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矢志革命 科研强国
辛亥革命网 2015-01-12 09:34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王嘉丽 查看:
任鸿隽,字叔水。原籍浙江归安,祖辈迁来四川,父任章甫选官垫江。任鸿隽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出生于垫江县,光绪三十年为应科举考试,入巴县籍。后进重庆府中学堂师范班学习,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知识。毕业后,在重庆开智小学和私立重庆中学任教两年。光绪三十三年,入上海中国公学读高等预科。中国公学是当时浙江革命党人活动的据点之一,任鸿隽与同学杨杏佛、张奚若等在一起纵论时事,慨然以匡世救国大志相勉。
光绪三十四年,任鸿隽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攻应用化学。时中国同盟会已成立,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任鸿隽经友人但懋辛、朱苇煜介绍,同年参加了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与吴玉章及日本人宫崎寅藏等密切联系,为支持国内革命党人购买军火作了大量工作。同时为即将于宣统三年(1911 年)发动的广州起义作准备,他和喻培棣一道赶印布告,一日之内,连起稿到刻写油印数百份,由喻培棣带回国内散发,以鼓舞民心与瓦解清军斗志。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前后,他又撰写了《川人告哀文》和《为铁路国有告国人书》等重要文告,为辛亥革命造声势,壮声威。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成功,11 月任鸿隽返回上海。翌年熊克武、黄金鳌均集上海联络党人,在沪召开同盟会议,推任鸿隽为主席,黄金鳌为总务部长,熊克武为军务部长,陈一夔为财务部长,并设立办事处,积极进行蜀军组建工作。当时诸事就绪,但苦无军械,有重庆沪商代表童秉章(子均)、贾应权拿出保管的“兰格志”铁路股票抵借款25 万元,购置了一批枪炮,又由任鸿隽前往武昌与湖北军政府洽商,请在军械通过武汉时给予便利,结果十分圆满。
民国元年(1912 年),任鸿隽应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之约去南京,与吴玉章、李肇甫等在总务处秘书组共事。任鸿隽矢诚革命,敏于才思,曾向总统府提出多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议,起草《告前方将士文》、《咨参议院文》等重要文告、文件,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同年3 月,南北和议告成,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任鸿隽心鄙袁之为人,与吴玉章等要求弃政求学,经胡汉民、蔡元培等再三挽留,方暂留于唐绍仪内阁中任秘书。6 月,唐内阁改组,任鸿隽趁机脱身去天津,任《民意报》编辑,撰写《共同建设别记》,连载于报端,公开揭露袁世凯在南北和议中所玩弄的权术,因此触怒袁氏,迫令《民意报》停刊。10 月,任鸿隽由稽勋局选派赴美留学,就读于康乃尔大学。
民国3 年10 月。由任鸿隽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科学社在美国成立,他被推为该社第一届董事会会长兼社长。民国6 年回国,中国科学社总事务所迁回国内,设办事处于上海。任鸿隽在上海期间,曾多次拜访孙中山,并受命为《孙文学说》中有关科技部分校阅。
民国8 年春,任鸿隽回四川,向川督熊克武建议办钢铁厂,以建立四川钢铁工业的基础。不久,因熊兵败去职,任鸿隽即前往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兼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后又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干事长等职。民国14 年,教育部与教育文化基金会共同筹建北京图书馆,任鸿隽任委员。民国24 年出任四川大学校长。民国27 年,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同年底,去昆明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民国33 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民国35 年,任鸿隽再度赴美国考察,次年返国,定居上海,此后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鸿隽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上海市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1961 年11 月病逝,享年75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