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人杰”——姜梅龄

辛亥革命网 2015-08-05 13:47 来源:《弥勒文化》2011.04 作者:黄光平 查看:

姜梅龄,字鼎和,1883年出生于弥勒县西门街的一个书香人家。1904年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姜梅龄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毅然加入同盟会,成为云南第一批同盟会会员。
  发现,总是在不经意间,不经意的发现又总会给人以惊喜。在杨纯武、孙髯翁、王炽、熊庆来,张冲、熊秉明这些如雷贯耳的名人之间,尚有鲜为人知的姜梅龄、李培元、金贞等弥勒“人杰”,值得我们去“发现”,他们都经历或参与了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于国家、于民族、于乡梓作出过特殊的贡献,搜寻他们的“足迹”,意在不断深化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云南政协报》在8月1日“文史春秋”版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生报国留梅香——记滇军爱国将领姜梅龄》(作者:张莹莹)的文章。文章开头第一句引起了我的兴趣:“弥勒县虹溪镇西门街367号,是爱国将领姜梅龄的故居,当地人也称之为延龄堂药铺。”

  在弥勒,在我的印象中,“爱国将领姜梅龄”并非人人皆知的“名人”,也未列入《弥勒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即使是《虹溪镇志》(1989年9月版)例传中,也只在姜松龄传中提到那么一句:“姜松龄得堂弟姜梅龄(参与辛亥革命)庇护,于民国2年获任元江县长。”另在“姜、王争权械斗”一节中有:“姜梅龄显耀,族人多沾光授职,虹溪的绅权复由姜姓总揽”的记载等。

  张莹莹在《一生报国留梅香——记滇军爱国将领姜梅龄》文中对姜梅龄作了如下描述——

  姜梅龄,字鼎和,1883年出生于弥勒县西门街的一个书香人家。姜梅龄青年时赴昆受业于五华书院陈荣昌门下。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姜梅龄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毅然加入同盟会,成为云南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6年10月,为更加广泛地宣传同盟会的主张,旅日云南同盟会创办《云南》杂志,姜梅龄是该杂志的编辑之一。

  辛亥(1911年)五月,姜梅龄于日本士官学校以优等成绩毕业,回国留京。六月任保定陆军学校教官。八月武昌首义,海内豪杰云集,姜梅龄亦由京师奔赴大江南北,至苏州拜见都督程德全,被委任为江苏都督参谋部第一部长。

  后经同学、同志推荐,云南都督蔡锷电邀姜梅龄回滇,任卫戍部参谋长兼训练志愿兵教导大队队长。他勉励学生效法岳飞精忠报国,鄙弃奸臣卖国贼之卑劣人格。因姜梅龄严格训练有方,教导大队遂成为滇军模范,朱德等多位护国将领都在其中。

  1912年6月,滇军奉命组成西征军进藏平叛,时姜梅龄任西征军参谋长兼右路纵队长,率华封歌步兵大队、骑兵一分队、炮兵、机关枪各一小队和右路纵队一起赴西藏平叛,为抵御英军侵略,粉碎达赖喇嘛图谋独立,镇压叛乱,立下了战功。

  1913年8月,蔡任命姜梅龄为都督府参谋长。奉滇都督唐继尧命令随谢汝翼平定大理叛乱。1914年1月19日,北京政府授姜梅龄陆军少将。

  1915年末,云南率先发出讨袁檄文,姜梅龄随蔡锷、罗佩金提师西上,与数倍于己的北洋军阀精锐鏖战。在全国一片讨伐声中,1916年7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靖国期间,姜梅龄不愿陷入唐继尧扩充地盘,背离护国初衷的军阀混战,于1917年7月离开军队回到昆明。

  1918年,姜梅龄调任云南讲武堂少将教官。1921年春,姜梅龄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著有《五省联防计划》,被杨杰将军称为“有真知灼见”而列为南京陆军大学教案。

  1921年8月,孙中山特派秘书张佐丞赖云南,策商出师北伐,并委任顾品珍为云南北伐军总司令,张开儒为副总司令,姜梅龄为总参谋长。

  1922年初,正当顾品珍、姜梅龄组织各路部队向陆良集中,准备出师北伐时,指挥部鹅毛寨遭到土匪吴学显部所属黄成伯的突然袭击,警卫营长杨联奎、团长何精璧均阵亡,参谋、副官、卫士等伤亡殆尽,最后顾品珍、姜梅龄孤身拼搏战死。

  姜梅龄一生刚正诚笃、廉洁自持、生活简朴、死后家无长物,连棺木都是堂兄弟赠予,住房也是租的,留下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窘迫。1936年,姜梅龄的女儿姜若蘅用南京政府一次性抚恤金,买得昆明西山小石林的16亩荒地,让停放在昆明小东门外清门寺14年的姜梅龄遗骸得以下葬。

  “萧寺十四年,冷雨凄风寒侠骨;昆明一万里,碧鸡金马伴阴魂。”云南省主席龙云为姜梅龄举行追悼会时,堂内悬挂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撰题的这幅挽联,可谓对姜梅龄39年短暂人生的概括和总结。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