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星和莆田辛亥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网 2015-04-22 09:07 来源:湄洲日报 作者:林婷婷 查看:
清末辛亥革命期间,莆田涌现出黄纪星、黄绶、涂开渠、黄缃、朱焕星等大批爱国志士。他们为推翻封建帝制奔走呼号,舍家赴义投身福建光复战斗,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黄纪星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祖籍西天尾渭阳村,后移居涵江霞徐街大宫前。他年少聪颖好学,考取秀才后,目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清朝政府腐败卖国,便立志走教育与科学救国之路,投身革命运动,以期振兴中华。
为造就革新人才,黄纪星积极捐资兴学。光绪三十二年(1902年),与其侄黄绶等亲友在自家住宅创办莆田第一所新式中学——兴郡崇实中学堂,率先推行新学,提倡政治革新,培养出黄缃、黄主亚、陈柱生、林君汉等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著名人物;还以学堂掩护我省革命志士郑权、林斯琛、刘元栋等。
为扩大革命影响,黄纪星又与黄绶出资6000元,派员赴沪设立达文社,编译出版中外新书,如《中华独立未来记》、《福建之存亡》等,公开传播民族主义,影响甚大,达文社因此被封。清政府禁令反而激发革命力量进一步聚合。不久,林宗汉、林君汉、黄缃等青年学生与涂开渠、陈乃元等革命志士,在莆田城内马巷创设莆田首个革命团体醒社。他们大量订购《民报》、《浙江潮》、《警世钟》、《孙逸仙》、《东方杂志》等新书报,设置阅报所,宣传革命,启迪民智。
与此同时,莆田进步人士涂开渠、陈樵、陈乃元、蔡瑄、叶滋华等亦在顶务巷创办莆田第一所新式私立小学——砺青小学堂。黄纪星义务执教,不领薪水。该校人才辈出,黄纪星等师生16人先后加入闽籍革命党人林森领导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其中大部分人还参加光复福州的于山之役。
宣统二年(1910年),由于德高望重,黄纪星当选福建省谘议局议员。他仍积极发展教育,与日本留学回国的黄缃、涂开渠在兴化府明伦堂创办兴郡师范简易科,并在祖籍渭阳故宅创办蚕桑传习所,秘密从事革命宣传。
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烈火迅速蔓延全国。黄缃与朱焕星策划联络驻莆田东山的新军万国发部,准备响应福州光复。同年11月9日,革命党人于山之役获胜,福州光复成功。11月22日,黄缃等即与万国发之弟万鹏程在东山邀集各界人士公议,宣告兴化光复。
辛亥革命后,这些志士多从事爱国教育事业。1924年,黄纪星到新创办的涵中中学(今莆田六中)教国文。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他义愤填膺,教育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志报国;同时鼓励儿子参加中共地下革命。他的儿子黄苍麟、黄亨麟、黄典麟都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秘密集会,印发革命传单、小册子等活动。而最小的儿子黄典麟为国捐躯,年仅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