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从首义都督到实业家(2)
辛亥革命网 2016-01-21 13:38 来源:网易 作者:网易 查看:
此时,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正一路高歌,抵近京津,“全国统一”胜利在望。并非革命党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些国民党人看来似乎并不那么值得称颂。事实上,多年之后流传甚广的“床下都督”之误说,其制造和传播过程中,也是一些国民党人起了作用。不过,在北伐行将统一全国的1928年,面对溘然长逝的这位首义都督和前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仍然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首义都督身后事:一场聚集新老政客的国葬
在获知黎元洪逝世的消息后,南京方面立即由谭延闿、于右任起草发布了一份国民政府令:“前大总统黎元洪,辛亥之役,武昌起义,翊赞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利诱威胁,义不为屈,凛然大节,薄海同钦。”并表示“所有丧葬典礼,著内政部详加拟议,务示优隆,以彰崇报元勋之典。”
民国元年孙中山访鄂时在武昌与黎元洪等人合影
黎家人鉴于时局,也自知国民党即将进占津京,成为中国的新主人,因而对于黎元洪的葬事也主动向国民党示好,希望由南京政府出面主持。黎元洪之子黎绍基、黎绍业兄弟在6月7日便向谭延闿、李烈钧发去电报,表示“先君与孙先大总统,同创共和,谊犹昆弟……与革命精神,原无或异……此次身后大事,关系中外观瞻,苫块昏迷,罔知所措。”因此他们希望谭、李二人对于黎元洪葬事的操办“不吝教诲,敢恳指示礼仪,期慰先灵于地下。”
可见,在黎元洪逝世后的第一时间,黎家便与国民党方面就达成了默契:由南京国民政府出面主持操办黎元洪葬事。很快,内政部在六月下旬便拟出了黎元洪葬事办法五条:“一、举行国葬;二、国葬费一万元,由内政部员会同遗族办理;三、葬时由内政部呈请国民政府派员致祭;四、临葬之日,由政府通令全国官署及各团体,均下半旗志哀,并由所在地地方官吏派遣军队乐队护送;五、掩圹时由特派员与承办葬事专员亲临监视,鸣礼炮十七发。”
时值夏季,天气炎热,在黎元洪去世的第二天,其遗体便已入殓。黎元洪身着大总统制服,佩戴指挥刀和勋章,此外棺木内并无太多随葬物品。至7月16日,黎府决定在黎元洪停灵的英租界寓所内开放来宾吊唁,并定于7月19日出殡。
黎元洪入敛时佩戴的两枚勋章,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就在黎元洪逝世的当天,张作霖离开北京,退往关外,第二天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爆炸中伤重不治。6月12日,阎锡山部接收天津,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即宣布“统一完成”。因此,7月中旬天津黎府的吊唁活动,也成了改朝换代后新老政客的一次公开“表演”。
作为天下新主的国民党,在此次吊唁活动中自是颇为积极。16日,阎锡山即电令天津市各机关团体下半旗致哀。国民政府代表、天津市长南桂馨当天上午亦身着礼服,前来致祭。在随后的三天吊唁活动中,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均委派代表前来黎府致祭,并献上挽联。
与此同时,刚刚被推翻的北洋政府的前朝元老们,也出现在了这场吊唁中。曾与黎元洪在“府院之争”中斗争激烈的前执政段祺瑞,也自备祭文前往吊唁。此外,一直反对国民党北伐,后以“中华民国遗民”自居的同盟会元老章太炎,也送来了一副特别的挽联:“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佞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在称赞黎元洪共和首义之功的同时,也对国民党北伐推翻北洋政府感到不满和失望。
19日上午,黎元洪的灵柩由一辆从北平运来的由前清宫中御辇改造的灵车起运出殡,移往容安别墅暂厝。出殡队伍中还有众多僧侣沿途诵经,乐队奏乐,甚至还有小学生参与送殡。灵车途经之地,引来众多市民围观,场面颇为壮观。此后的10月26日至28日,国民政府在北平北海公园天王殿,又举行了一场公开的追悼吊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