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放:云南学生运动的中坚

辛亥革命网 2016-02-26 15:01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徐波 查看:

少年张天放是在革命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云南籍同盟会员杨振鸿借担任腾越厅第四营管带的职务便利,举办体操学堂,张天放在体操学堂接受了训练。

  张天放(1893—1984),原名星晟,云南腾冲人。曾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辛亥腾越起义,任滇西军都督府第二军政府秘书。五四运动前后,在昆明创办云南第一个白话文刊物《救国日刊》,多次组织昆明爱国学生运动。抗战后期,极力主张团结抗日。抗日胜利后,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呼吁和平建国,并加入民革,从事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副省长。

  少年张天放是在革命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云南籍同盟会员杨振鸿由日本回到云南,开始发展革命力量,筹备发动革命。他借担任腾越厅第四营管带的职务便利,举办体操学堂,课程有日本式的军事体操和军事训练。张天放在体操学堂接受了训练。

  1907年,杨振鸿准备在腾越发动起义,但由于消息走漏而流产。第二年,孙中山亲自指挥了云南河口起义。起义军攻克河口后,坚持斗争一个月,最终失败。这两次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扩大了革命力量在云南的影响。云南各族人民纷纷同情和支持革命,发动大规模起义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1911年武昌首义后,10月25日,由杨振鸿发展加入同盟会的张文光、陈天星等人秘密集会,决定发动会党、学校师生、少数民族、农民和士兵起义,响应武昌首义。27日晚,张文光、陈天星率军攻入腾越县城,宣布建立滇西军都督府,张文光任第一都督,刀安仁任第二都督,张天放任滇西军都督府第二军政府秘书。第二天,都督府张贴安民文告,要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惊慌,要支持起义。这些文告由张文光、刀安仁商定,张天放负责抄录。文告颁布后,腾越的社会秩序很快就趋于稳定。不久,云南军政府派李根源来处理滇西军务,起义队伍陆续被遣散。

  后来,张天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1918年,北京政府与日本军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军事密约》。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愤而举行反对密约的抗议活动,为此遭到日本军警的野蛮镇压。不久,一千名留日学生全部罢课回国。留日学生回国后联合组织了全国救国团总部,继而派代表回各省组织“救国团”,积极发动爱国运动。张天放作为云南留日学生代表,与杨宝昌等人一起被派回滇建立云南救国团,发动云南人民参加拒绝与日本签约的斗争。张天放在云南积极发动,筹谋组织,成为云南爱国运动的中坚人物。

  1919年3月6日,云南救国团在昆明组织召开800多人的会议,响应北京等地学生发动的拒约斗争。张天放等学生代表在会上进行演讲,揭露《中日军事密约》真相,历数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演讲中,张天放等还号召全省人民开展抵制日货的行动,并发表宣言呼吁国民站起来进行反帝爱国斗争。爱国学生的演讲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为其后云南各界呼应五四运动和一系列爱国民众运动在云南的展开做了准备和预演。

  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云南《滇声报》随即响应,全面报道了北京发生五四运动的消息。张天放等也积极行动,发动民众进行斗争。当天,大批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演讲,散发传单,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

  此后,爱国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6月4日,由云南省议会、省总商会等机关组织在昆明云华茶园(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召开了有近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大会由省议会议长李映川主持,张天放、杨可大、李峻、张槐三等先后登台讲演,痛斥卖国贼,号召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和全国全省人民一起共同挽救外交败局,争回青岛,抵制日货,并不惜以武力争取问题的最后解决。各界人士群情激昂,决心为民族效命出力。国民大会结束后,与会群众近万人举行了抗日示威游行。爱国运动很快由昆明波及到全省各地,云南各地相继成立了爱国组织,纷纷发表宣言抵制日货,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此同时,昆明铁路工人、店员也投入了检查和抵制日货的斗争,日本洋行、商店在全市人民一致抵制日货的行动中被迫纷纷关门。由知识界首先发动的爱国运动,进一步扩展成为包括工商界、工农和市民等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群众性革命运动。1919~1920年期间,日本货在昆明市场上几乎绝迹,在昆日商不得已纷纷撤离云南,而国货则得到了发展。

  张天放在上述爱国运动中,表现出很好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1919年12月,全国各届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天放等3人作为云南代表赴沪参加。1923年,张天放还被派为云南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界联合会,受到孙中山的接见。

  1921年张天放再次东渡日本求学,兼任留日学生监督。在日本,他与寸树声等云南留日学生创办《曙滇》杂志,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革命。时值国共合作,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东京总支部执行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张天放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

  抗战时期,张天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以后,国共间摩擦加剧,形势不断恶化,爱国人士为之痛心。有鉴于此,云南民族资本家、爱国进步人士郑一斋经常邀约一些进步人士以聚餐的形式聚会,讨论时局。参加的人有郑一斋、楚图南、冯素陶、杨春洲、艾志诚、张天放、刘达夫、周新民、李公朴九人,人们戏称为“九老会”。杨杰、孙起孟、梁漱溟等也陆续加入。后来,张天放又发起组织了类似的“丙戌聚餐会”。这两个聚餐会都是以聚餐的形式,交换对时局的意见。参与者力主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主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聚集活动,影响时局。

  抗战胜利后,昆明发生了“一二·一”事件。张天放与楚图南、费孝通、张奚若等发起了万人签名运动,谴责暗杀行径,呼吁和平民主,声援学生运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撤换了嫡系爱将关麟征。事件发生后半年,特务又杀害了李公朴、闻一多。李、闻死后,张天放不畏危险,继续与杨杰等人保持密切联系,进行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8年1月,民革在香港成立,张天放加入了民革组织。1949年,蒋介石逼迫卢汉在昆明展开“整肃”,封闭省参议会和报馆,张天放等民主人士也被逮捕。因卢汉已经决心起义,加以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等的多方营救,400多名被捕的民主人士全部获得释放。

  新中国成立后,民革中央决议成立云南地方组织——民革云南省分部筹备委员会,以张天放和陈复光、龚自知等八人为筹备委员,指定张为召集人。张天放后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等职。  

  主要参考文献:张天放《辛亥腾越起义的历史回顾》,《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81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