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彝:武昌首义中的铁血战士

辛亥革命网 2016-02-26 08:58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饶凯俊 查看:

周武彝(1888—1989),曾用名周济臣、周南,湖北武穴人。同盟会会员。武昌首义发生后,与武昌陆军中学学生参加武昌保卫战。

  周武彝(1888—1989),曾用名周济臣、周南,湖北武穴人。同盟会会员。武昌首义发生后,与武昌陆军中学学生参加武昌保卫战。先后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历任湘军第二师副师长、军事委员会铁道运输司令部粤汉线司令部司令、北平平津区铁路管理局副局长等职。解放战争后期,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广州铁路局顾问。

  出身贫寒 求学砺志

  周武彝高小没有毕业,就到武昌昙华林一所工业中学就读。半年后,恰逢湖北陆军小学招生,周武彝便请省议员刘锡侯(武穴同乡)作保,考入了陆小,改学军事,同时改名为周济臣。

  受当时的革命思潮影响,1908年,周武彝在陆小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开始寻求报国救民道路。1910年初,周武彝从陆小提前一年毕业,考入陆军第三中学,与唐生智等人为同学。当时陆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组成了摅怀诗社、文学社、竞存社,也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共进会。他们暗中互相联络,进行反清宣传,争相传递阅读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同盟会出版的《民报》,湖北省留日学生办的《汉声》等革命理论书刊,革命情绪十分激昂。周武彝是其中的积极分子。1911年,当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后,陆中学生悲愤填膺。一天晚自习时,有人大声吆喝,倡议大家剪掉辫子,以示反清意志,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周武彝在同学的帮助下剪去了头上的发辫,决心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武昌首义 勇当先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打响了首义的枪声。当夜,由于未能得到确切消息,周武彝和同学们在学校的指挥下,在学校外面的打靶场蹲了几个钟头,直到天明。11日早晨八点钟,忽然由城内跑来一个老兵,身穿呢子军衣,手里举着黎元洪的大红名片,一进陆中大门就高声地叫喊,“我们起义了,黎都督请先生们一起进城革命”。周武彝等同学听后都欢喜雀跃,通知大家赶快带枪集合。浩浩荡荡的队伍由中和门进城时,受到了守卫在城楼上的新军士兵们的吹号欢迎和热烈鼓掌。

  由于没有子弹,陆中学生队伍首先赶到楚望台军械库领子弹。到了军械库,守卫军官通知大家说,“制台衙门里的清军还在顽抗,攻不下来,你们赶快前往协助进攻”。于是,在领取了子弹武器后,陆中学生队伍又朝制台衙门方向挺进。半路上,又有人骑马飞奔前来传令,说“制台衙门已经攻下了,赶快开往蛇山接防”。队伍又再次调转方向,前往蛇山接防,以固守阵地,保卫咨议局。在蛇山阵地,周武彝和战友们英勇作战,连夜打退了清军的几次反扑。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周武彝被任命为新军军务部军事检查员,负责押运库银工作。他将银元、金条分装在几辆辎重车上,由武昌下新河渡江,送到汉口俄租界道胜银行划拨汇单,购买军械、弹药和军需用品。在战时混乱状态,这样的工作责任重大,也十分危险,但周武彝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正当前线紧急之际,10月28日,黄兴由上海乘轮船到达武汉,旋赴都督府与黎元洪会晤,出任战时总司令。10月30日,黄兴在都督府前面的广场上,对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和由南京来的陆军第四中学的学生发表演说。黄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阵营的士气。周武彝亲睹了黄兴的风采,又聆听了他慷慨激昂的讲演,对他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十分钦佩。当汉阳战斗十分危急时,黄兴下令组织敢死队,周武彝踊跃报名参加。同大家一样,他身上也斜披着一条写有“敢死队”三字的红布带,在黄兴的率领下,渡江与清军决战。虽然后来战事失利,未能扭转战局,但敢死队队员奋不顾身的精神,对于安定人心、鼓舞士气,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游说军营 反对北洋政府

  1912年春,保定军官学校正式开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第一期学员一千余名。周武彝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同学当中有唐生智、陈铭枢、贺耀祖、邓锡侯、刘文辉、吕超、陈诚等人。

  1914年,周武彝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到湖北第三独立旅任见习官,两年后升任排长。1916年,周武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陆军大学。

  在陆大学习期间,周武彝知悉孙中山通电否认北京段祺瑞政府后,积极响应号召。他利用学校放寒暑假的时间,跑回湖北老家,联合一些同学、同事去运动驻地部队起来造北洋军阀的反。有一次,他邀原武昌起义军务部的蔡济民一起去运动部队,先到当地驻防部队,鼓动保定军官学校同学带兵起义造反,不再为北洋卖命;又到武穴市龙坪镇去策反驻防的小部队,不慎遭顽兵追逐。但他没有退缩,又跑到别的地方再行劝反活动。

  1919年12月,周武彝从陆大正式毕业。1920年秋,经龚浩介绍到湘军第二师任参谋兼第三旅第六团(袁植团长)团副。周武彝到达湖南时,恰逢袁植与湘军将官酝酿出兵援鄂之事。周武彝被安排往返于湘鄂之间收集情报,调查鄂地驻军情况以传递消息。他将了解到的鄂军内部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湘军第二师师长鲁涤平作了详细的报告,并提及北洋劲旅二师有可能兵变。当时鲁涤平还不相信。不久,鄂省果然兵变起事。后来,鲁涤平告诉周武彝说,“这是我们想不到的啊,二师真的发生了兵变。周参谋,你报告的情况很准确啊”。1921年7月援鄂战争开始后,周武彝被派到夏斗寅团任参谋长,参加援鄂战争。

  1922年年初,正在湖北老家的周武彝听说孙中山已经在桂林成立了北伐大本营,非常兴奋,立即准备前往。他先到长沙鲁涤平师部告辞,不料鲁涤平和全体将官执意挽留。袁植又邀请他到六团团部主办军训,并代任团副。周武彝只好留了下来。他在训练三个加强营2000名士兵的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120名个子高大、身强力壮的士兵,成立了学兵连。由于他作风过硬,训练有方,带出的士兵素质很高。尤其是学兵连,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受到了军事泰斗蒋百里的赞扬。

  1923年年底,周武彝在湘军第二师刘铏师长处任参谋。1924年春,周武彝通过湖南军事所军事科科长吴尚的关系,跑到浏阳召集了500名徒手新兵,然后带到了长沙校场坪训练。后组建成立一个团,下设三个营,他自己为第二营营长。后来,随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他又将该团改编成独立十八团,归唐生智节制指挥。该团在北伐中曾立下赫赫战功,周武彝也因此荣升为副师长兼第五团团长。

  1926年,周武彝随唐生智部参加北伐。在攻打长沙时,他率兵首先攻入城内,战功显赫。七七事变以后,周武彝坚持抗战。作为军事委员会铁道运输司令部粤汉线司令部的中将司令,周武彝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曾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赏。当上海八·一三战役打响后,他曾亲临机场指挥将156师、160师、187师及约千余人的教导旅和各种军事物资及时运到上海。1949年,他参加了长沙起义,参与保护长沙附近的捞刀河和浏阳河两座大桥,使其免遭国民党军队破坏,受到人民的称赞。  

  主要参考文献:

  周武彝子女提供的《我们的父亲》。

  《当代百岁老人周武彝》,《湖南政协报》1987年1月30日。

  《三朝元老骑鹤去,革命先驱美名留》,《长沙晚报》1990年1月7日。

  武穴周氏宗谱。

  武穴四望周笃村老人口述。

  周武彝之女周新桂记录的《父亲九十五岁回忆》文稿。

  访谈人物:周武彝之女周新桂。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