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浩:从辛亥革命志士到民革党员

辛亥革命网 2015-02-25 09:01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厚威 查看:

在民革福建省和福州市的众多党员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在逝世后不久,即由《团结报》为他发布专题消息。福州市的李升浩先生在身后则做到了,因为他是辛亥革命老人。
  在民革福建省和福州市的众多党员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在逝世后不久,即由民革中央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团结报》为他发布专题消息。福州市的李升浩先生在身后则做到了,因为他是辛亥革命老人。此则报道刊登在1983年1月15日《团结报》(第590号)第二版,题目为《辛亥老人李升浩在福州病逝》。他是1982年12月1日在北后街12号寓所作古的,享年90岁。

  李升浩(又作李昇浩,因“升”为“昇”字的简化)字夷亭,号开泰,福州人。1893年8月12日(清光绪十九年农历七月初一),生于城内中军后3号。其家族自明末清初起,世居于今鼓楼区范围内。李升浩有两兄、一姐、一弟,其排行老四。他出身在小知识分子家庭,8岁就读于报界先驱林白水烈士等创办的福州蒙学堂(在文儒坊),为后来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地下宣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92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的福建省文史馆编的《闽海过帆》一书中,收有他的遗稿《清末蒙学堂》)。李升浩在辛亥革命前夕,从住处秀冶里河沿出发,乘夜晚无人之机,向南街各商铺秘密投递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小册子。这些宣传材料,是他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长兄、老同盟会员李心庄,自革命据点“达文社”通过海运寄回的。

  清帝逊位后,李升浩决心把参加革命活动期间耽搁的学业补回来,发奋读书学技术,志在报国。他19岁考入福州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学习电信业务,翌年毕业后被派往江西九江电报局实习,从此开始了他在电信部门连续工作四十年的生涯。1917年6月,他带薪考入我国早期的大学之一——交通大学北京分校。1919年7月毕业后,调中央交通部工作,再后来又兼任实业部、印花税处,以及财政部的职务(当时兼职兼薪)。在此三年期间,他自感兼职太多,不切实际,所学专业无从发挥,便主动要求外调,离京到地方工作,主持架设和巡修华东、华中、华南部分长途电话线工务,曾先后任职于鄂赣、沪汉等工程处,在许多省份的山水间留下了他的足迹(解放前,作为工程技术骨干人员,其月薪几乎是当时省会市长的两倍)。1935年,李升浩在福建省电管局工程课课长任内,主持架设了福州至厦门的首条长途话线。在此之前,他负责首架了山东青岛至天津的长途话线。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他自发组织抢修队,每天四次冒着日机的狂轰滥炸,抢修湖广一带的电话线。李升浩从事话线工程几十年,精打细算,廉洁奉公,并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关系十分良好。1953年8月,他于福建省邮电管理局电政工程科退休,从此,安度了将近30年的幸福晚年。

  李升浩虽然迟至1957年才加入民革,但在同年亦成为福建省政协学习中心组组员(分配在第一组即民革组,与民革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陈绍宽同组,每逢周五下午开会时见面)。后曾参加省政协视察团赴三明、南平视察,得到了人民政府的礼遇。

  李升浩早在1945年担任福建长汀电报局局长时,因抗战期间东南数省只有长汀一个机场,奉命兼职到机场迎送政界来宾,与话语投缘的参政员丁超五先生(解放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后来兼任上海市民革主委)成为经常交往的挚友。但他们皆是正派之人,从来不搞“请托”那一套。

  解放后,李升浩只在单位工作了4年,就因年满60周岁光荣退休,但他仍主动继续发挥余热,做社会基层工作,全为义务性质,不拿国家一分钱。他无论是做群众矛盾的调解工作、居委会工作,还是做民革支部的社会工作,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爱国可以说是爱“过头”了,宁愿自己租房子住,却把自己的私房全部捐献给国家。

  李升浩生前的事迹,已被我省的出版社收录在正式出版的《福州人名志》和《辛亥革命与福州》二书中,其他的则散见于本省的报刊及书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