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治水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5-07-02 08:5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姚 查看:

1933年4月,张难先主动辞去监察处主任之职,杜门谢客,分析沔阳水患原因,专心研究治水定县之策。

  1932年5月,张难先卸任浙江省主席职务,闲居武昌。一天,初任沔阳县长的范一侠来访,张难先问及沔阳上任之事,范一侠告之由于沔阳刚遭大水,全县72垸全部被淹,谁也不愿到这个“十年九水”的地方做官,自己是个光杆司令。张难先听后,沉默片刻,对范一侠说:“我愿做你的秘书,一同回沔阳,以尽微薄之力。”范一侠听了,笑而谢之。第二天,张难先将自己的行李搬到范一侠家里,催促尽快启程。范一侠见状,说道:“您这当省主席的大人,真的给我这小县长当秘书?”张难先笑着说:“只要你县长肯要,我心甘情愿。”当天,两人从汉口坐轮船回到沔阳。在县府所在的一座破庙里放下行李后,张难先连夜写了《告全县父老乡亲诸姑姐妹书》。尔后,就与范县长一道四处调查,察看灾情,号召群众互相帮助,开渠修坝,整田培地,抢种秋季作物。

  1933年4月,张难先主动辞去监察处主任之职,杜门谢客,分析沔阳水患原因,专心研究治水定县之策。10月,他来到沔阳,与县长及10个区长商议治水大计,决定修筑东荆河大堤。然而东荆河从上至下,长达100多公里,要筑河堤,所需财力、人力、物力谈何容易。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设有江汉工程总局,但对东荆河从不过问。为了修筑东荆河大堤,张难先用了半年时间,往返于仙桃、武汉、南京,争得省政府批准,拨款2万元大洋,同时得到江汉工程总局的支持,负责勘测筑堤工程。于是,他主持成立了“东荆河堤防促进委员会”,推举聂国青为会长。及时召集民工,开始修筑东荆河大堤工程。南岸堤东起高潭口,北岸堤东起太阳垴,南北全长110多公里。施工初期,张难先亲自上堤督修。由于新大堤难抵洪水,当年汛期就有两处决口,沔阳又遭水灾。这件事使张难先更加认识到:“农民的生命一半系在河堤上。不仅官方要给予重视,地方群众也要努力。”他一边向省政府建议明令农民农闲筑堤、开沟、兴修水利,一边争取全国经济委员会拨款15400元补堤工程费。

  新中国成立后,张难先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十分关心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与湖南、湖北两省领导人及水利部门有关人士多次商议治理洞庭湖南北两岸水患的办法,决定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段建立分洪闸,建筑长江新大堤。此项决定称之为荆江工程。这个工程计划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实施。1952年3月,奉政务院命令,张难先参与负责荆江工程的筹建工作。考虑到干部和人力的不够,他直接找到军部的谭政商量,得到军队的大力支持,调遣了10多万军人参与荆江工程施工建设。同时,指示中南各省各级党政部门动员群众,组织民工20多万人参加会战。4月5日全面动工,仅3个月时间,就新建了南北两个大闸,共长约2公里,修筑荆江大堤100公里,这在中外水利史上都是罕见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