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辛亥革命的李虎丞先生事略
辛亥革命网 2015-06-11 09:46 来源:宝鸡市陈仓区政协 作者:宝鸡市陈仓区政协 查看:
李虎丞先生是宝鸡县新街乡(原旧陇县管辖)人,生于一八八O年(清光绪六年)。他自幼就读于本村私塾。二十岁中邑痒,曾在本村及县功的司川、磨几下等村任私塾教师。一九O八年考入西安师范上学,当时孙中山先生创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已发展到西安。他和同学马雄夫、高继夫、甄士仁(寿珊)、李约之等加入同盟会。一九一一年(辛亥年)九月,陕西同盟会的领导人张翔初(凤翙)、张舫、张云山等酝酿武装起义,召集同盟会员配合西安新军首先夺取陕西军装局军库武器。他和同盟会员一起参加了这次夺械斗争。同年九月下旬,他与千阳县高继夫、陇县马雄夫等随宣抚招讨使赵皖江来西府各县进行革命活动。当时,西府反动势力提出一个口号:“先杀革命党,后杀秃光光”(辛亥革命反对满清留长发而革命者多不蓄发)。他回新街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先办了一个二十余人的民团,人员均系壮年农民。民团组成后,去陇州城串连,因他为光头遭人怀疑,且因工作不密,被知州孙传琦逮捕入狱,后经家中央求陇州大绅士朱中午说情,从中花白银一千两,保释出狱。当时,清军崔正午部由甘肃进入陕西千、陇间,他在家一日三,难以站足,遂于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春去西安,经同盟会员李约之(蒲城人)介绍至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小学任教师,直至一九二五年,因校方教育经费困难,教师拿不到薪金,他想回家又无路费,只好去找杨虎城将军驻省办事处处长韩望麈先生(与他为同学关系)借得路费四十元,并介绍他到虢镇拜见杨虎城。杨派他为参议,命去千、陇收编地方民团,兼筹军饷。他到县功镇收编强砺之民团,编为杨部一个营。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刘振华入陕围困西安,西府交通隔绝,加之吴山土匪王右邦甚为猖獗,千陇地区民不聊生,吴山附近多数农民被迫归顺。李先生带领全家老小逃到县功、宝鸡一带避难。一九二七年他联络地方人士请求省政府派兵进剿吴山土匪。一九二八年陕西省主席宋哲元派甄寿珊带兵剿灭了吴山匪患,群众得以安宁。
此后先生历任陇县教育局长(两次)、西北民军参议、陇县财委主任、临参会议长和孤儿院院长等职。他任陇县教育局长时,仿照陶行知先生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的形式,在教育局前院设立了乡村师范学校,他兼任校长。按照晓庄的“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方针,举办两学期后,易名“师范讲习所”。一九三O年他倡议在全县设立小学,提倡女子教育,女子放足,宣讲女子受教育的好处和女子缠足的陋习。在初任第二届财委会主任委员后,首先解任了吸食大烟、作风不正的职员,清理了原财委的账目,对财委会工作进行了整顿,新立规章制度,年终公布账目,供众周知。同时,揭发了上届财委会把上拨的运输费充入私囊的贪污行为。他还给职工每周讲一、两次古典文学,教育职工尽忠职守,廉洁奉公。有一次上南区王某因烟毒案给他送来五十两大烟,求他向县政府说情了结此案,被他婉言谢绝。一九三五年县长程云蓬加派烟款,一九三九年县长董彬谦加派田赋,均被他揭发上告省府,将程、董两县长撤换。
一九四六年他筹办陇县孤儿院,收养孤儿十七名,在城关各粮食集募捐办院经费,并将莲花池三、四亩水田拨给孤儿院种植,作为生活费用。建国后,李虎丞先生被邀为县政协委员,一九六二年病逝,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