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瑛 瑕不掩瑜的革命者

辛亥革命网 2015-01-09 08:55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李杰 查看:

辛亥春,清政府武昌府监狱逮捕了日知会一案的主犯胡瑛。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胡瑛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拒绝招供,写下绝命诗“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的绝句。
  辛亥春,清政府武昌府监狱逮捕了日知会一案的主犯胡瑛。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胡瑛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拒绝招供,写下绝命诗“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的绝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豪迈诗篇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虽身陷囹圄,却鼓舞着一代革命青年的反清信念,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少年胡瑛聪慧毕露

  胡瑛字经武,1884年生于桃源县上乡下白石村(今郑家驿乡)。祖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桃源知县。胡瑛幼丧父兄,家道没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半年,求学于长沙经正学堂,刚好黄兴回国在此教书。胡瑛成为黄兴钟爱的学生,深受其思想影响,开始产生了反抗清政府的革命意识。

  当时有一个叫胡宝容的监生刚到桃源赴任,听说了胡瑛很不一般,就招呼胡瑛到县衙想灭一灭他的威风。胡宝容先是以同姓攀亲戚,然后就笑着问胡瑛:“听说你不喜欢当官的,常常挑一些官老爷的短处,让他们难堪。今天你我较量较量,如果你说的我心服,以后我就不加罪于你。”

  胡瑛稍加思考后说道:“你也没什么好显摆的,刚到桃源就犯了三条罪。”胡瑛接着说道:“你今天没什么事唤我来,这不是惊扰百姓之罪?你现在坐堂穿的便服,这不是蔑视朝廷、辱没衙门之罪?你出行坐的八抬大轿的轿门两侧,各悬有一串铜钱,那可是有皇帝印鉴的呀,这是不孝不忠不敬的大罪。”胡宝容听后灰头灰脸地躲开了,从此,胡瑛的名声不胫而走。

  1903 冬,胡瑛结党暗杀劣绅王先谦未遂,被开除学籍,得曹亚伯之助,逃赴武昌,经黄兴介绍到武昌第八镇当兵。1904年2月,年仅20岁的胡瑛参加黄兴、宋教仁组建的华兴会。而后又与一群新军筹谋革命,广泛在军中散发《猛回头》等著作宣传革命思想。

  为革命义不容辞

  1904年7月,胡瑛追随刘静庵、宋教仁等组建革命机关“科学补习所”,又与宋教仁在武昌成立华兴会支部。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华兴党人想在两湖地区起事,可是不料事情泄密,胡瑛与王汉转移枪械,朝廷没有得逞,只是关闭了补习所。同志们零星失散,胡瑛便与王汉避居鹦鹉洲,主笔《大江报》与《夏报》。

  在赴日留学生会上,胡以敏捷的文思,雄辩的口才,痛陈日本政府颁发《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蛮横无理,并提出诸多应付策略,听众为之说服,胡即被选为中国留学生总会代表,主持中国留日学生全体总退学籍之事。日本当局迫于全体中国留日学生的激奋抗议,对所谓“取缔规则”并未认真执行,且不了了之。胡瑛从此名扬中外。

  1906年,胡奉孙中山之命回国,拟到长江中下游起事,以声援萍、浏、醴起义。不幸,胡抵武昌即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逮捕,判终身监禁。清宣统三年(1911年),蒋翊武等在武昌组建革命“文学社”,身在狱中的胡瑛加入这一组织,并成为其领导人之一。武昌首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推为军政都督,胡瑛出狱后受命于该政府外交部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外交部长,之后,胡被孙中山任命为山东都督。

  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胡瑛为该党党员,并于不久的国会选举中当选为参议员。袁世凯为拉拢胡瑛,于当年5月任命他为新疆青海屯垦使,他不愿就任,于是南下。1913年,胡瑛的老友宋教仁被袁世凯刺杀后,他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赣宁之役失败后再次逃亡日本。

  困苦潦倒,英年早逝

  1914年9月,胡瑛的岳父饶智元及其亲友被袁世凯的军警以“乱党”罪名杀害,胡瑛的妻女逃亡日本避难。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胡瑛参与黄兴等人组建的欧事研究会。后来,袁世凯开始称帝活动,胡瑛的老友杨度拉他和其他人一起,组成臭名昭著的“筹安会”,为袁世凯帝制捧场。这是胡瑛历史上的一个很大的污点,当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痛骂,胡瑛自己一度感到不安。

  1917年,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胡瑛奉孙中山之命,与张学济等人组建湘西军政府,胡瑛为第三军司令。该军后被敌军击溃,胡瑛仅以身免。蒋、冯、阎战争爆发,胡瑛支持冯玉祥、阎锡山倒蒋,但倒戈未成功。胡瑛得南京友人的报信,及时逃离南京。

  1931年夏,胡瑛赴汉口租界彭渊恂家。这年长江大水,胡瑛住的地方亦被大水所浸,他在楼上数日,热湿气熏蒸,加上经济拮据、营养不良,患肝腹水病,愁苦不堪。1932年,淞沪战起,各方人士呼吁共赴国难,覃振、傅汝霖趁机向蒋介石为胡瑛进行疏解,取消逮捕令。国民党元老覃振邀胡瑛到南京。胡瑛因与日首相犬养毅相识,并有不少朋友是知名人士,愿意赴日本做朝野工作,阻遏其侵华政策。蒋介石同意拨给经费,助成此行。但胡瑛终因病情恶化,住进中央医院治疗。不料手术消毒不良,术后第7天在南京溘然长逝,是年49岁。众友人出资方得以入殓。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