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鳞:“不做官,不争权,专做事”(3)
辛亥革命网 2016-02-26 09:06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庄建平 查看:
跟随孙中山 为革命四处奔走
1912年春,周震鳞以湖南代表身份到北京同袁世凯商讨湖南省的善后工作。在北京,周震鳞同袁世凯面谈了数次,对袁世凯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他看出袁世凯对同盟会心怀极端的妒忌和恨意,内心中绝然没有拥护共和的真意。袁世凯只是一味地对周震鳞以高官利禄相诱惑,欲图让周震鳞出任教育总长。被周一口回绝后,袁世凯又派熊希龄和朱启钤等人前后劝说,招宴饭赠,往返不绝。但对周震鳞提出的关于湖南地方的财政和外务方面的要求,袁世凯不是有意回避不答,就是虚言搪塞,“口惠而实不至”,全无半点诚意。周震鳞明白了袁世凯不是能与谋事之人,心中对袁世凯生有戒备之心。
一次,周震鳞与时任北京临时政府农林总长的宋教仁,谈起了袁世凯,提醒他注意袁氏动向,切不可落其陷阱。周震鳞说道:“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与谋。我看袁世凯此人心怀野心,与本党宗旨异趣,你当不可不加防备。”接着又说:“我这一次代表本省来京,与袁氏商谈诸多重大事宜,但是我见他只是一味地拉拢,树立自己的党翼,对于民主共和之国家大体绝口不提,其野心当在不小。故以我本人的意见,本党人士当先着手准备,孙、黄诸公亦当对此作一预谋,庶免事情临头,吾党措手不及也。而我本人也无意再与他多费口舌,急欲南返。遁初,日后你在北方从事党务,务当小心为是。”周震鳞返回湖南后,一方面敦促湖南省都督谭延闿加紧做好军事准备,以应不时之变;同时与相邻各省革命党人进行联络,说明袁世凯的野心,劝服他们早作准备。由此,袁世凯对周震鳞衔怨甚深,曾悻悻地对熊希龄说:周道腴是你们湖南人中最坏的人。
宋教仁被刺杀后,血的事实教育了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使他们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嘴脸。孙中山决心重新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走武装革命推翻袁世凯的道路。1913年4月间,孙中山和黄兴电召各省国民党同志到上海,商量讨袁对策。周震鳞也由湖南应召至沪。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认为“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对于这一主张,除了李烈钧之外,只有周震麟表示支持。第一次讨袁会议不得结果,周震鳞回到了湖南。
同年6月,袁世凯派遣北洋军南下湖北、安徽两省,完成了“监制南军”的军事部署,并下令免去了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职务。国民党手中所掌握的南方几个大省的军政大权全被袁世凯剥夺了。面对着袁世凯咄咄逼人的架势,孙中山和黄兴再一次电召各省国民党同志至上海讨论武装讨袁的部署。周震鳞也由北京直往参加。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力促各省独立讨袁,由此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
会后,周震鳞回湖南策划起兵事宜,敦促湖南都督加紧军事部署,响应各省独立。但是,谭延闿只是表面搪塞,全然无积极的行动。周震鳞遂联合本省志士党人,对谭施加压力。谭延闿迫于时势,遂于江西、江苏、上海、安徽、广东、福建、四川之后,宣布独立。但是随着各地战场的失利,谭又很快取消了独立。周震鳞对谭失望之至。讨袁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领袖,再一次流亡海外,诸省讨袁的革命党人,也都纷纷流亡日本。袁世凯对湖南的周震鳞衔恨极深,必欲得之而心甘。在出逃时,周震鳞在九江被捕,押回汉口租界巡捕房,后经杨度向袁世凯力保,并得犬养毅、头山满、宫崎寅藏等人设法营救,得以脱释。之后,周震鳞乘日舰嵯峨号,流亡到日本。
鉴于讨袁战争因“党魁类于傀儡,党员有类散沙”而致失败的结局,孙中山认识到,要想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至关重要的是首先建立一个比国民党更为纯洁、信仰更为一致、纪律更为严明的新政党。因此,到日本后不久,孙中山即着手在东京发起成立中华革命党。1914年6月22日,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大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召开。周震鳞在欧事研究会的覃振的敦促下,履行了参加中华革命党的手续,深得孙中山的嘉许。这一年的秋天,周震鳞奉孙中山之命,与谭人凤、熊克武、方声涛等人,前往南洋等地区展开筹款活动,达半年之久。后周震鳞先行回到日本,为组织中华革命军、武装讨袁、护国战争诸役,相随奔走,无役不从,出谋献策。1916年4月27日,周震鳞随同孙中山离开日本回到国内。
袁世凯死后,北洋实力人物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对于段祺瑞的为人及北洋军阀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提出“规复约法,尊重国会”的要求。嗣后,又在上海会议上筹商护法策略,最后作出决定,凡是属于参议院的议员,都当齐赴北京,参加国会,同北洋军阀进行议会斗争。同孙、黄二人一样,周震鳞作为国会的议员,对北洋军阀的态势也是十分关注。他曾向孙中山和黄兴建议,段祺瑞被迫宣布召开国会和恢复约法,国内出现了暂时的表面的安定局面,但是革命党人不可认为目的已达到而受段祺瑞的蒙蔽。他力主由黄兴亲自担任都督,重整军备,待机北伐。还表示如果孙、黄二人有意于此的话,他个人愿意留下进行协助。周震鳞的建议没有得到孙中山和黄兴的采纳。在上海会议之后,孙中山催促周震鳞速即赴京,要他在议会之间联络北方同志,对北洋军阀进行分化工作。同时再三指示他,在北京时不可锋芒太露,而应该徐图进击。周震鳞再一次肩荷重任,来到了北京。
此时的国会,表面上虽然是国民党占多数席位,实际上却是成分复杂,党派林立。周震鳞对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情形,十分忧虑,决意向孙中山再一次提出建议,尽速改变这种对于民主共和的实现和国民党自身完善极为不利的局面。1916年11月4日,周震鳞在北京作一长函致孙中山,提出了几点建议,最为关键的第一步,是请孙中山自己出任党魁,号召群伦,以改变革命队伍中“群龙无首,指挥之作用全无”的不堪局面。周震鳞经过许多年血与火的洗礼,已把昔时的那身书生气荡涤净尽,他在信中提出的建议和对国内政局的看法,确实有独到的见地。
在北京期间,周震麟还与他人一起主办了《真共和日报》,宣传三民主义,揭露北洋军阀假共和以残民,藉参战而卖国的反动政策。在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周震鳞等人创办的《真共和日报》遭到查封。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戴溥仪复辟的闹剧上演。12日,段祺瑞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辫子军溃散。段祺瑞轻易攫取“再造共和”美名之后,仍然拒绝恢复民元约法,而按照日本的意旨宣布对德宣战。周震鳞等人在北方的工作无法再进行下去,就极力说服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的“武装护法”号召,出京南下,参加护法运动。
8月25日,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9月11日,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委任状,任周震鳞等人为大元帅府参议。10月6日,护法军与北洋军在湖南揭开战幕,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省的护法力量也纷起而响应。正当护法浪潮在全国日见高涨之际,桂系、滇系内外勾结,莫荣新与陆荣廷掀起倒孙活动,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离粤,护法战争宣告失败。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回到上海,周震麟不久也即离开广州,来到上海,帮助孙中山筹备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翌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周震鳞被任命为北伐筹备事务所秘书长,南下漳州,与陈炯明、许崇智等人会商回师讨伐陆荣廷、莫荣新事宜。后又再度奉孙中山命,离沪返湘,策动谭延闿南下援粤。1920年夏秋之时,正值广东讨莫战事紧张,谭延闿中途变卦,不肯出兵救粤,周震鳞乃与刘人瑞等人发动驱谭延闿促赵恒惕出兵援粤战事。回师粤军攻下广州,陆荣廷、莫荣新率桂系残部逃回广西,讨莫之役取得胜利。11月28日,孙中山重返广州,重组军政府,周震鳞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总务科主任。
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重新于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选举时,吴景濂忽起异议,加以反对,周震鳞以墨盒怒掷吴面,吴悻悻而去。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周震鳞代表非常国会向孙授大总统印绶。未几,孙中山设大本营于桂林,任命周震鳞为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的总务部长。又再任命周震鳞为湖南劳军使,回湘筹组大本营行辕。1922年6月,周震鳞在湖南闻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旋即离湘赴粤,并提出对此事的处置办法,间道到沪协助孙中山彻底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工作。至10月中旬,许崇智等部率北伐军改名为讨贼军,回师广东平叛,攻下广州,取得胜利。1923年1月2日,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召开以后,周震鳞等18人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本部参议。2月2日,周震鳞等人在上海出席由孙中山召集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干部会议,决定组织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会后,周震鳞陪同孙中山离开上海,抵达广州,组建海陆军大本营。周震鳞被任命为大本营劳军使,专司各军协调工作。是年秋,再次代表孙中山前往福建厦门军中从事联络工作,又奉命由津转道至北京,劝说国会议员离京南下,拒绝参加贿选。10月5日,留京议员贿选曹锟为总统。周震鳞先南下至沪,后折道前往胡景翼、孙岳、冯玉祥三军中进行联络策动工作。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会议,决定讨伐曹锟,通缉参加贿选议员,全国掀起讨伐曹锟反直高潮。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周震鳞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继续留在北方从事联络策动工作。9月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通电全国,主张停止无名之战;邀请孙中山北上,决定国是。周震鳞受冯等委托,南下邀接孙中山北上。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旋即离粤抵沪。周震鳞、徐谦亦赶至上海,汇报北方情形,并转达冯、胡、孙三人之意。之后,孙中山经由日本抵天津,身染疾病。周震鳞由河南至天津,拜谒先生。这时,孙中山病势严重,不能多谈,但看见周震鳞等人的到来,仍很高兴。他详细询问了河南方面形势,以及周震鳞和其他国民党人在河南军中的工作情况。这是周震鳞最后一次见到孙中山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之时,周震鳞正在河南开封为其他事“筹定善后,未能入京襄助治丧”,待到4月6日,中山先生停厝碧云寺时,才急急由河南抵达北京,于7时前赶到碧云寺,参加祭奠,为孙中山先生执绋。之后,周震鳞又回到河南开封,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奔走。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致函周震麟,慰勉“执事贤劳,钦迟无已”。
主要参考文献:
阎鸿飞《辛亥湖南光复的片断回忆》,《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
周震鳞《谭延闿统治湖南始末》。
周震鳞《周震鳞自叙》。
《黄钺与秦州起义》,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