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际郇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5-01-16 09:53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王嘉丽 查看:
梅际郇,字黍雨,别号念石,甲午战后,梅际郇目睹清政府昏庸腐败,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梅际郇,字黍雨,别号念石,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巴县土桥场人。其父梅树南,受两江总督张之洞赏识,考授教职,曾任知县,政声不错。梅际郇幼承家学,癸巳(光绪十九年)与乃兄梅际郁同时中举,名噪一时。
甲午战后,梅际郇目睹清政府昏庸腐败,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他在重庆府中学堂任教时,与杨庶堪等创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以匡时救国为宗旨,传播革命思想。梅际郇和杨庶堪为公强会的主要负责人,吴骏英、朱之洪、朱必谦、童宪章、陈崇功、董鸿诗、董鸿词、吴梅修等为首批会员。清光绪三十一年,梅际郇加入同盟会,此时他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同盟会重庆支部便设于该校。宣统元年(1909 年),又调任夔府中学监督。到职以后,努力办好学校,继续宣传革命主张,发展同盟会组织,并关注重庆起义大计。
宣统三年(1911 年),重庆起义成功,梅际郇任蜀军政府行政部民事科科长兼摄巴县民事厅厅长,不久即谢辞。民国2 年(1913 年)1 月,四川第一届参议会召开,梅际郇当选为省议员,以后又任巴县参议会参议长、《渝报》副主笔。自民国5 年(1916 年)起,梅际郇任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近10年。1918 年春,他在曾家岩嘉陵江畔租赁一楼以居,题名“沃有知阁”。
1926 年,巴县成立县志局,聘请向楚为总纂,梅际郇同龚春岩、文伯鲁为副总纂。时向楚在成都任省教育厅长职,即推梅际郇代理总纂职务。1929 年重庆大学成立,梅际郇受聘到重大讲授中国文学课。梅际郇晚年多病,移居南岸土桥,谢绝应酬,以诗文自娱。其住地因邻近父亲生前旧居“梅庵”,故命名为“小梅庵”。园内春夏季节,竹石掩映,繁花似锦,园林之胜,遐迩闻名。
梅际郇擅书法、诗词,对联尤为精工。曾作挽联悼亡友温友松院“结客少年场,记曾行李一肩,同榻锦里黄槐影曰身存华物处,那堪繁霜两鬓,来抚江潭绿柳枝”。
梅际郇于1934 年12 月病殁于重庆,终年62 岁,生平著述有《巴语雅训》、《兵览》、《篆隶决嫌录》、《吕览校释》等。1936 年他的学生将其诗作收集整理,并由杨庶堪为诗集作序,编辑出版了《念石斋诗集》。
甲午战后,梅际郇目睹清政府昏庸腐败,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他在重庆府中学堂任教时,与杨庶堪等创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以匡时救国为宗旨,传播革命思想。梅际郇和杨庶堪为公强会的主要负责人,吴骏英、朱之洪、朱必谦、童宪章、陈崇功、董鸿诗、董鸿词、吴梅修等为首批会员。清光绪三十一年,梅际郇加入同盟会,此时他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同盟会重庆支部便设于该校。宣统元年(1909 年),又调任夔府中学监督。到职以后,努力办好学校,继续宣传革命主张,发展同盟会组织,并关注重庆起义大计。
宣统三年(1911 年),重庆起义成功,梅际郇任蜀军政府行政部民事科科长兼摄巴县民事厅厅长,不久即谢辞。民国2 年(1913 年)1 月,四川第一届参议会召开,梅际郇当选为省议员,以后又任巴县参议会参议长、《渝报》副主笔。自民国5 年(1916 年)起,梅际郇任省立重庆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近10年。1918 年春,他在曾家岩嘉陵江畔租赁一楼以居,题名“沃有知阁”。
1926 年,巴县成立县志局,聘请向楚为总纂,梅际郇同龚春岩、文伯鲁为副总纂。时向楚在成都任省教育厅长职,即推梅际郇代理总纂职务。1929 年重庆大学成立,梅际郇受聘到重大讲授中国文学课。梅际郇晚年多病,移居南岸土桥,谢绝应酬,以诗文自娱。其住地因邻近父亲生前旧居“梅庵”,故命名为“小梅庵”。园内春夏季节,竹石掩映,繁花似锦,园林之胜,遐迩闻名。
梅际郇擅书法、诗词,对联尤为精工。曾作挽联悼亡友温友松院“结客少年场,记曾行李一肩,同榻锦里黄槐影曰身存华物处,那堪繁霜两鬓,来抚江潭绿柳枝”。
梅际郇于1934 年12 月病殁于重庆,终年62 岁,生平著述有《巴语雅训》、《兵览》、《篆隶决嫌录》、《吕览校释》等。1936 年他的学生将其诗作收集整理,并由杨庶堪为诗集作序,编辑出版了《念石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