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忆述上海岁月及故人的诗作:“春江夜雨三茅阁”

辛亥革命网 2015-11-13 10:2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叶祖荫 查看:

“春江夜雨三茅阁”是上世纪20年代末,于右任先生读老友、南社诗人吕志伊《偶得诗集》题诗四首中的诗句。于右任、吕志伊作为民国元老和挚友,其诗作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春江夜雨三茅阁”是上世纪20年代末,于右任先生读老友、南社诗人吕志伊《偶得诗集》题诗四首中的诗句。其诗识者日稀,兹录以存:“范宋徐陈悲复悲,天饕人虐两无遗。春江夜雨三茅阁,犹忆当年草檄时。凄凉同社惟君在,老有诗篇诏后生。我爱游仙读庄子,人间无地著新声。  缅甸难挥挽日戈,滇边画界事如何?当年佳句争传颂,上国疆分红蚌河。黄花岗上草凄凄,开国人豪姓半迷。我读君诗如读史,残山剩水有余凄。”

  于右任题诗的第一首,是对当年他和吕志伊在上海的不平凡岁月的深情回顾。1911年4月,吕志伊、宋教仁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后,来到上海,进入于右任为发行人的《民立报》社,担任主笔。在该报任编辑的还有范光启、徐血儿等。同时,他们也都是南社诗友。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陈其美及吕志伊、于右任等在上海创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致力于发动长江流域各省的武装起义。此时的上海,群英聚会,风云骤起,山雨欲来风满楼。位于法租界三茅阁桥南54号的《民立报》社,实际上成为了南方各省革命党人策划反清起义的指挥中心。“春江夜雨三茅阁,犹忆当年草檄时。”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3个月后,在中部总会的推动和指导下,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狂澜迅即席卷全国,清王朝被推翻。1912年中华民国首届政府成立,于右任、吕志伊出任交通部、司法部次长,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陈其美任沪军都督。正当他们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欲大展建国宏图之时,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青年领袖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人刺杀;1914年范光启在上海嵩山路遭暗杀、徐血儿也在上海含恨去世;1916年陈其美又被暗杀于上海寓所。“范宋徐陈悲复悲,天饕人虐两无遗”。读着这悲壮的诗句,寻觅上海滩逝去的英灵。怎能不为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复兴中华殊死奋斗的壮烈篇章而激奋?

  诗言志,诗纪史。于右任、吕志伊作为民国元老和挚友,有着共同的经历和追求,其诗作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题诗的第二、三首是他对吕志伊诗作和经历的高度评价。而在第四首中,他针对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军阀混战,兵连祸结,“黄花岗上草凄凄,开国人豪姓半迷”的现实,发出了珍惜历史,珍重友谊,“我读君诗如读史,残山剩水有余凄”的深切感慨,表达了两位前辈凄凉互慰的诚挚情意。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