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天:同盟会筹备会议的参与者

辛亥革命网 2016-02-26 16:38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张学继 查看:

张任天,字图南,自号万竹居士,浙江仙居人。文学家,数学家。先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同盟会会员,参加杭州、南京光复活动。

  张任天(1886-1995),字图南,自号万竹居士,浙江仙居人。文学家,数学家。先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同盟会会员,参加杭州、南京光复活动。历任南洋《光华日报》翻译、荷兰殖民地苏门答腊《南洋日报》总编辑、浙江省教育厅督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

  跟随孙中山革命 参与杭州光复

  张任天是浙江省仙居县人。其父张培棣,是当地的维新派开明人士,曾参加过维新志士唐才常等在上海进行的革新活动,后来在创办学堂、从事教育的同时,还致力于实业。他的开明思想对张任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02年,张任天进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进一步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寻求救国之道。1904年,张任天前往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数学,后又转入日本明治大学读政治经济学。在日本期间,张任天还曾翻译过《几何学原理研究》一书。

  20世纪初的日本东京,是中国革命者云集的地方,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与指挥中心。张任天身处这样的环境中,革命热情很快就被激发出来。到日本不久,即由蔡元培介绍参加了革命团体光复会。1905年7月,张任天以光复会会员的身份参加了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的筹备会议。8月,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组织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张任天成为同盟会的发起会员之一。张任天后来在《我与中山先生的交往》一文中说:“1905年7月31日,在日本东京赤阪区桧町三会地黑龙会,我第一次见到了中山先生。……先生是中国革命杰出的组织者和宣传者,我的思想受先生宣传的影响,开始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入集体主义之中。”从此,他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矢志不渝地追随着孙中山。

  不久,张任天从日本回国,在上海、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06年12月,孙中山任命的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秋瑾从日本回到杭州,准备发展同盟会组织。由于人地不熟,张任天自告奋勇给秋瑾当向导,替秋瑾安排落脚点。在秋瑾离开杭州后,张任天来到上海,担任《先锋报》编辑工作,先后与戴季陶、陈布雷同事。

  1911年,张任天从外电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随后受陶成章的委派与王文庆奔走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策动杭州光复。11月4日深夜,浙江革命党人攻入浙江巡抚衙门,一举光复了杭州,活捉了清朝最后一任浙江巡抚增韫。鉴于增韫治浙以来并无太大的劣迹与民愤,革命党人决定将他释放,并派陶成章、王文庆、张任天负责押送增韫及其家人到上海,让他们一家自找出路。将增韫送到上海后,陶成章等人发现增韫身无分文,而他们身上也是囊空如洗,就临时向人借了100元作为增韫一家的川资。

  随后,浙江军政府响应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倡议,决定组建援宁浙军支队,会同江苏、上海的革命军攻打南京。张任天以台州军政分府参谋的身份,与同盟会会员朱一清回到仙居家乡招募义军千余人(一说为二百余人)加入浙军援宁支队。在攻打南京的关键战役——天保城的时候,张任天招募的台州义军充当敢死队,与清军肉搏拼刺,为攻克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久,发生了陶成章被杀事件,让张任天痛悔莫及。原来,作为光复会员,张任天十分崇拜和尊重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把他视作良师与益友。陶成章从南洋回国后,张任天与王文庆等几位一直紧随左右,密切警戒防范,以防不测。但不知何故,在1912年元旦后,警戒放松了,张任天与王文庆等因事远离了陶成章,结果让政敌有了可乘之机。1月14日凌晨2点,两名刺客窜入陶成章临时住的上海租界广慈医院,对陶成章连开数枪,将其击倒。陶成章的被暗杀成为张任天终生痛悔莫及的憾事,以至于在事情过去了七八十年以后,张任天只要一谈起它,就会叹息唏嘘不已。

  驱逐迎合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张任天在杭州与邵飘萍等办过《汉民日报》,后到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1912年7月23日,袁世凯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任命朱瑞为浙江都督(1914年6月30日改称浙江将军)兼民政长,同年9月10日,免朱瑞民政长兼职,任命文官出身的屈映光署理浙江民政长(1914年5月23日改称浙江巡按使)。

  资历较浅的朱瑞是以投靠袁世凯而得以上台的。掌权后,慑于袁世凯之淫威,为保全自己的权力地位,率先宣布脱离同盟会与光复会,与革命党人划清界限,与屈映光一起成为袁世凯在浙江的代理人。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在朱瑞的活动下,浙江军政当局率先向袁世凯称臣,积极“劝进”,发动浙江陆军少校以上军官签名盖章,拥戴袁世凯早日登基。同时,在省内积极办理所谓的“国民代表选举”及“国体投票”。1915年11月2日,杭州发生“国体投票”闹剧,浙江省75名代表一致投票同意拥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浙江成为北洋非嫡系控制的省份中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积极者之一。袁世凯投桃报李,于12月21日破格“赐封”朱瑞为一等侯,屈映光为一等伯。

  朱瑞在浙江独揽大权并且完全倒向袁世凯的逆行,激化了省内军政当局内部的矛盾。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护国军的压力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自居。4月上旬,武备派出身的夏超(省会警察厅长)、周凤岐(驻宁波独立旅旅长),保定派的吕公望、童保暄,以及王文庆、张翘等密议推翻朱瑞。朱瑞也许是听到某种风声,特意聘请王文庆、张翘、张任天3人为浙江巡按使公署咨议,月薪200元。拿到聘书及第一个月的薪水后,王文庆、张翘、张任天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决定受聘书、受钱,但仍要革命。

  4月11日夜,浙江反袁起义枪声打响。当晚,反朱瑞派策动朱瑞亲信叶颂青部下驻省城营长陈肇英、将军署卫队营长陈炳垣,加上夏超手下的先锋敢死队,一同冲进将军署,事先毫无所闻的朱瑞被迫仓皇出逃。张翘随即组织浙江省临时参议院,决定浙江实行军民分治,推屈映光为浙江都督,张任天为教育厅长兼省长公署秘书长。但因为张任天正准备去日本继续深造,教育厅长一职并未到职。

  受孙中山命 前往南洋做革命宣传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并且强调中国以后能否统一,能否和平统一,就在于这个国民会议能否和平开成。张任天受命宣传《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但他认为,孙中山有“五大弟子,廖仲恺长我10岁,胡汉民长我8岁,汪精卫长我4岁,朱执信长我2岁,只有戴季陶小我3岁”,因此在国内的宣传自己不必参与,而应该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于是,孙中山就派他到华侨众多的南洋去进行宣传。张任天本想约好友王文庆同行。但王文庆以1911年带泗水志士参加黄花岗之役无一生还、愧对南洋父老为由,不愿再出山,张任天只好独自远行。

  1924年除夕,张任天带着孙中山亲笔写的介绍信,乘“日本丸”到了南洋,先在《光华日报》任翻译,后又转到《新国民日报》任主笔。1926年,张任天又转到荷兰殖民地苏门答腊《南洋日报》任总编辑。《南洋日报》每日出版七大张,在华侨中影响颇大。后因荷属总督怀疑张任天是国际党人,奉荷兰女王特电“可以不问法律如何,立即驱逐出境”。1927年,张任天被迫离开南洋回到祖国。1929年,孙中山遗体由北京迁葬南京,南京各界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张任天担任该会宣传部副部长,主持编印《总理遗嘱释义》,宣传孙中山的遗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