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代的澧州人杰
辛亥革命网 2015-01-06 15:04 来源: 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查看: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九澧学子中,则有一批人,积极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这是澧州清末十年现代中学教育中,最俱光彩的一页。
现在,历史学家们追忆辛亥革命发生、发展、胜利和巩固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可以看到,以蒋翊武为首的一群澧州青年学子,为之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智慧、热血乃至生命,是国家、民族不可忘记的功勋和英雄!作为澧浦子孙,我们还可以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到:蒋翊武是澧水孕育的第一位影响过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第一位直接推动改变过五千年文明古国命运的历史巨人。在这位澧州巨子的身边,还屹立着文学会核心成员、直接参与组织部署武昌首义的“澧州五君子”龚霞初、杨载雄、黄贞元、唐牺支、夏国瑞;响应武昌举义、在各地率军摧毁满清政府统治、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澧籍四将军”的林修梅、林德轩、孙道仁、王正雅;还有与蒋翊武相约,分头潜入广西举行“二次革命”的杨道馨、与黄贞元等人一道,力促过湖南独立的樊友云等“澧津二大儒”等。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运动的先驱者,是催生和保卫过民主共和的勇猛战将,是值得国人永远纪念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英雄,也是澧州人永远的骄。
蒋翊武 现代中国的“开国元勋”、 “共和卫士”和“革命英雄”
1902年前,蒋翊武是州学生员;1903年由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1904年,因协助宋教仁开展革命活动,响应长沙起义,被开除了学籍,从此矢志革命。1909年秋,奔赴武昌,用《商务报》记者、编辑身份,联络革命志士;继为策动新军,投笔从戎,加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充正目。进入湖北新军后,则以极大的热情,加入革命团体群治学社、振武学社。1911年1月,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被举为社长。蒋通过创造“军队代表制”和“抬营主义”方式,团结、组织了数千名新军军人,成为革命党人掌握的第一支军事力量。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召开联合大会,被推为军事总指挥。10月9日,汉口机关部失事,党人名册、印信被查抄,起义计划暴露,形势十分危急之下,蒋从岳阳防地赶回武昌,毅然决定当晚起义,亲自部署和以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发布数道举义军事命令。正是这些决定和军令,获得了武昌首义的成功,也造就了“武昌首义总司令”的历史地位。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蒋翊武创造的“军队代表制”和实施的“抬营主义”策略,对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蒋翊武注重笔杆子的作用、重视宣传舆论的威力(办报),甚至撰文推广普通话(《论学官话的好处》),研究实业救国的方略(《关于振兴实业致孙大总统电》)等等。有学者说,蒋翊武以短暂的二十八年的生命,留下了如此建树,实在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奇才。
有人说,时间越往后推,蒋翊武的历史地位会越突出,将来人们会发现,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推翻封建皇权,建立民主共和的历史英雄,排在国父孙中山之后的,只能是蒋翊武先生。在孙中山的所有文告和整个民国建立史中,被誉为“开国元勋”的,只有蒋翊武一人。因此,蒋翊武先生是当时最坚强有力的“共和卫士”。而自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捐躯死难的无数烈士中,蒋翊武堪称是面对敌人的枪口,最勇敢无畏、最从容镇定、最令对手心惊胆战的铁血男儿!是近现代中国罕见的“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因此,“开国元勋”、“共和卫士”、“革命英雄”这三顶桂冠,完全是蒋翊武先生用自己的革命智慧、人格魅力、青春热血与生命铸就的,一定会赢得历史的正确评价。
文学会核心成员中的“澧州五君子”
龚霞初(1885—1927),字侠楚,澧县澧澹乡人。清末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入武昌陆军学堂肄业。宣统元年(1909)在汉口加入同盟会,又在武昌加入群治学社,任《竞业旬报》记者。翌年,与杨王鹏等将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并投身于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宣统三(1911)年元旦,他与蒋翊武等七人发起成立文学社,任交际员。继而担任汉口《商务报》及《大江报》记者。后与蒋翊武在武昌谋划起义,因事泄,于10月9日在武昌小朝街机关总部被捕入狱,翌日夜,由起义军营救脱险出狱,随即参加武昌起义,任军政府高级参谋兼前敌司令官,指挥所部与清兵激战七昼夜,卓有战功。
民国元年(1912)年,龚霞初在沪创办《震旦报》。民国2年他受黄兴、宋教仁之嘱,以“咏赞”笔名著《武昌两日记》,记载1911年10月9日和10日武昌起义经过。7月,龚赴江西,协助李烈钧组织铁血团反袁,旋在德安战败,赖匿战死者堆中生还。民国7年,孙中山组织靖国军,他被任为靖国军湘西司令,翌年任施宜鹤招讨使。民国9年,他供职广州大元帅府。民国10年,任虎门要塞司令。民国11-13年,任广东邮政总局检察长,并供职军政部。民国13年冬,龚出任北伐军第十八路军司令。民国14年,龚回县,应地方之请任县保安局长,斗邪除恶,百姓称快。但也因此得罪了地方恶势力。民国16年,他接到广州方面电报,邀他赴穗共谋国实,途经长沙时,遭人诬陷,软禁狱中。霞初不甘屈辱,饮鸩身亡。程潜闻讯赶来营救,为时已晚,遂亲自主持丧事,殡葬于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