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毓昆:书生仗剑起 千古美名传
辛亥革命网 2015-12-11 10:16 来源:天津档案网 作者:胡荣华 查看:
一介书生,如果认定了某种正义信仰并为之奋不顾身,也能爆发出激荡古今的能量,这就是白毓昆与天津辛亥革命的渊源。
1908年,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聘请了同一位史地教员来校任职。晚清的大学引入西方大学管理模式,在教师的任用上采取聘用制,一人同时受聘于好几所学校任教,实属平常。这位同时受聘于两所学校的教员名叫白毓昆,来到天津之前,他已经是中国地理学界响当当的学者了。
此前,官方档案所能透露出的此人个人信息非常有限:白毓昆,字雅雨;1868年生于江苏南通;1885年就读于江阴南青书院,189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1903年任职于上海澄衷学堂,手编地理教科书经上海震东书局出版,在地理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显然,学术界的名头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天津两所高校邀请他的主要原因。
在扼要的简历背后,隐藏着的是一段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中不便公开的过往经历。白家是书香世家,白毓昆却略具反骨。天资聪慧的他,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历史书上特立独行的豪杰志士;18岁时中了秀才,可没想往仕途上奔;在就学和任教期间,结交了许多具有忧国忧民抱负的朋友,其中的一些在后来成为中华革命史上的干将;他喜欢地理,在潜心研究地理学时,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曾经的版图,在近代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一块儿一块儿被列强蚕食,汹涌的爱国激情和民族情绪油然而生;任教于上海澄衷学堂时,他秘密加入同盟会,并作出了一个将职业与志向优化组合的决定——以地理学救国。
白毓昆来天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考虑到天津地近京畿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改变北方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不利形势,同盟会交给准备北上的白毓昆一个秘密使命,开辟北方工作。对此,白不遗余力。1909年,他与张相文、张伯苓等组织了中国地学会,身为编辑部长,他在出版的《地学杂志》上,撰写了大量启发大众爱国思想的地理学文章,宣传革命。课堂上,他言词激昂地向学生们介绍祖国地理山川,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启迪学生的民主爱国情怀;课堂外,他召集进步学生聚会畅谈时事,为革命网罗青年才俊,培养后续力量。工作对他而言,就是革命。而他课里课外的革命实践,也着实影响了一代爱国学子,包括后来为坚持马列主义信仰而光荣牺牲的共产党员——李大钊。
虽然他的激进言行为官方所不容,但两所学校对此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北洋法政学堂向来以推行新政及讲法求治为宗旨,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图谋法治的尊崇、政理的修明和国家的兴衰。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也有提倡实务、爱国敬业的传统。如此土壤,使白毓昆的革命实践如鱼得水。
说说清统治者的坏话,披露下帝国主义的侵略,鼓动一下学生朴素的爱国情绪,这是白毓昆早期在天津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如果说,这些还算是比较隐蔽和含蓄的话,那么武昌起义之后,他开始转向一种更为疾风暴雨的形式。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白毓昆积极响应,将主要精力投向武装推翻帝制上。11月,他和北洋法政学堂学生胡宪、凌钺一起,以法租界梨栈生昌酒店为机关,组织北方共和会,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思想进步的师生及京津一带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为武装起义做准备;他又在河北官立蒙养院内设立天津红十字会,集众演说,为革命事业做掩护;津军司令部在天津成立后,担任外交部长的他,积极联络各方革命力量。
他不赞同立宪派的立宪主张,认为其无异于“与虎谋皮”。为了给革命力量输送武器弹药,白毓昆在河东大王庄设弹药制造所,将联络站设在梨栈生昌酒店,与女子师范学堂数名女生,“披广髦携短铳”,风尘仆仆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滦州之间。女学生将炸弹捆在身上,伪装怀孕,躲避检查;男同学则将长枪放在棺材里,借出丧蒙混过关。他的家成为革命党人联络的重要场所,清廷间谍发现了这一线索,并将其位于河北三经路居易里的住所用白粉笔划圈示警,为避免官兵盘查,免除后顾之忧,他毅然将眷属送回南方。
1911年12月,北方革命势力大联合在天津成立北方革命协会,白毓昆等人被派往滦州策动组织滦州驻军起义。在白毓昆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912年1月3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白毓昆被推举为参谋部长兼外交部长。誓师当晚,起义军决定一鼓作气,直下天津。后由于首鼠两端的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叛变及前来镇压的清军通永镇总兵王怀庆玩弄停战阴谋,起义失败。北方革命军政府的许多首领被清兵诱杀。
事败后,白毓昆知道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与其以一己之力拼死做无谓的抵抗,不如暂时脱身保存实力,等到回天津后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他只身逃进一座古庙,躲到神像后,晚间换上便服,准备潜回天津。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在接踵而至的革命巨浪面前,丧失了理智,他们在各地驻扎重兵,严密搜捕革命党人。在古冶车站,乔装打扮的白逾昆被清兵捕获。王怀庆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审讯,面对严刑拷问,白毓昆的回答很干脆:“我为革命,自当为国死,今天被你们抓住,还有必要再问吗?”王怀庆让他跪下,他怒斥道:“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要杀就杀,何必污辱人!”恼羞成怒的王怀庆竟然真地裂了他的身,残暴地砍掉了他的腿和头。
天津辛亥革命的坚强斗士——白毓昆,就这样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信仰而壮烈牺牲了。一手持教鞭,启发民智,一手持枪,推翻帝制,是这位学者革命家为天津作出的主要贡献。正如他诗中所言:“此身虽死了,千古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