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梅: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巨子”
辛亥革命网 2015-01-08 08:54 来源:常德统一战线 作者:隆飞 查看:
近代以来,临澧县(1912年称安福县)可谓人才辈出。林修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沅澧流域最早的“援藏干部”,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引路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孙中山的身边将要多一位联俄联共的纯正左派人物,共产党将要多一位铁杆朋友,甚至是得力骨干。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出生于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自幼从叔父林鸿仪(林伯渠的父亲)学习,读《春秋》、《左传》、《韩非子》、《公羊传》、《谷梁传》等书,通其大义,又读黄黎洲《原君》论,他幼小的心灵里随有种族之痛。1896年春,林鸿仪受聘为道水书院山长,16岁的林修梅便同堂弟林伯渠到县城道水书院就读,开始接受维新思想和进步思潮。1901年参加州试,中第一名秀才。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觉得以文救国没有希望,便毅然投笔从戎,选择了练武救国这路。
1903年5月,长沙开办湖南陆军武备学堂,并委派留日学生,林修梅被录取为武备学堂第一期的学生,学制两年。毕业后,他先后出任湖南新军炮兵营长、湖南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等职。1906年,林修梅以公费留日陆军士官学校。不久结识孙中山、黄兴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于反清救国的斗争。
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即回国,被派往四川新军任职。这时西藏问题逐渐严重,次年,清政府令新军入藏分驻要塞,保卫边疆,以固国防。林修梅部被编入混成协陈庆标下,任第三营管带,陈渠珍任该营的督导官。新军经过50多天的晓行夜宿,历尽艰辛,到达昌都。在西藏期间,林修梅根据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写就《西藏游记》和《治藏策》两书,提出了守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由于他的忠言得不到上级的采纳,林修梅辞队经印度、缅甸、渡南海而归内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率先响应。10月22日光复长沙,湖南都督府成立,焦达峰出任都督,陈作新任副都督,林修梅任都督府军事参谋。
在“二次革命”中,湖南省宣布反袁独立,谭延闿任湖南讨袁军总司令,林氏兄弟被派往岳州要塞,林修梅任岳州要塞司令,林伯渠任岳州要塞司令参谋。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林修梅与蒋翊武等人遭到袁世凯的通缉。10月,汤芗铭被任命为湖南省查办使,湖南全省遂被北洋军阀所盘踞,林修梅被迫离开部队,潜回临澧。刚回家,北兵便赶来捉他,幸有一长工闻讯来告知,林修梅急中生智,伪装成小工,混在运粪小工中逃脱,在慈利、大庸和湖北的鹤峰一带避难。这年秋冬之际,他随同孙中山、黄兴等逃往日本东京,不久入政法学校学习。1914年7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立中华革命党。林氏兄弟毅然参加中华革命党,随后成立湘支部,覃振为支部长,林修梅为湘支部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孙中山对林氏兄弟赞赏道:“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将来必有大为。”
1916年1月,林修梅奉孙中山之命,随程潜等12人,从日本出发,经香港、到昆明,组建护国军。唐继尧任程潜为湖南招抚使,林修梅为参谋长,并拨给部队一营,军费五千元,回湖南召集旧部,从侧翼牵制敌人。4月5日进入湘西,一举攻克靖县,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的讨袁护国运动蓬勃兴起。4月26日,在靖县召开有18个县代表参加的护国军湖南人民讨袁大会,推举程潜为湖南护国军总司令,林修梅任参谋长。后来这支部队被改编为湘军第四军。
1917年,湖南成为南北两军激烈争夺的战场。9月18日,林修梅与零陵镇守使刘建藩毅然宣布独立,揭开第二次南北战争的序幕,两处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湘南二十四个县,并通电全国,揭露段祺瑞的罪行,公开宣布与段祺瑞政府脱离关系,与海军、两广、云南各省一致行动,“保持正义、与国存亡”。孙中山得知刘、林起义护法,无比兴奋,于当天发来电报,表示支持,并派林伯渠回湖南前线慰问起义将士。
1918年,广州军政府鉴于林修梅在护法军中的卓著功勋,授林修梅为陆军中将。1919年秋,林修梅因长久操劳,积劳成疾,感染肺炎,多日不愈,1920年春,林修梅赴广州就医。
1920年7月,澧州镇守使王正雅因倾向南方政府被人杀害,其子王育寅便率其部队,起兵反对谭延闿。在贺龙提议下,王派代表谒见孙中山,请求支援助,孙中山便派林修梅赴湘西“察看助理”。林修梅到湘西后,联合友国,训练军旅,积极开展援粤讨桂斗争,10月初,常德护国军改称湘西靖国军,林修梅被推为总司令(贺龙任第三团团长)。是年冬,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湖南靖国军自行解散,林修梅离开湘西,转道上海赴广州在孙中山军政府任顾问、国会参议员,1921年5月,被委任为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此时正是林修梅思想激进,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时期。他协助孙中山组织北伐军,准备为革命干一番事业,把自己改造军队、改造社会的理想会诸实施。可是不幸得很,1921年10月,他因牙痛,误于庸医,以至感染骨膜炎,牵及全身。10月15日上午11时,在广州中法韬美医院病逝,时年仅42岁。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前后,林修梅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接触了马克思的一些原著,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1921年5、6月间,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的堂弟林伯渠带着女儿和林修梅眷属来到广州,就任总统参议。兄弟俩同住一个寓所,林伯渠尽量利用空闲时间阅读马列著作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兄弟俩常在一起研究理论,总结革命经验。一向被林伯渠视为严师益友的林修梅,看到堂弟近年思想锐进,眼光敏锐,十分钦佩。林伯渠的言行,对林修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1918年起,林修梅先后发表了《精神讲话》、《社会主义的我见》、《社会主义与军队》等讲演和著作,提出了《战时财经计划草案》、《农工军组织大纲草案》。这些著作由林伯渠珍藏,并在林修梅病故后,在广州编印成《林修梅遗著》一书,得以留传于世。
1920年前后,林修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和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来改造中国军队和中国社会的主张,在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人士中,是极少见的,他在去世前,还想资助林伯渠“往游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新俄罗斯,视察苏维埃实际设施种种,以备参考,其希望理想实现的心事,至为挚诚而迫切”。可以说,林伯渠之所以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与其堂兄林修梅的指点是分不开的。
1941年,民国政府下令将林修梅出生地临澧县西乡改名为“修梅乡”。这也是沅澧流域众多革命志士中,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为地域名称的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