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应遴:山西敢死军学生队管带
辛亥革命网 2016-02-26 09:31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张雁勇 查看:
支应遴(1889—1959),字聘卿,山西闻喜人。同盟会会员。曾就读于陆军部陆军第一中学堂。太原光复后,参加军政府组织的学生军。历任西北军总司令部高级副官长、第九十六军游击指挥官、第一战区参议等职。解放战争中,多次策动冯玉祥旧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民革,曾任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政府委员、山西省法院院长。
支应遴幼读私塾,1906年考入山西太原陆军小学堂。他与同学陈品粹(同盟会员)、刘精三、周俊杰都热爱器械体操,经常在一起练习,成为好友。
在太原驻防的陆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军官杨彭龄是同盟会员。他与陈品粹相识,经常到太原陆军小学来,逐渐与支应遴、刘精三、周俊杰三人成为好友。杨彭龄经常为支应遴等人讲述革命道理,他说,清政府腐败,人心丧尽,一旦时机来临,义旗一举,全国响应,就可完成革命大业。青年学生和军队士兵都应义不容辞地为完成这伟大使命而奋斗,学习军事的陆军学生更属责无旁贷。在杨彭龄引导下,支应遴等人决心投身革命。1907年,支应遴在学校组织跑步会、体育会,均任会长,以练体操为掩护暗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
1910年,杨彭龄认为支应遴等人加入同盟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中秋节午餐后,来到学堂,约支应遴、陈品粹、徐步高、卫中砥、袁承基、刘精三和周俊杰七人来到学堂东边的小东门城楼上,由杨彭龄和陈品粹介绍,支应遴、刘精三、周俊杰三人宣誓加入同盟会。
1911年初,为了筹备武装起义,刘精三与支应遴在学校组织演武会练习国术,以刘精三为会长,支应遴为副会长,于每晚熄灯后,在器械操场进行训练,以备起义时冲锋陷阵、白刃决战之用。演武会很受同学欢迎,三天之内,会员发展到百余人。
4月下旬,因学校放假,支应遴、刘精三、周俊杰三人一道回家,途经侯马时,访问了哥老会领导人钟仁义。钟仁义表示,一旦起义,当率一万健儿占领平阳、运城和晋南各县,共成革命大业。
7月中旬,支应遴与刘精三等陆军小学堂同学60余人到达北京清河镇,升入陆军部陆军第一中学堂第三期学习。太原10月29日举行武装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支应遴、刘精三、周俊杰卖了铺盖,借了旅费,沿京汉铁路南下,绕道东阳关入晋,于11月17日到达太原,分别前往拜见了山西军政府大都督阎锡山和山西敢死军司令官杨彭龄。
11月20日,刘精三被任命为山西敢死军学生队督队官(上尉副营长),支应遴、周俊杰分任第二、第三队队官(上尉连长),共有学生兵200余人,都是大专学生。12月6日,山西敢死军第四标(团)成立,刘精三任教练官(中校副团长),周俊杰任第三营管带(营长),支应遴升任学生队管带。清军攻占娘子关后,支应遴随温寿泉的南下民军进军河东,曾在闻喜县招兵并参加攻取平阳(今临汾)之战。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共和告成。山西晋南民军编为一个混成旅。支应遴为运城城防营长。以后,支应遴投奔冯玉祥部。1914~1917年,支应遴就读于北京南苑航空学校。1921~1924年任北京南苑陆军第十一师上尉参谋、中校团副、参谋长,参加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政府。后任冯玉祥部旅长、师长等职。
中原大战失败后,支应遴任汾阳军官学校校长。1934年,在宋哲元部参谋长任内,曾参加共产党,后失去联系。抗战期间,支积极率部抗日,恢复失地,战绩辉煌,因非蒋嫡系,屡遭排斥,任第九十六军游击指挥官、第一战区参议等闲职。解放战争中,支应遴多次策动冯旧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支应遴任山西省政府委员、省法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由杨自秀、吴信达介绍加入民革。
主要参考文献:
刘精三《辛亥革命经历记》,谢克昌主编《孙中山与山西》,团结出版社,2011年。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1991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