加唐生智的讨蒋活动,并游说贺耀祖一致倒蒋。1930年李宗仁、白崇禧反蒋介石,张岂庸又赴四川游说诸军一致讨蒋。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岂庸曾重返军界,在第九战区任少将运输总队长。1948年3月在香港加入民革。民革中央委派其为军事特派员,赴四川、西康、云南等地策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卢汉诸军起义。此后,张岂庸又到汉口等地进行倒蒋地下活动,为全中国的解放,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