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功臣:刘世均

辛亥革命网 2015-01-06 14:26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万安飞 查看:

刘世均(1889~1945)。号佛肩,1911年10月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九江起义,九江独立后,任九江军政分府参谋次长,九江警备司令部独立第一旅旅长。

  刘世均(1889~1945)。号佛肩,江西省抚州临川大岗镇站头刘家村人,生于清光绪15年(1889)8月28日。曾祖父清道光丙午年(1846)举人,咸丰癸丑年(1853)进士,历官陕西潼商兵备道。祖父同治庚午年(1870)举人。父恩科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刘世均1907(?)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保定军校前身),任清政府驻九江新军第27混成协(协统吴介璋)(旅)第53标(团)的队管(连长),后任九江镇守副使(1913年7月12日~7月31日)。1911年10月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九江起义,九江独立后,任九江军政分府参谋次长,九江警备司令部独立第一旅旅长。李烈钧任江西都督后,任江西第二师师长。1912年10月6日授衔陆军少将,1913年7月12日授衔陆军中将。1913年7月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上海后到日本。袁世凯死后,1916年10月10日再授衔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三战区中将参议。1945年2月14日(农历元月2日)在老家病故。

  刘世均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九江起义。起义前夕,53标(标统马毓宝)第一营管带范增福、第二营管带黄焕章、第三营管带何文斌、队长刘世均等均站在革命党人一边。1911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二),在蒋群等革命党人的带领下,九江新军于夜间8时起义,当晚9点至12点,起义新军相继攻占了道、署两衙,24日上午八时,起义军进攻坐镇九江的清提法使辕,其卫队40人归顺新军,城内外的警兵同时响应新军起义。至此,清军在九江的江防、陆防、警界武装相继瓦解,九江城乡全部光复。25日中华民国驻浔军政分府成立,宣布九江独立!马毓宝为都督,蒋群任参谋总长(后让贤李烈钧),刘世均为参谋次长,徐公度为炮台总司令,戈克安为炮台副司令,吴铁城为总参议,吴照轩为副总参议,林森担任交涉事宜,罗大佺为政事部长,舒先庚为财政部长。

  为扩大革命势力,九江军政分府成立3天后,刘世均与蒋群率兵进军南昌。反清大军近逼,南昌新军积极响应,在刘世均援省部队入城前夕的10月31日起义独立。11月1日,南昌军政府成立,义军推吴介璋任都督(13天),蒋群为军政府参赞。 2日后,冯汝骙(江西廵抚)离开南昌赴九江,在九江服毒自杀。南昌事成,刘世均与蒋群率部返回九江。刘世均后任九江警备司令部独立第一旅旅长。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马毓宝当江西都督(第三任,第二任为彭程万30天)期间(3个月),因身体多病,很多自恃对光复“卖过命”的人骄横跋扈,老马竟然不闻不问,弄得民怨四起,九江、南昌各界推出代表到南京向孙中山请愿,连江西省临时参议会也电报控告老马,要求李烈钧走马上任,扭转乾坤。刘世钧等在李烈钧的授意下起而杀掉了纵兵殃民的九江警备司令朱汉涛(马亲信),2月8日马毓宝逼迫辞去江西都督职务。

  7月12日依照民意,李烈钧为江西都督。李根据当前的形势,在江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措施,他首先想办法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初任欧阳武为警卫军司令,后来扩充军队为两师一旅,第一师师长欧阳武(字南雷,江西吉安吉水枫江林桥人),第二师师长为刘世钧(刘世钧的把兄弟刘士毅任师部主任参谋),另混成旅旅长方声涛。孙中山先生辞了大总统职后,把原来总统府的警卫军林虎部队,调到江西,改编为第一师第一旅。

  1913年6月9 日,袁世凯下令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李激于义愤遂于7月7日自上海轻装潜返江西, 7月8日夜间,在江西战略要地湖口召集在湖口的师长刘世钧、旅长何文斌、水巡总监何子奇、机关炮队长卓仁机,团长周璧阶,吴伯安及省参议员杨赓笙等开紧急会议,决定宣布独立,起义讨袁。于7月12日占领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独立。

  李部混成团团长林虎,自告奋勇,愿任九江前敌军总指挥。第一师师长欧阳武,第二师师长刘世均,均电告整军备战。当时,江西的兵力只有陆军两个师,1个混成旅,一个独立营。分布情况是:第一师所辖两旅、四个团,师长欧阳武驻省城,第一旅旅长林虎,第一团团长苏世安,第二团团长杨祖时,驻德安、瑞昌;第二旅旅长余维谦,第三团团长伍毓瑞,率二、三两营驻九江,第四团团长吴伯安,驻南昌,后调赴吴障岭。第二师师长刘世钧驻九江,所辖第三旅旅长赵复祥、第五团团长王国华驻德安;第六团团长李定魁,有两营驻九江,一营驻德安;第四旅旅长蔡森驻赣州。混成旅旅长方声涛(只有两个连兵力,营长陈铭枢、连长蒋光鼎)、第九团团长周璧阶,第十团团长李明阳驻湖口。独立营营长金其昌驻姑塘。李烈钧的军事部署是:由方声涛任右翼军司令,从姑塘方面进攻袁军,由林虎任左翼军司令,从沙河、德安方面进攻,命江西讲武堂堂长夏之麒为参谋长,省参议员杨赓笙为秘书长,李烈钧兼正面军司令,坐镇湖口,指挥战斗。 当时,湖口水军共有炮舰二十余艘,每艘配有土炮一门。有东西两座炮台,东炮台在今红旗船厂、西炮台在对岸梅家洲嘴上,共有大炮十余门。陆军分别部署在柘机沿江、西门、三里街等处。当时北洋军阀李纯部奉袁世凯之命,率第六师进攻江西,其两个先头营已进入九江县的官排甲。7 月12 日8 时,林虎以一团兵力猛烈攻击沙河北军(二十三团)的左翼,首先打响了战斗。北军在兵力上虽居于劣势,但进行了顽强抵抗。于是,林虎续增步兵、机关枪共一团兵力向北军右翼发起猛攻,另分兵一支进击十里铺要道,企图抄袭敌军后路。适北军一支也由十里铺出发,抄袭赣军,遂于中途发生遭遇战。当时,李纯全师尚未集中,立足不稳,面临赣军左右两翼威胁,又要防备九江城内赣军的袭击,加以湖泊众多,地形不熟,处境十分危险。他一面赶紧集中全师兵力,一面频繁急电呼援。是日,激战竟日,讨袁军伤毙敌军一百二十多名,初战获胜,占领沙河,迫敌退守瓜子岭。可惜,李烈钧未能协调左、右两翼的行动。当左翼苦战之时,右翼方声涛尚未进入攻击阵地。九江赣军本有五营之众,但一则受到北军监视,一则军心不一,未能及时响应。讨袁军失去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态势孤立的北洋第六师的良好战机。7 月12 日下午,北军二十二团团长张敬尧率部进驻金鸡坡——马宿岭一线,协同叛将陈廷训(拥有一营兵力)布置防务。入夜,六师后续部队全部开赴九江战区,增强了十里铺一线的兵力。13 日,两军复激战竟日,不分胜负。是日夜,李纯获得李烈钧将于当晚夜袭金鸡坡炮台的情报,急忙从右翼前线抽调兵力增援张敬尧。方声涛把队伍开赴前沿之后,听到沙河方向炮声停顿,以为战机不利,命令部队退回原地,放弃了进攻计划,又一次丧失了协同作战的时机,并且一进一退之间,也挫伤了士气。

  在两军即将进入对垒的紧急时刻,二师参谋长刘士毅(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及时向师长刘世钧提出了破敌之策,他说:“目前,我方兵力只有第六团的两个营和第三团的两个营,李纯的北兵已有两个营进入九江官排甲,双方都在箭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今之计只有两条,第一条是捕捉战机,先发制人,在李纯的增援部队尚未渡江之前,我们集中现有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歼北军两个营,此乃上策。第二条就是我军全部转移,保全实力,以待我方增援。这两条的利弊得失,请慎重衡量。”经过研究,决定集中三个营的兵力,先解决李纯的两个营,然后开赴德安,协同第一师的林虎旅进攻李纯师部侧背,并准备翌晨照计行事。当刘世均命令所部开赴湖口助讨袁军作战,不料第六团团长李定魁被袁军收买而叛变,刘仅率第三团郑鸣澍一营撤离九江,开赴江北。27 日刘部反攻湖口,为海军击败,还走小池口,第二师师部遭到李定魁部与北军的合击,第三团第二营郑部被缴械,还险将二师师长刘世钧拘留。六团团长伍毓瑞情急之下将一个营连夜调到湖口,自己化装后乘渔船逃到湖口与林虎并肩作战。这时,伍的另一个营不肯降李纯,也不愿跟他逃往湖口,悲愤中将枪支抛入长江,自行解散步行到南昌。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讨袁军锐气大减,直到第九团调回南昌整编,讨袁军开始全线动摇,转胜为败。在湖口战场,炮台上的讨袁军见九艘军舰开来,以为是自己的海军援助,正当他们鸣号欢迎时,军舰上发来一排排炮弹,连李烈钧的总司令部也被轰塌,好在李烈钧已经到了吴城。

  李烈钧从吴城退至南昌,部下只剩伍毓瑞4个营的兵力。这时,林虎已率部退入湖南,将武器装备全部卖给了湖南都督谭延闿,(得十万元)然后逃亡国外。方声涛也已向广信方面退却。而李纯部仍紧追不放。伍毓瑞以4营之兵挡一师之众,经过3天激战,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只得弃城而走。江西讨袁军自开战之日起,只经过了五天时间,左右两翼的进攻先后遭到挫败,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政治上的动摇,造成了军事指挥的紊乱和军心不稳,从而导至二次革命的失败。

  李烈钧撤离南昌后,8月18日,李纯军占领南昌。9月上旬,李烈钧同何子奇、李明扬、卓仁机等转道湖南,逃往日本。伍毓瑞退至进贤后,将部队解散,也亡命日本。

  从此,刘世均脱离了军界,化装匿居上海,后亡命日本。直至抗战,任第三战区中将参议。1945年在老家病故。享年57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