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中宁海籍学生

辛亥革命网 2015-05-27 09:09 来源:宁海新闻网 作者:应可均 查看:

民国军事史上有三大派系格外引人注目,即“保定系”、“士官系”和“黄埔系”,宁海虽为东隅小县,而对这三大派系均有人参与。本篇主要提及就读保定军校的宁海人。

  清末民初,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宁海,便再也不甘沉默了,其间宁海大有先进之士脱颖而出,激起忧时愤世的心情,所显示的不甘屈辱、不畏强暴、敢于奋起抗争的精神,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宁海人民的骄傲,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应该说,这是宁海继南宋、明初又一次出现的人才高峰。

  民国军事史上有三大派系格外引人注目,即“保定系”、“士官系”和“黄埔系”,这一时期的军人学生群体在特定领域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趋向。宁海虽为东隅小县,而对这三大派系均有人参与。本篇主要提及就读保定军校的宁海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袁世凯到保定,广开军事学堂。据清末陆军部档案记载,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至民国元年(1912)的十一年中,仅开办于保定的各类军事学堂有: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陆军军官学校等共计16所之多。一时间,直隶省保定府,被人们称誉为中国近代军事学堂的摇篮;而古城众多的军事学堂,又被人们称誉为近代军官的摇篮。宁海前童的童保喧就是其中一员。童保喧(1886—1919),字伯吹,宁海县前童村人。二十岁(1905)入浙江讲武学堂,一年后,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与蒋介石是同学,蒋学名志清。蒋介石1907年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次年赴日本进振武学校学习军事。童保喧曾有送《蒋志清、项朋二同学东渡》诗及银元相赠。1907年5月12日,童保喧去沪途中结识吕公望、夏超等,并经吕公望介绍加入光复会,在上海女报社秋瑾处宣誓。保定军校毕业后,去天津陆军警察学堂宪兵警察科再学习。1910年毕业回浙江任陆军警察(宪兵)执事官,与浙江新军中朱瑞、顾乃斌、葛敬恩结交甚深,与吕公望、王桂林等光复成员一起领导革命活动。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1902年开办的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军官学堂,1912年始称保定军校,它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多名,其中包括蒋介石、白崇禧、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等中国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除了上述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童保喧之外,宁海籍学生有几个呢?其中步科二期三连有薛仁葵(1887—?),字卫能,宁海城区南门人;步科三期二连有金让(1887—?),字琴川,宁海城内城隍街人;步科四期一连有杜炳勋(1889—?),字伯芳,宁海一市牛台人;六期步科九连有黄镇东(1891—?),字仲威,宁海城东柏屏人。辎重科一连有蔡棠(1889—?),字耿夫,宁海沥洋镇人。八期的人更多,步科一队有施大厦(1898—?),字巩卿,宁海城内鸡行口人;同队有杨榆椿(1893—1950),别号愚村,宁海黄坛杨家人;步科二队有刘膺古(1897—1966),号邦锐,宁海(现属三门县)中门乡刘家村人;步科四队有童保俊(1894—1934),字伯坤,宁海塔山童人。保定军校只办过九期,宁海毕业生就有10余人,其中不乏佼佼者。

  杨榆椿(1893—1950),别号愚村,宁海黄坛杨家人。南京第四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八期一队毕业。1925年冬到广州,任黄埔军校训练部机关枪主任教官。1927年随校迁南京,任中央军校训练部上校部附。1929年任南京陆军整理处杭州分处视察官,军训部点验委员会少将委员。后辞职返乡养病。

  童保俊(1894—1934),字伯坤,宁海塔山童人。卒业于浙江第六中学,民国七年(1918)入保定军校步科八期四队,与陈诚、周至柔等同班同学,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到黄埔军校执教,任六期中校战术教官。七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奉命与叶剑英同佐第一军军长王柏玲,任少校参谋,兼任江西兴国县县长。迨南京建都,复退任黄埔军校教官。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福建沙县城防指挥官。

  刘膺古(1897—1966),号邦锐,宁海县(现属三门县)中门乡刘家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二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陆军第十五师少将参谋长,民国十六年(1927)升任第四路军参谋长。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军军长、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及代理总司令。民国二十七年(1938)授予中将衔,民国二十八年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民国三十一年为代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后方勤务总司令部第二补给区司令。1949年大陆解放,随蒋介石去台湾。1966年在台湾病逝。

  从历史档案可知:保定军校为辛亥革命保留了革命的种子,并培养他们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后,保定军校生又积极投身二次革命和反袁护国运动。其后,他们更是在抗日战争等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变迁的格局中产生新的聚集方式,使得与社会发生的联系不断裂,从而决定了社会归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