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刘冠三
辛亥革命网 2015-09-16 09:03 来源:潍坊市档案局 作者:潍坊市档案局 查看:
刘冠三(1872~1925),名恩锡,以字行,辛亥革命先驱,国会议员,高密县康家庄人。年少时聪慧好学,曾在城里大户李家陪读,学业精,交游广,被称为“刘大学生”。

刘冠三(1872~1925),名恩锡,以字行,辛亥革命先驱,国会议员,高密县康家庄人。年少时聪慧好学,曾在城里大户李家陪读,学业精,交游广,被称为“刘大学生”。
1902年,他考入山东师范学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系高密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1906年春与丁耕农集资,在济南白雪楼创办《白话报》,宣传新文化,抨击清政府对内欺压人民、对外丧权辱国的腐败政治。因此被清政府查禁并开除学籍。此事曾引起学生罢课,迫使当局撤换了校董,恢复其学籍。
1906年毕业后,在趵突泉(后迁杨家庄)创办“山左公学”,自任总督。常将同盟会办的《民报》、《晨钟》、《革命军》、《复报》等报刊送至学生宿舍传阅,并向学生讲革命道理,提高其政治觉悟。受业学生由200名猛增至几千名,且半数以上加入同盟会。1908年1月,清廷查禁山左公学,并下令缉拿刘冠三。他离济赴青,不久,与陈明侯、酆文翰、李兰佩、赵惠斋等人一起,在胶州路租赁房舍,又创办震旦公学。陶成章、商震、吕子人、徐镜心等先后在该校任职或任教。校方曾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清廷割地赔款,屈膝媚外;号召推翻帝制,建立中华,其声威和影响极大。
1909年,清廷与德国驻青总督交涉,要求查禁震旦公学,并引渡刘冠三。他闻讯,化装成农夫,星夜离青回籍。因当局追捕甚急,遂推起独木轮小车,决计远游。先去诸城,过沂水,经曹州,至河南开封,奔安徽,返山西、河北、察哈尔及蒙古柴青堡等地。一路上联络革命故交,发展同盟会员,宣传国民革命。历经两年,行程万里,写下了“一程风,一程雪,前行不怕虎狼恶”的豪迈诗句。
1911年,他因劳成疾,到北京山东会馆养病。至秋,身体复康,遂回山东,约刘溥霖、蔡自声等秘密组织山东同盟会机关。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在济南召开各界人士会议,成立联合会,响应北伐,并推举山东巡抚孙宝琦为总督,通电全国,宣布山东独立。他感到孙宝琦不可靠,遂奔赴青岛,与王麟阁、班麟书、邓天乙等组织革命武装。
山东独立失败后,他亲赴上海,拜谒孙中山,请教革命对策,被委以领导山东革命之重任。回鲁后,即发动高密、诸城、即墨、安丘、青州独立运动。
民国建立初,他先后任山东同盟会副会长及临时省议会副议长、山东省留;日学生监督等职。1913年国会选举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住北京。袁世凯曾企图以重金收买拉拢,他不为所动,并利用其合法身份,与袁对抗;还多次援救被袁逮捕的同志。商震被捕时,他声称当局捕错了人,并将其子易商出狱,促其逃走,后又设法救出其子。
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解散国会,并于1914年初下令逮捕刘冠三。幸赖商震、侯延爽等人营救脱险,到陕西省总督陆建章门下避难。19l7年,北洋军伐段祺瑞揽权,国会再次被解散,他奔赴广州,协助孙中山成立护法政府,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旋被委为山东招讨使,全权负责山东军务,遂回省招募旧部,成立护法军,屡挫北洋军,并击溃山东都督张树元部。
1922年恢复国会,他回北京,复任国会议员。时曹锟为谋取总统,重金贿买议员。丁惟汾、王乐平等联合会员赴上海对抗。他身患肺癌未走,竟接受曹锟贿赂,带领一些议员,为曹锟投标。后病情恶化,于1925年7月1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