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刀安仁的革命情谊

辛亥革命网 2015-06-30 09:52 来源:德宏州人民法院网 作者:寸守庆 查看:

孙中山先生于1913年3月撰有一副著名挽联,悼念早期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领袖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人、傣族爱国领袖、辛亥革命滇西国民军都督刀安仁。
  孙中山先生于1913年3月撰有一副著名挽联,悼念早期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领袖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人、傣族爱国领袖、辛亥革命滇西国民军都督刀安仁:

  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

  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

  刀安仁,字沛生,傣族,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出生,是干崖(今盈江县)宣抚司的第二十三代宣抚使,即世人俗称的土司。刀安仁是著名的云南边疆抗英英雄和辛亥革命领袖。刀安仁擅长傣文、汉文,创立和发展了傣戏,对傣族文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他用傣文创作了长诗《抗英记》和反映赴日本留学的长诗《游历记》是傣族文学中的奇葩。

  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多次从缅甸入侵我国云南边境地区,德宏盈江县芒允古镇即发生过震惊中外、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三册的边疆人民反抗英国入侵的“马嘉理事件”,该事件被称为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边疆地区的重大事件之一,其结果是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刀安仁满腔爱国激情,积极投身于抗击英帝国主义武装入侵的斗争,率领土司兵及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和汉族人民在边境坚持了八年的武装抵抗,后在英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的联合打压特别是清王朝严令退兵的情况下,被迫撤出边境,铁壁关等下四关大片国土被英帝国主义蚕食,刀安仁彻底对清王朝失望,萌发了革命的念头。1905年他接触革命党人秦力山,1906年到日本留学途中,持秦力山的介绍信会见了孙中山,二人畅谈革命,相当投缘,自此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刀安仁到日本后考入东京法政大学,经吕志伊、吴玉章介绍,孙中山先生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人。这期间刀安仁几次变卖家产,筹集大笔经费资助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视为同志兄弟,高度赞誉。他于1906年赴日本途径新加坡购买的8000株橡胶树苗派人运回,首次定植在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获得成功,被誉为“中国橡胶之母”。1908年刀安仁回国后,积极组织发展边疆的工农实业,开设银庄,聘请日本专家,引进制造火柴、印刷、纺织等许多先进机械。1908年,被孙中山指定为同盟会干崖支部负责人,就近受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的领导。年底,与杨振鸿组织了永昌起义,不幸失败,杨振鸿牺牲,但刀安仁凭借土司身份的掩护没有暴露,依然潜伏于清廷阵营,伺机而起。

  1910年刀安仁再次东渡日本,晋见了孙中山先生,汇报了其与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的其他领导制定的滇西腾越起义计划,得到了批准与支持,后即返回干崖做具体准备并等待时机。1911年全力准备腾越起义,武昌起义的消息经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传来后,刀安仁当即决定起义响应。辛亥九月初六,刀安仁和张文光带领德宏和腾越一带各民族人民以及部分旅缅华侨武装攻占腾越城,在全国第四家、云南第一家举起了辛亥革命的义旗,在边疆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为三天后的昆明“重九”起义做出了榜样,建立了滇西国民军都督府,刀安仁和张文光被公推为都督。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当时昆明“重九”起义的某些头面人物,以云南革命者“正统”自居,嫉妒刀安仁云南首义的功劳,担心刀安仁在辛亥革命领袖、民国大总统孙中山的支持下威胁他们在云南的地位,设计挤走了刀安仁,后又勾结他们在南京、上海的党羽,在上海秘密逮捕了他,投进监狱。袁世凯窃权后,刀安仁又被移到北平监狱。1912年秋,才被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营救出狱。这时刀安仁的身心己受到严重摧残,1913年3月下旬,病情恶化,医治无效,终于在北平的德国医院与世长辞,时年仅41岁。  

  孙中山先生听到刀安仁逝世的消息悲痛哭泣,为失去一位亲密战友、中国少数民族卓越的民主革命先驱而十分惋惜,追赠了上将军衔,并以“上将恤典’’在北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各界人士所送挽联挽幛近千幅。孙中山先生以极其悲痛的心情撰了上述挽联,落款“孙文敬挽”,对刀安仁予以诚挚高度的评价,也表达了对革命战友深深的怀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