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化龙和宋教仁:民国时期中国的两个“议会迷”

辛亥革命网 2015-08-05 10:3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羽戈 查看:

在清末,汤化龙属于立宪派,宋教仁属于革命党,在民初,汤化龙属于进步党,宋教仁属于国民党,决然相对,甚而势不两立,他们的友情,能好到哪里去呢,汤化龙是不是在谬托知己?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两天后不治身亡。汤化龙听闻噩耗,满腔悲愤,化入挽联:

  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当与先生毅魄俱沉,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

  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投笔向谁言。

  此联传诵一时。上下句各用典故。范巨卿即东汉人范式,他与张劭的友情,流芳百世。此二人可谓生死之交。据《后汉书》,张劭死后,托梦范式:“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于是范式素车白马,号哭而来。汤化龙自比范式,而以张劭拟宋教仁,“无地赴”云云,更显悲怆。来君叔即东汉人来歙,与范式一样,都是可托生死的“天下信士”,他死于刺杀,死前犹上表朝廷,议论国事,写罢,“投笔抽刃而绝”,这个刃,乃是刺客留在他身上的刀子。宋教仁的死状,恰与来歙相仿。死前不忘致电袁世凯,请其开诚布公,保障民权,制定宪法,更当得起“从容”二字。

  初读这副挽联,我不由心生疑惑:以来歙比宋教仁,并无问题,只是汤化龙与宋教仁的交谊,如何可比范式与张劭?须知,在清末,汤化龙属于立宪派,宋教仁属于革命党,在民初,汤化龙属于进步党,宋教仁属于国民党,决然相对,甚而势不两立,他们的友情,能好到哪里去呢,汤化龙是不是在谬托知己?

  汤化龙与宋教仁相识甚晚。他们曾是校友,不过,宋教仁入读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时在1905年夏到1906年初,此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汤化龙则于1906年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二人在此并无交集。查宋教仁日记,从不曾提及汤化龙。

  他们相见,要等到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时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的汤化龙与革命党人合作,负责行政事务,起初,革命党人曾属意他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他的儿女亲家胡瑞霖力持不可,“其意以予与革命党素无密切关系,又其时成败尚未可知”,这才轮到黎元洪上位。

  当革命军与清军鏖战于汉口之际,黄兴偕宋教仁、李书城等到来,接掌军权。如沈云龙所记:“黄、宋持党见不深,与化龙交相爱重,初不以其隶籍立宪派为嫌。宋、汤语尤投合,尝除室馆,于夜分人寂,对等促膝,所谈无非以国家统一、制订约法、政治循轨为蕲向。”此后,宋教仁起草《鄂州约法》,汤化龙与有功焉。

  宋教仁眼光高远、襟怀洒落,善于与持不同政见者打交道。胡汉民说他留日期间“颇习政党纵横之术”,虽含贬义,却属实情。据梁漱溟晚年回忆,第一届国会竞选期间,宋教仁曾拜访梁启超,以英美式两党轮替执政相勉励。“梁若执政则他愿在野相助;否则,他出来时请梁善意监督。这原亦是梁的梦想,对此自然感激而且契合。所以其后宋被刺身死,梁真是痛惜不已。”

  如果宋教仁与梁启超这一节故事属实,那么便不难解释他与汤化龙的交谊。民国初年,他们虽党派分歧:宋教仁整合国民党,汤化龙组织民主党,后与共和、统一二党合并为进步党,与国民党相抗衡,“俨然具有两党政治之规模矣”;然而宗旨相同:宋教仁是民国议会政治的第一推手,汤化龙“夙所梦寐祷祈”的政治理想,便是“立宪政治者、责任内阁者、政党议会者”。不妨说,他们犹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民国的马车行进于荆棘丛中。

  可惜,宋教仁一死,政局激变,以至不可收拾。刘以芬《民国政史拾遗》谈及此,大发感慨:“先生虽为国民党首要,然与其他政党领袖多相友善,而与汤化龙、林长民两氏私交尤笃。……使先生而在,定能调和各政党间,消除偏见,共循轨道,以进入宪政之途,不幸惨遭非命,他人既无先生之风度,又乏先生之识见,致使当时国民、进步两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而政局遂不可复问矣。然则先生之死,实为国运所关,岂仅一身存亡已哉!”基于此,再来看汤化龙的挽联,“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神州当与先生毅魄俱沉”,字字如血,哀哀欲绝。

  宋教仁之死,使议会政治的前程急转直下。因为再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能够以超越两党的眼界和情怀,介入两党之争。进步党领袖如梁启超、汤化龙等,终嫌短视,竟与袁世凯相互利用,打击国民党。1913年11月4日,国民党被解散,国民党籍议员资格被取消,时任众议院议长的汤化龙向袁世凯据法力争,徒劳无功,此时唇亡齿寒,进步党自身难保。果不其然,随后袁世凯连国会一并解散,汤化龙再无用武之地。议会政治、政党内阁,化作梦幻泡影。

  宋教仁被称作“议会迷”,其实汤化龙对议会的痴情,何尝亚于这位死友呢?1917年11月,段祺瑞内阁垮台,财政总长梁启超、内务总长汤化龙与司法总长林长民这进步党三大领袖同时去职。梁启超声明从此不再过问政治,汤化龙则矢志不移,坚称:“使吾意想中之国会政府,一日见诸实事,而国家犹无治效者,则吾乃死心削迹矣。”他对议会政治,依然念兹在兹。此后他出国考察政治,却在异国迎来了与宋教仁相同的命运:1918年9月1日,加拿大维多利亚,汤化龙被国民党人王昌枪杀。议会政治的两大旗手,殊途同归,只是,宋教仁死时,议会政治尚在正午;汤化龙死时,议会政治已近黄昏。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