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蒋介石眼中唯一能跟孙中山相提并论的奇人

辛亥革命网 2015-10-21 09:27 来源:新浪历史 作者:刘继兴 查看:

在民国史上,有这么一位功高盖世、人送外号“现代吕不韦”的奇人,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他就是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

  民国奇人张静江为何被称为“现代吕不韦”

  在民国史上,有这么一位功高盖世、人送外号“现代吕不韦”的奇人:不仅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其一生在商场创造了现代中国的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创办西湖博览会……)而且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

  他就是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张静江(1876—1950),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印光,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其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人杰(张静江的名)自幼受熏陶”,两人对张静江一生的影响很大。张静江自小爱打抱不平,当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一跛一跛的。但这丝毫未改他的豪侠性格。

  1902年,钦差大臣孙宝琦奉命出使法国,身边缺一个机敏能干的商务随员。有人引荐张静江,孙宝琦大为赏识。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并在美国纽约开设分公司。巴黎许多服装客商都赶来同他谈生意,希望通过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商界奇人”打开中法商路。这个身体残疾的中国早期商务随员,就这样在清末民初担当了出国开拓商务的领路人。他在法国还参与创办世界社,创刊《新世纪》周报,宣传各国革命壮举。

  张静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吕不韦”,是因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都是他不惜代价一手支持起来的。没有他的仗义疏财,就没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没有他的鼎力相助,就没有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迅速崛起与大权在握。

  不惜重金捐助革命,多次解孙中山革命经费缺乏的燃眉之急。

  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

  孙中山与张静江初遇时,张静江就对孙中山说:“您就是实行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吗?久闻先生大名了,我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赚了些钱,很希望能对君的事业提供竭尽全力之帮助。”

  短短的航程中,孙中山与张静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上岸后两人揖别,张静江给孙中山留下了地址,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进行联络的暗号。他对孙中山说,你今后若有困难,在给我的电报中以ABCDE为数码,A为法郎一万元,B为两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我一接到你的电报,立即将款子给你汇去。

  在革命与亡命的生涯中,孙中山见到太多太多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者”。况且,要真正拿金钱赞助革命,须要有一种毁家纾难的精神,张静江能够实行吗?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把信交与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