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辛亥革命先锋廖树勋
辛亥革命网 2015-12-16 09:21 来源:重庆市档案局 作者:重庆市档案局 查看:
廖树勋字子亚,是四川金堂县人,毕业于武昌陆军学校。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他回到四川,秘密发展同盟会员,伺机起义。
举起义旗推翻清王朝统治
1910年,殷华廷出任林庄高等学堂校长,聘请廖树勋来校担任体育教师。原在校学生涂德芬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亦返校任教。廖树勋便与涂德芬结成密友,共谋策划革命活动。在林庄学堂任教期间,廖树勋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从一般体操走上军事体操,进而传授射击技术。他将年龄大的思想进步的学生择优介绍加入同盟会,为长寿县辛亥革命储备了新生力量。
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四川的保路斗争,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奏响了前奏曲。当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大革命席卷全国。
1911年11月上旬,林庄学堂突然召开学生大会,校长殷华廷宣布: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军已攻占了湖北武昌,学校决定暂时放假。大多数学生离校归家,廖树勋则把事先通知留下的学生集合起来,讲明形势,宣传革命道理,将他们编成学生军,取出毛瑟枪,教学生实地演习。
此时同盟会重庆分会遭叛徒出卖,地下机关被查抄。重庆分会领导人张培爵、谢持认为在重庆首先起义难度较大,支持邻近州、县先行起义,以牵制、打散清军巡防营的力量。两人为此数度来到长寿县,商定长寿县先行发难。紧接着,重庆分会派李鸿钧等前往涪州(涪陵)与高亚衡、廖树勋会商。大家一致认为,清政府在长寿县没有驻军,首先光复长寿难度不大。但是,长寿学生军战斗经验不足,应由涪州北岸鹤游坪秘密派出武装协助长寿县起义。
次日,廖树勋、涂德芬、左尚、杨仲持等同盟会员密谋起义。会后,又组织派遣同盟会员分赴各乡、镇联络民团、哥老会,暗中进行活动,组织力量。
11月17日深夜,涪陵方茂盛、会春山各率一个便衣连潜抵长寿。
11月18日(农历9月28日)拂晓前,廖树勋前去学生宿舍喊醒四名学生,配备好枪弹,从林庄学堂直奔长寿县衙。廖树勋从衣袋内取出自制的两枚炸弹,面对县衙门前的清兵厉声高呼:“我是革命党人廖树勋,缴枪不杀。”卫兵闻言,惊恐万分,哀告求饶,纷纷缴械。廖树勋5人随即走入县衙二堂,士卫不敢阻挡。廖急问:“沈兆翔在那里?”士卫以手指其居室。廖树勋破门而入,高声呼喊:“沈兆翔,赶快交出县印,投降免死,否则炸弹是无情的啊!”这时的沈兆翔已吓得魂不附体,为了活命,立即从被窝里跳下床跪伏在地,连声哀说“遵命!遵命!”,毕恭毕敬地捧交出县印。廖令其携妻室家小至城内考棚处听后发落。众多革命军早在县城街头布阵等候,此时,涪州援军也到了长寿县城。
11月18日当天上午,廖树勋等在考棚召开了全县民众大会,宣布长寿独立。大会公举廖树勋为总司令,左尚、传春潮为副司令,殷鲁为临时县议会会长,涂德芳为参谋长,杨仲持、马常、周钧等为参谋。推举向名显为行政长官,周炎为财政科长,向芳为学务科长,雷光枢为实业科长,向树贤为军事巡警厅长,黄杰为典狱员。这次长寿资产阶级革命未费一枪一弹,便顺利地驱除了清王朝的官吏,建立了革命政权,成立了长寿军政府,满清王朝在长寿的统治从此结束了。11月22日,重庆也宣布独立。
长寿也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推翻清朝统治政权的州县。
血战梁平马革裹尸
长寿光复,举县同庆。但由于万县、梁山一带尚为清兵所盘踞,长寿随时有被反扑的危险。廖树勋令向芳琥、孔绍伯等赴渝面谒张培爵,磋商饷械问题。随后,上级指示,长寿革命军要从速光复梁万。廖树勋紧训练革命部队,连夜制作炸弹,调集各乡民练和哥老会勇士1000余人,进军梁、万。革命军抵达梁山(今梁平县)后,廖树勋希望用和平的办法光复,并派人前往交涉。不料内奸余道林、胡子基二人里通清军,将革命军内情全部出卖。清巡防军官杨占元掌握了革命军的虚实,一方面诡称愿意接受和平反正,约定次日进城办交接手续,另一方面暗地调兵遣将设置埋伏。
次日凌晨,清兵从四面八方蜂拥扑来,革命军在慌乱中溃败,死伤无数。廖树勋仓促上马,指挥应战,在枪林弹雨中不幸阵亡。县人公推左尚继任总司令,革命军抓获余、胡二内奸,名正典型,示众三日。
嗣后,四川革命政府对廖树勋做出评价:“四川革命光复州县自君始”。廖树勋的遗骸被葬于重庆浮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