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刘三——记收殓邹容遗骸的义士刘季平

辛亥革命网 2015-01-13 15:04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邹以海 查看:

邹容20岁在监狱里病逝,是刘季平为他收殓遗骸,安葬在自家黄叶楼旁,这位辛亥先烈,才得以在远离重庆的上海安息长眠。

  邹容20 岁在监狱里病逝,是刘季平为他收殓遗骸,安葬在自家黄叶楼旁,这位辛亥先烈,才得以在远离重庆的上海安息长眠。

  刘季平,原名钟龢,字季平,曾自署“江南刘三”,晚年号“黄叶老人”,1878 年出生于上海华泾(今属龙华乡)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即以诗文驰名,尤工书法,21岁经县试被录取为县学生员。虽然出身优越,但他却思想开明、为人正直。1903 年,25 岁的刘季平便与当时很多爱国青年一道,东渡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刘季平在日本进入成城学校骑兵科学习。

  1903 年初,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同乡钮永建介绍认识了邹容,彼此志趣相投,被邹容器宇轩昂的才气所吸引,结为至交视为盟友。当年发生的“剪辫子”一事,更加深了他和邹容的战斗友谊。事情是这样的,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作风恶劣,被爱国学生唾弃。一天,学生中传出了姚发生奸情的消息。当晚,正在举行反清集会的邹容、陈独秀和刘三等五人,闻讯立即赶到姚的居所,愤怒的邹容当即给了姚几个耳光,并和同伴找来剪刀,当即剪除了姚的辫子,并将其辫子悬挂在学生会馆柱头上,为留学生出了怨气,大快人心,他们的名字也因此在学生中传扬。

  邹容因系“剪辫子”事件的主角,他不愿连累同志,毅然离开日本回国。不久《革命军》在上海出版,之后“苏报案”发生,章太炎、邹容先后入狱。刘三继续留日,这段时间,他与人在东京创办了爱国刊物《江苏杂志》,撰文鼓吹革命,并在这段时期,加入了抗议沙俄欲吞并东北的拒俄义勇队,与在上海也参与这项活动的邹容遥相呼应。

  1905 年4 月,在日本的刘三得知邹容被害致死,遗体在监狱外俗称“义冢”的万人冢地上,未能入土为安。刘三即返回上海,到万人冢地暗暗寻觅邹容的遗骸。看到很多弃之荒坟的简陋棺木,多是无钱安葬或异乡异客的棺材,有的棺朽骨露,有的纵横裂缝。究竟哪个是亡友,刘三连日徘徊寻找,也无法确认,心急如焚。不得已,只好向监狱的年老狱卒行贿,终于打听到一条重要线索。有消息说,曾有人在一具棺木前的小石碣上,刻有“周镕”两字(邹容的遗体先由《中外日报》报馆备棺,因重庆千里之遥,在上海无亲无故无法返乡,因不宜久置,后来转存上海的四川会馆,会馆又将薄棺转运到了万人冢。为避清廷耳目,在附带的石碣上题刻了“周镕”)。但这种石碣不少,大多被泥土湮灭,要铲去泥土才能看到字迹。刘三便带了小铲再上义冢,凡见有石碣都铲去泥土,仔细辨认,终于发现一个石碣上有“周镕”两字。刘三喜出望外,连日苦寻无果的愁绪一扫而空,随即掏出一张手绢,塞在石碣背后的泥土中,让它露出一角,以便在将来搬移薄棺时有所依凭。找到邹容遗体后,刘三便急急赶回华泾,把经过情况告诉了他母亲,商定在自己的不大的私地,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革命盟友邹容的安息之所。

  1906 年3 月下旬,刘三和四位亲密乡亲,在已择定的三亩地的高处,挖掘好墓穴,砌好墓室。选择4 月2 日这天,也就是邹容死难周年忌日的前一天。刘三密嘱四位乡亲,预雇一艘民船,约在4月3 日凌晨,随带毡毯一条,绳索一扎,杠棒两根,直向上海驶去,到约定的码头停靠。刘三从陆路赶到码头相会,约好黄昏时分,到达冢地。刘三找到预埋的手绢,随即解开包裹,取出毡毯和绳索,抬起棺木,连同石碣一并移于毡毯上包扎,五人协力运上船,连夜返航运回华泾的滨江滩头上岸,此时已是万籁俱寂的深夜。几人齐心协力,把邹容的灵柩安放入墓穴,再用覆土封盖,立下原有的石碣。停当后,已是晨光熹微。次日,刘三在其妻陪同下,拿出写在纸上的悼诗一首焚于墓上,俩人悲切地伫立墓前哀悼亡友。这就是收殓安葬的全过程。

  辛亥革命后的1922 年,章太炎等人对邹容墓加以整修。1924年清明节,章太炎等辛亥名流10 人,亲往华泾祭扫邹容墓,刘三做东,在黄叶楼设宴招待。章太炎为此作诗一首院“落魄江湖久不归,故人生死总相违,至今重过威丹墓,尚伴刘三醉一回。”

  刘三一生的经历相当传奇而跌宕,1904 年在华泾与人合作创办了培养革命人才、宣传革命思想的丽泽学院。曾重金雇请江湖义士,并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因消息泄漏,被捕入狱,后经黄炎培等人的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1924 年-1931 年先后任东南大学、持志大学教授、长江要塞司令部秘书长、江苏省博物馆编纂主任、国民党监察院委员等职。

  概括他的一生是院早年以诗文名于世,青年时期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中年于学界执教和政府任职为官,晚年郁郁不得志而好文物古器收藏。1938 年8 月因病在上海去世,终年62 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