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吊忠魂——张培爵烈士小传

辛亥革命网 2015-01-16 15:13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唐维华 查看: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1899 年入隆昌县学。1903 年秋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受当时“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革命思潮影响,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和革命活动。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市荣昌县荣隆场人。1899 年入隆昌县学。1903 年秋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受当时“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革命思潮影响,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和革命活动,在校成立“剪辫队”,首先剪去自己的辫子,在荣隆场倡导成立女子放脚会,影响了附近城乡许多妇女。

  1906 年经谢持介绍加入同盟会,并以叙属联中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会员,联络会党,策动新军,聚集武器,与熊克武、黄复生、谢持等人密谋在1907 年慈禧太后生日之际,炸毙在成都参加庆典的官员,策动凤凰新军党人进占成都,发动起义。事泄,杨维、黄方等人被捕,张培爵幸未暴露,即留蓉处理营救被捕同志事宜,联络叙泸等地革命党人。

  1909 年张培爵应杨庶堪之邀到重庆府中学堂任学监。在同盟会支部与杨庶堪、朱之洪等组织领导重庆起义、独立的革命活动。1911 年11 月22 日,重庆独立,建立蜀军政府,张培爵由杨庶堪推荐被公举就任蜀军政府都督。以同盟会重庆支部为领导核心的蜀军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政纲,接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在蜀军政府决定组成以蜀军政府为主的川、滇、黔三省会师北伐中,张培爵任北伐代表官;1912 年“南北议和”时,张培爵曾致电孙中山,极力反对袁世凯当大总统,声言袁世凯必为中国之祸。1912 年成渝合并,张培爵赴成都任“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副都督,不久实行军民分治,张培爵改任四川民政长。

  袁世凯为达到窃国称帝、剪除异已的目的,于1912 年12 月10 日,调张培爵到北京任“总统府高级顾问”。1913 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张培爵秘密赴上海,与谢持等人商议,准备回重庆支持熊克武反,未果。后北返天津租界,以开袜厂作掩护,从事反,斗争。1915 年1 月,天津军警制造“血光团”案,将其逮捕送至宛平军政执法处下狱。3 月4日,将其杀害(注)。临刑前,张培爵从容四顾,刽子手要他跪下,他说院“我非罪人,岂能跪。”乃盘足坐地。据传“子弹射中”额角,血喷丈余,而尸竖立不踣,刽子手大骇。张培爵英勇就义时年仅39 岁。

  1916 年6 月,朱之洪等将烈士遗骨运回荣昌县荣隆场野鸭塘安葬。1934 年3 月4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遗骨迁葬于荣昌县昌元镇公园内。该墓高1.9 米,直径5 米,为石砌圆形,占地170 平方米。墓碑为于右任手书“荣昌张列五烈士墓”,谢无量手书对联“蜀国吊忠魂,化碧苌弘原不死;神州忧寇乱,问天屈子但增哀。”另有墓表及国民政府训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函。

  张培爵遇难后,夏之时曾亲赴上海敦促国民政府追认张培爵为烈士,并领衔募捐要在重庆修建张培爵纪念碑。1941 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75 次常务会通过决议,决定在重庆为张培爵修建纪念碑,地址选择在炮台街(现改名为沧白路)重庆府中学堂对面的千厮门城垣人行道上。

  纪念碑于1944 年7 月奠基后,至1946年7 月9 日建成揭幕。由青峡石砌成的圆柱体纪念碑,通高8.15 米,宽1.4 米。碑正面顶上有一国民党党徽,碑身正面镌“张烈士培爵纪念碑”八个隶书大字,碑座正面刻有赖以庄先生追述烈士生平的铭文。

  该碑于1983 年定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张培爵生前所著《蜀军政府始末》珍藏在重庆市档案馆。

  (注)关于张培爵烈士被捕和牺牲的时间,有不同的记载,笔者采纳赖肃和向楚所著纪念碑文和墓表的记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