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5-08-04 09:5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锋 查看: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要求各地第二年开始停止科举考试。次年,广东兴宁县政府为响应清廷号召,便在兴城东刘家祠设“官立兴宁简易师范科”,兴宁督学何子渊作为政府官员,出任学监。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颁布新政,要求各地第二年开始停止科举考试。次年,广东兴宁县政府为响应清廷号召,便在兴城东刘家祠设“官立兴宁简易师范科”,兴宁督学何子渊作为政府官员,出任学监。19 07年改办中学预科,1908年更名为兴宁公学堂。1909年,兴宁公学堂迁入兴宁学宫后,何子渊又被公推为兴民学堂董事长。

  兴宁一中与兴民分开、迁址、独立公办后,子渊作为官派学监,随一中辗转迁徙,直至1940年才真正退休,回石马乡居,于次年秋末逝世,享年77岁。

  1939年冬,一中毕业,继罗清桢之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映球特为即将退休的革命导师子渊先生赠画——《木棉报春》,表达自己及一中学子对渊公的崇高敬意。



罗映球赠子渊先生:《木棉报春》

  该画作于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是讫今为止发现的罗映球最早的国画作品。历经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土改、“土改复查”、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破四旧” 、“十年浩劫” 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几经易手而幸存了下来,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堪称奇迹。

  1985年,兴宁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何子渊、萧惠长等先贤对兴宁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的特殊贡献,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清况下,拨款14万元,在兴宁学宫兴建了一座大楼,命名为“先贤楼”。

  《先贤楼志》中提到1903年参与创办兴民学堂的何子渊、萧惠长、王蔚奇、陈谷乡、陈少岳、罗幼山、罗雅达、罗则恒、张花谷、刘冬友等人,在罗师扬《希山丛著》之“兴民小史”一章中,基本均有提及。《希山丛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兴民学堂创办历史的书籍,也是唯一的“正史”。

  其中发起人萧惠长是清末秀才,子渊的学生,主要负责对外联络、筹款;赞助人是李子铭、罗玉澄;董事是王蔚奇、萧惠长、陈谷乡;名誉董事是李子铭、罗玉澄;丘逢甲被礼聘为监督(校长),挂职3个月;学监是何子渊、罗则恒,而罗则恒是兴宁龙田的布匹商人,挂职学监,后发明织布打梭机【参见《兴宁县志》 】;会计是李淑眉;出纳是戴显利;教员是罗幼山、陈少岳等。

  从以上名单可以看出,兴民学堂创办之初,规模并不大,真正长期驻校管理的人员只有官派学监何子渊,董事王蔚奇、萧惠长、陈谷乡等四人,四人中又只有何子渊一人有实际职务:兴宁督学兼学监。

  然而,正是这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西式学堂,创办时间比清政府颁布废科举令,1906年停止科举(其实,宣统元年〈即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整整提前了三年。建校一百多年来,英才辈出,人文蔚起,堪称中国现代教育的滥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