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孙中山黄兴起义的张衍洪
辛亥革命网 2015-06-12 14:49 来源:郴州网 作者:张式成 查看:
1906年张子南从南京武备学堂毕业,先就任广西庆远府亲兵营管带,在清军内部秘密开展活动。1907年冬以养伤为由前往龙州,参加策动“镇南关起义”,他率起义的新军士兵攀危崖夺取炮台。孙中山先生在河内得知后,即与黄兴、胡汉民于12月3日赶到镇南关参加战斗,亲自发炮,还表扬了张子南管带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为士兵们汲水。张衍洪是郴州唯一一个跟随孙中山、黄兴一起参加起义、并肩战斗过的同盟会员。
起义军后退入安南(越南),打击驻越清军。1908年4月张子南等奉孙中山令,从越南老街渡河攻打云南河口,震动清廷!重兵反扑。
此后张子南取道香港潜回家乡,出任郴州巡防营管带。1910年黄兴发动“广州起义”,他统带本部前往支援,出韶关方知起义事败。为不暴露目标,他借主持河堤工事之名,赴各地考察,寻访旧友,发展同盟会组织。在皖南,他策划新军起义,因内部意见不统一未成。于是再入广西投身军营,凭原有的关系、影响,谋得柳州巡防营管带一职。他按黄兴的布置,与南宁总兵邓庭忠(邓颖超之父)联系,联络广西同盟会员筹划起义时,两广总督岑春煊听到了风声,密令辑捕。于是张子南再次避入越南,辗转到香港、澳门,进入广东,暗中结识哥老会、三点会会首,宣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主张。
他多次参加的起义,相继败北,而革命信念毫不动摇。当年又化名“梓楠”赴江西,出任抚州府辑私营长和江西都督府机要参谋。
1911年,张梓楠终于协助江西督军李烈钧响应武昌首义,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封建王朝尽了一己之力。但袁世凯于翌年窃政,谋攻帝制。1913年李烈钧接孙中山令宣告江西独立。省议会推欧阳武为都督,欧任命张梓楠为督军府少将参谋长,讨袁战火燃起,张梓楠率部激战。但袁军势大,围攻南昌。孙中山密令尚未暴露身份的国民党员分散到各地,袁氏凶狂杀害革命党,许多人避往海外。
湖南光复之后,时间不长,起义的会党领导人就罹难了,一些革命党人反过来忘情于会党。谭人凤发起成立社团改进会,主张改造会党。考虑到张子南跟会党们交情不浅,便于发动,就邀请他返湘协助工作。1913年,张子南毅然回湖南,与谭人凤一道组织“社团改进会”,暗中联络会党。当年同盟会合并其他党派成立国民党。
1913年10月,袁世凯谋改帝制,派亲信汤芗铭任湖南督军,令扑灭反对的革命力量。汤芗铭一到湖南,马上拟出黑名单,大肆逮捕屠杀革命党人。张衍洪(子南)名列其中,他潜回郴州藏身郴县三合煤矿、许家洞煤矿等处,然后联络李国柱、刘重等郴桂十县同志。知道驻郴新军五营一连连长邬云陞等人系革命党,马上找上门去,策划反袁事宜,决定组成“讨袁军”,以邬云陞和临武人陈校经分别为“讨袁军”第一、二路军司令。张子南、刘重等商议,又决定联合衡阳新军赵春霆、韶州新军朱福全一起行动。在张子南动员下,赵春霆、朱福全终于接受革命党人的主张,共同发布通电,起义讨伐称帝的袁世凯。电文由张子南交由侄子张韵笙撰写,通告全国。
1914年7月13日,讨袁军在郴州宣布起义,打出“中华民国民主孙”的大旗。其中张衍洪在郴州,李国柱在嘉禾,刘重在衡阳,陈校经在临武,雷龙海雷瀛在桂阳,张清源在宜章,起义军半月占领郴县、永兴、桂阳、嘉禾、临武、宜章、耒阳7县和郴州城。这就是辛亥革命时期“二次革命”初全国最大的事件“郴州兵变”(见《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注释第8条)。但湖南督军汤芗铭、广西督军岑春煊通过侦查,事前已侦察知获取这一信息;先制服立场本来就不坚定的赵、朱两人,使广东、广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不能及时发动;然后湘赣两广四省袁军合围湘南,夹攻张子南、邬云陞之师,起义军力撑一月余终至弹尽粮绝而失败。
张子南脱险藏往郴县龙湾,劣绅曹文波(曹游龙)向县知事告密。双方合谋,找到子南挚友、同盟会员谢凤池,许诺只要张子南停止活动,出任郴县团练局长以安民众,可保无虞。曹文波唆使县知事写下保证函,并拉谢到娘娘庙烧香发誓,曹作见证者共同喝血酒,赌咒说若害张则他曹文波绝后。谢凤池也是个勇敢者,武昌首义一成,他只身入郴州州署,劝说知州陈仰山易帜脱离清王朝,传为美谈。他见郴县知事和曹文波两人喝了血酒,才修书一封派人送交张子南。
张子南经过分析,认为这也是安插革命者、掌握地方武装的机会,于是同意出任。但他一进城门即被捕,9月1日受害于肖家坪(今郴州军分区驻地),年仅43岁。其妻儿为避抄斩,逃往广西。谢凤池当时急忙持保证函前往营救,县知事、曹文波翻脸不认,谢凤池为此精神错乱,每日念叨“是我害了他”,以致患病身亡。
烈士遇难情形非常壮烈:从县衙沿途直至刀刃加身,他昂首阔步,大呼“打倒国贼!推翻帝制!”就义时,立而不跪,刽子手胆战心惊,连砍几刀不能断其首!在监斩官的惊惶催责声中,刽子手和县衙打手只得倒抱其腿,使其鲜血流尽!观看的民众有哭的有叫“英雄好汉”的······遇难者还有曾纪光、陈校经、张清源等。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大阪闻知后沉痛叹息:“郴桂革命人才尽此一役,可惜可惜!”革命志士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抛头颅洒热血,彻底终止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1917年国民政府追认张衍洪为烈士,英名入祀湖南烈士祠。北伐胜利后,烈士事迹入乡土教材,《钟声日报》曾报道过他的事迹。郴县议会与民众谋勒石记勋,因战事连连经费无筹,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才有条件于中山公园(原地区行署、市政府大院)建成“张烈士子南纪念碑”;县议会指定烈士侄子、县议会秘书、书画家张愈昱拟、书碑文,碑额请孙中山、黄兴的战友,与毛泽东、周恩来友善的老同盟会员、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及国民政府代理立法院长覃振题写。“张烈士子南纪念碑”立式大柱,现存郴州市文化中心市文物管理处,烈士后人现在广西梧州。
(此文有另稿见于《郴州日报》、湖南人民出版社《苏仙风流》一书)
参考资料
1、《革命人物志》(1970年台北版)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4、《郴州市志》(黄山书社1994年版)
5、《嫡堂祖子南公英勇就义状闻》(张盛伟文,郴县太平乡《张氏族谱》)
6、《湖南通志》(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7、《三湘英烈传》(国防科大出版社2003年版)
8、《中华功勋人物论坛文库》(张钜邦(盛民)文,中国国际传媒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5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