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崔文藻
辛亥革命网 2015-10-28 15:33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李芳 查看:
在巍山有一位辛亥革命者,他叫崔文藻,在天津读书的崔文藻,怀着极大的革命热诚,积极投身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热潮中。
在巍山有一位辛亥革命者,他叫崔文藻(1881年-1918年),字戟勋,号采芹,别号铁峰道人,清代蒙化直隶厅(今巍山县)马房厂村人,其祖父崔瑜是位德高望重的乡村秀才。在崔文藻刚刚懂事的童年,祖父就教育他要有“人贵自立,不能依赖别人”的志气。从他读书的时候起,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他在文华书院读书时,有人将《民报》等进步书刊带入蒙化,崔文藻从这些进步书刊中接受了革命的思想,并参加了蒙化秘密的反清活动。1906年,崔文藻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开始结识革命党人王丕和、苏绍汉、张寿山等人,积极参加推翻云贵总督锡良的革命活动,后因假革命者的告密,他被锡良逮捕入狱。随后又被革命党人营救出狱,再次参加了同盟会员杨振鸿在昆明组织的反清秘密活动。1909年,清政府陆军部到昆明招考军医学生,崔文藻应考,遂被录取并赴天津军医学堂读书。
在天津读书的崔文藻,怀着极大的革命热诚,积极投身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热潮中。1911年l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崔文藻和天津的革命党人组织了“天津同盟会”。1912年,南北议和不成,南京临时政府民军北伐总司令电约京(北京)、津(天津)、保(保定)的革命组织以武力收复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区。崔文藻积极策应,并亲自带领手枪队和炸弹队去攻打天津都督府和清军巡警总署,不幸被捕。清军将他“全体衣裤脱去,拷以脚镣,上以手铐,赤身置于冰地,脚踢手打”。对他大施淫威,但他临死不屈,斥骂清军说:“士可杀,不可辱,杀则杀之,请勿辱我”(见《崔文藻君革命纪实》)。清军大怒,将他打得血肉模糊,先拘禁于巡警总局,随后又送往北洋行营监狱中。他在监狱中,仍坚持斗争。并用诗进行战斗,其中有一首七律诗笔供道:“丈夫何故锁眉头,国耻填胸能勿愁?革命由来天赋职,伤心唯恐世沉浮。文明时代遭缧绁,专制余威压楚囚。若得化龙飞出去,定倾东海向西流。”直到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崔文藻才获释出狱。
崔文藻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崔文藻奔走于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做南北联络工作,贡献极大。1917年,崔文藻任驻粤滇军第三军军长张开儒的少将秘书。他和张开儒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年,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任命崔文藻为陆军部次长、总务厅长兼交通部次长,并主办军政府《珠江日报》。崔文藻在广州积极组建军政府的军队,协助孙中山开展护法革命运动,遭到了唐继尧、陆荣廷的嫉恨。5月12曰,他们在广州囚禁了支持孙中山的滇军将领张开儒。同日中午,崔文藻在广州西濠酒店设宴欢迎新到广州的国民党元老谭人凤、徐绍桢等人,陆荣廷指使广惠镇守使莫荣新派人于席间抓走了崔文藻,下午即将崔文藻枪决。崔文藻被害时,年仅37岁。他牺牲后,由同乡罗星垣向财政部长廖仲恺支银,将崔文藻的尸体安埋在广州。
在天津读书的崔文藻,怀着极大的革命热诚,积极投身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热潮中。1911年l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崔文藻和天津的革命党人组织了“天津同盟会”。1912年,南北议和不成,南京临时政府民军北伐总司令电约京(北京)、津(天津)、保(保定)的革命组织以武力收复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区。崔文藻积极策应,并亲自带领手枪队和炸弹队去攻打天津都督府和清军巡警总署,不幸被捕。清军将他“全体衣裤脱去,拷以脚镣,上以手铐,赤身置于冰地,脚踢手打”。对他大施淫威,但他临死不屈,斥骂清军说:“士可杀,不可辱,杀则杀之,请勿辱我”(见《崔文藻君革命纪实》)。清军大怒,将他打得血肉模糊,先拘禁于巡警总局,随后又送往北洋行营监狱中。他在监狱中,仍坚持斗争。并用诗进行战斗,其中有一首七律诗笔供道:“丈夫何故锁眉头,国耻填胸能勿愁?革命由来天赋职,伤心唯恐世沉浮。文明时代遭缧绁,专制余威压楚囚。若得化龙飞出去,定倾东海向西流。”直到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崔文藻才获释出狱。
崔文藻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崔文藻奔走于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做南北联络工作,贡献极大。1917年,崔文藻任驻粤滇军第三军军长张开儒的少将秘书。他和张开儒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年,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任命崔文藻为陆军部次长、总务厅长兼交通部次长,并主办军政府《珠江日报》。崔文藻在广州积极组建军政府的军队,协助孙中山开展护法革命运动,遭到了唐继尧、陆荣廷的嫉恨。5月12曰,他们在广州囚禁了支持孙中山的滇军将领张开儒。同日中午,崔文藻在广州西濠酒店设宴欢迎新到广州的国民党元老谭人凤、徐绍桢等人,陆荣廷指使广惠镇守使莫荣新派人于席间抓走了崔文藻,下午即将崔文藻枪决。崔文藻被害时,年仅37岁。他牺牲后,由同乡罗星垣向财政部长廖仲恺支银,将崔文藻的尸体安埋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