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澍和海军肇和舰
辛亥革命网 2014-12-29 14:15 来源:皖南晨刊 作者:江理 查看:
江泽澍(1895-1923),旌德县白地镇江村人。江泽澍出生在一栋明代老宅悦心堂里,出生在这里的还有胡适夫人江冬秀,数学家江泽涵院士。那是容纳一个家族二十多户人家共同居住的恢宏大宅。老宅外形似一艘大船,船尾远眺村东金鳌山,船尖直指村口聚秀湖,许是老宅屋形的影响,或是出身年份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的冥冥昭示,抑或是受族中长辈江绍沅任职清廷海军的影响,孩提时的江泽澍就对海军特别感兴趣,立志投笔从戎,保家卫国。辛亥革命前夕的1910年,深宅大院没能挡住少年的雄心壮志,刚满十五周岁的江泽澍毅然走出家乡,顺徽水河北上,经旌德三溪、泾县、芜湖到达南京,考入清廷海军学校——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少年江泽澍入学后,分在驾驶科学习,深感平生夙愿即将实现,发奋学习,刻苦锻炼,各方面表现十分出色。然而好景不长,武昌城头的炮声给少年的理想迎头一击。辛亥革命后,清廷担心海校学生思想激进,怕学生加入革命洪流,下令海校一律停办,学员回原籍待命,江南水师学堂因此停课,江泽澍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在南京一年的所见所闻,对江泽澍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幸运的是江泽澍在学校结识了同窗好友、带他走上革命道路、并在今后岁月里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日后担任民国海军肇和巡洋舰舰长的盛延祺将军。
盛延祺(1894-1923),字白沙,江苏仪征人。1909年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学习,受当时社会革命氛围影响,次年又考入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科,成为江泽澍的同班同学。盛延祺长江泽澍一岁,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思想倾向革命,在学校即秘密加入同盟会。海校停办后,盛延祺回到家乡仪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投身民主革命,当选为县参议员。1913年5月在上海面谒孙中山先生时,孙勉以“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以后直接听从孙的指挥,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革命追随者。1923年,孙中山先生亲令他担任民国海军肇和巡洋舰舰长,江泽澍作为副舰长是他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肇和号巡洋舰在民国海军里可算是一艘声名显赫而又命运多舛的战舰。它是清朝摄政王载沣和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出访欧美时花巨款向英国订购的三艘巡洋舰之一(肇和、应锐、飞鸿),舰刚造了一半,清帝国大厦倾覆,而它们的接受者是当时正缺钱花的北洋政府。因此,三艘未完工的巡洋舰险些就被卖掉换成银子,后经海军力争,才留下肇和、应锐两舰。
辛亥革命后,1912年秋末,民国海军部规定前江南海军学堂学生到山东芝罘烟台海军学校复课。1913年初,江泽澍、盛延祺这对同窗好友、革命同志再次相聚南京,乘船北上到烟台,继续攻读海校课程。年底,他俩同时以优异成绩完成烟台海校航海科驾驶班学业。1915年初又入上海吴淞海军学校学习,继续攻读其他专业课程。1917年初毕业后,入南京海军枪炮鱼雷学校进一步深造。7月,他们受孙中山先生派遣上肇和舰实习,实习期间,因战功显赫,整肃海军有力,孙中山先生拟提升盛任海军要职,盛延祺坚辞不受说:“我不要名,不要钱,不要命,唯愿终身追随先生,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孙先生为之动容。遂任命盛延祺担任肇和舰副舰长。1922年6月,粤军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盛与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炮火中护送孙中山先生登上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安全离粤赴沪。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立即电令盛延祺任肇和舰舰长,盛上任后,立任江泽澍为其副手兼陆战队参谋长。
1923年的广州,阴云密布,敌逆南北相互勾结,密谋叛乱,他们知道,海军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中坚力量,便把攻击目标首先指向海军。为防不测,海军在盛、江等率领下,移防汕头附近海域,没料到的是隐藏在海军内部的一个重要将领温树德是个典型的反革命两面派,他一面信誓旦旦地表示效忠孙中山,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吴佩孚勾结,鼓动部分士兵投吴叛孙。4月15日晨,肇和舰部分士兵在叛逆鼓动下,以索要欠饷为名,鼓噪闹事,江泽澍情知有变,仍临危不惧,与水手长一道前往甲板察看情况,叛军举枪就射,江泽澍当场就义。随后赶来的盛延祺对叛军晓以大义,慷慨陈词,也被叛军击中,蹈海身亡。一对时代精英,两个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兑现了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庄严承诺。时年江泽澍28岁,盛延祺29岁。噩耗传来,孙中山先生悲愤交集,于翌年以大元帅令追赠盛延祺海军中将衔。