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席正铭

辛亥革命网 2015-06-24 13:58 来源:腾讯 作者:腾讯 查看:

在重庆与贵州交界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米溪村,有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在那里安息着一位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爱将—— 席正铭。

  在重庆与贵州交界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米溪村,有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在那里安息着一位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爱将—— 席正铭。

  对于席正铭短暂的一生,陈立夫在《席正铭烈士革命殉国实录》序中概括道:“席正铭民国肇造,数历起义,至辛亥竟其全功,继经讨袁,护法二次、三次革命,迄今北伐,始见全国一统……足以昭诸史册者,不知凡几,贵州席君正铭盖其佼佼者焉。”当年,席正铭从大山深处走上滚滚革命浪潮的前沿,黄兴称他为“男儿的一代英雄!”1907年席正铭从沿河沙子镇米溪村考入贵阳陆军小学堂。因他秉性刚直,为人爽朗诚挚,热衷于革命宣传,被公推为该校革命活动的领导者。第二年三月,席正铭受黄兴等人的影响,在贵阳达德学校成立“历史研究会”,主讲《明末清初惨痛史实》。由于他对时局的分析入木三分,让贵阳各校参加活动的同学产生了共鸣。

  1909年冬,席正铭由贵州陆军小学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到武汉后,他很快克服人地生疏的困难,联合湘、鄂、滇、桂、甘等省的同学,成立了“武昌竞存社”及“黄汉光复党”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宣传。第二年,他在于佑任和宋教仁的帮助下,将其组织的全体同志100余名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中,他带领三中600多人作为武装预备队,配合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起义成功后,席正铭被任命武昌都督府参军。成立临时政府后,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席正铭任陆军部参谋。随即,席正铭奉孙中山之命到淮北组织力量讨伐袁世凯,转战沪宁各地,致力护法运动,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八十三团团长,领少将军衔、中将等职。

  1912年3月,贵州发生政变,席正铭被推为巡寇总司令。11月初,席正铭率部在铜仁与滇军激战,滇军丧心病狂,准备放火焚城,为使家乡父老不致遭受兵难,席正铭主动放弃攻打铜仁,撤离到秀山。滇军军阀唐继尧严令查拿,席正铭随后被迫从乌江出川到上海。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下野后,由席正铭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并协助孙中山发表大量文章,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省支部长,并联合何应钦、谷正伦等35人上书孙中山,表达效忠革命的赤诚。

  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后,孙中山在上海召见席正铭,共商在各地组织力量,坚持进行反袁斗争。

  1914年12月,孙中山赴东京,决心加强党务,并组织军队实力。遵照孙中山的指示,次年1月,席正铭赴日,从事联络、组织各地陆军同学及在校学生,在东京成立陆军同学会,被推举为会长。 v1916年1月初,席正铭致函孙中山,要求讨伐袁世凯。孙中山读了他的信后,亲拟《中华革命党军事筹办处告示》,称:“公推席正铭统率一切,一般组织附片誊清,以期名号立而人心有归,责权分而庶事就理。”3月9日,孙中山再次来信函指示:“席正铭不宜以上海为革命基地,令其驻日本东京,策划革命行动。”3月16日,席正铭奉孙中山总理之命再次赴日本。4天后回国,组织北伐讨袁有关活动。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北京,黎元洪继任。孙中山总理为顾全大局,令席正铭停止一切活动。席正铭遵照指示,以陆军同学会会长名义发布宣言,停止一切军事活动。

  1917年俄国革命成功后,席正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向孙中山提出了“中国革命应以俄为师”的著名建议,孙中山在复函中,深表赞同。

  1919年,孙中山手令席正铭为黔军总司令,席正铭欣然领命,于1920年初入蜀,联络团结各地官兵,安定川局。当席正铭在重庆白市驿展开活动时,驻白市驿步兵五团营长匡文汉认为他的到来,对己不利,遂设陷阱将其杀害,时年36岁。

  噩耗传出,孙中山极为震怒,在上海国民党总部特悬挂席正铭遗像,并亲题“烈士席正铭”,以示悼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